规模化养猪场如何做到“零排放”,如何养猪?
通过干湿分离机,将干猪粪加工发酵制成有机肥,废水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沼渣制成有机肥,实现粪便零排放。
这是记者日前在平阳县向异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的。
合作社的负责人笑着告诉记者:猪粪变废为宝了,养殖场不再臭了,废物横流了。
目前,我县4l养猪场基本实现了粪便零排放。
-养猪场粪便排放一直是农村环境改善的瓶颈。
近年来,面对生猪养殖发展迅速、数量大、粪便多、污染严重的现状,我县开始探索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去年8月以来,我县按照生态规模养殖场建设要求和“田-策-保效果”的治理原则,采取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推广雨水、粪便、污水三分离技术,对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当时全县4l个规模化养猪场在2008年被纳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范围。
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年底完成4l项工程,投资263万元,建成雨污分流设施和管道1万余米,沼气池5456立方米,沉淀池和氧化塘5亩,贮粪房420平方米,配套农田果园4000多亩,鱼塘30亩。
目前,4l养猪场的粪、尿、污水采用干湿分离,粪便送粪场堆放,尿、污水放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
据测算,4l猪场现有l2200头猪,平均每天排放粪便约30吨,尿污水200吨。沼气池每天可处理550立方米,高于实际排放量。
养猪场周边有4000多亩田地和菜地。沼气池的沼液在氧化塘发酵后,全部输送到农田灌溉,达到零排放的要求。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构建了畜禽-肥料-作物、畜禽-沼气-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大力推进物化和生化综合治理,通过生产有机复合肥和厌氧发酵,充分利用沼气和沼液还田,既解决了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问题,又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效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