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哪个宗教更排外,哪个宗教生命力更强?

我个人认为基督教是排斥异性的,因为你只有赞美上帝才能上天堂,你反对上帝就会下地狱,这也是。。。

佛教和道教的生命力更强。

我的例子如下:

第一,佛是人,不是神。

纵观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领袖不是以超人自居的。这个神可以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主宰着人类的命运,它操纵着万物的生死荣辱。只有拜倒在他面前,赞美和讴歌,把所有的成功和荣耀归于全能的上帝,人类只有信他才能上天堂。反对他的人只有堕入地狱,没有辩护和申诉的余地。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是:‘天与世界是唯一的。’这里读者要注意的是,“唯我独尊”的“我”字不是只指释迦牟尼本身,而是指全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读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百折不挠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不必服从任何人或任何超越他的神。

释迦牟尼把自己的觉悟、成就、造诣都归功于人自身的努力和天赋。释迦牟尼认为,一个人的吉凶、成败、荣辱,都取决于他自己的行为和努力。没有人能把我推进天堂,也没有人能把我推进地狱。赞美和悼词不经历苦难就不可能快乐。只有脚踏实地的修炼,才能净化和升华人格,才能享受安心的快乐。

释迦牟尼不能像变魔术一样把石头变成金子。他主张“欲有所获,必先有所种。”他不能让苹果从莲花树上长出来。如果你想收获苹果,你必须先播种苹果的种子。释迦牟尼只是告诉你如何去修炼,让你将来能有丰富的收获,但是修炼还是要自己去做。

梁启超先生不是在《学习的兴趣》一文中做过这样的比喻吗?他说冬天晒太阳很舒服,但是‘太阳虽好,总要自己晒,别人不能替你晒。’

释迦牟尼说,49年来,他讲了300多次会(次),无非是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成佛之道’——自己创造最完整的智慧和人格。但这条路是靠毅力、智慧和毅力走下去的。所以佛陀说,'你必须自己做这项工作,因为我只教你该走的路。'

成佛没有捷径,修行是一点功夫。没有一些冰冷的骨头,梅花怎么会香?

第二,佛是真正的平等者。

我说佛陀是真正的平等者,并不是说废话。我们先观察一下当时印度的社会背景: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分为婆罗门、贵族、平民、奴隶四个阶级,身为王子的释迦牟尼看到了社会阶级的不合理,坚决树立起平等的旗帜,主张废除阶级对立,主张众生平等。

请仔细考虑一下。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卑微低下阶层对‘改良’的诉求,都是达官贵人的阶级平等。绝对没有一个人像释迦牟尼一样,愿意‘降低’自己的王子身份,与平民和奴隶平起平坐。因为他无私无为的作风,我说他是真正的平等主义者。

同时,佛教提倡“无慈悲”、“同体大悲”,将平等的含义推进一步。

我想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没有怜悯”和“大悲”的含义:

(1)不慈悲:佛教主张不仅要对与自己有关系的人仁慈,如父母、亲戚、朋友;同时,我也要善待与我没有亲戚朋友的人,比如与我没有联系或者素不相识的人,同样要关心他们。用儒家的话说,‘不留情’就是:‘老人老人;年轻人和年轻人。“也就是说,‘不仅是亲族,还有子子孙孙’,就像《礼乐大同》里说的。“意之所至。

(2)同体慈悲心:同体慈悲心是一种人饥为己,人溺为己,将宇宙众生视为一人与我,骨肉共患难的精神。

儒家说:“然而,中国保持我们的友谊,天堂仍然是我们的邻居。”他还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可以表现出‘同体大悲’的胸襟。还有地藏王菩萨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对悲伤的深切渴望是同一身体巨大悲伤的终极。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最能体现“真平等”精神的佛教平等观,并不局限于人类。佛教反对“除了人类以外,所有动物都是为了养活人而创造的”这种论调。所有动物死的时候的哀号和哀号,真的是太可怕了,太不堪入耳,连孟子都会说:‘我一听到它的声音,就不忍心吃它的肉。’

佛教进一步肯定,这些被自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肆意捕杀的动物,都具有佛性——一种将来成佛的潜能。即使人在形态和智慧上与其他动物不同,但在生存权上是平等的。就像一个恶毒或者无知的人,他也有“人性”。我们要用“人性”对待他,用“人性”教育和影响他。古人云:‘天道有好生之德。’他说,“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视万物为一,是平等的思想。只是没有佛教那么彻底。

第三,佛不是天生就知道的。

释迦牟尼是个普通人。他的姓是乔达摩,他的名字是悉达多。他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北部,即毗邻今天尼泊尔的南部边境,距离卡德曼约200公里。

二十九岁时,他放弃了即将继承的王位,出家为僧,寻求摆脱人生烦恼的方法。六年后,三十五岁的释迦牟尼在尼仁禅河边的菩提树下得道,正确而彻底地悟出了宇宙生命的根本真理。我简要介绍佛陀修行的主要目的是告诉你,释迦牟尼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人,他可以通过修行来实现道,千千所有的数百万人类都可以效仿,按照他展示的教法来修行。

释迦牟尼——他只是人类无数预言中的一个,我们才是后知后觉的人。佛和我们的区别不在性格和地位,而在‘感’字上。也就是韩愈说的:‘言有先后。’

第四,佛教不承认有顽固不化、没教养的人。

按照其他宗教的说法,如果他们的领袖或者万能的主,在经过了各种威胁和利诱,或者各种苦口婆心的规劝之后,仍然未能实现自己的觉醒,在上帝的旗帜下避难,忏悔并承认自己是一个迷失的罪人,一只可怜的羔羊,那么一旦最终的审判到来,他将全部进入十八层地狱,永远无法重生。

古人云:‘浪子回头金不换。’世上的父母总是敞开大门,希望浪子回头,即使自己的孩子是罪犯。从来没有一对父母希望或者忍心让自己的孩子永远在一个又黑又热的地狱里受苦。

佛教认可人性本善,只要放下屠刀,就能成佛。佛陀甚至认为真正的‘囚徒’不是恶,而是无明,一切恶都是无明造成的(佛教称之为无明)。因此,日夜认真开导和激励众生就成了佛陀的责任。佛眷顾众生,‘如母念子’,不但不忍地狱众生之苦,还传播‘地狱不空,吾誓不成佛;菩提只有在众生穷尽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证明。“誓言。(菩提意为‘觉悟’或‘正道’,证菩提意为开悟或成佛。)这是何等的恩情!多么悲伤的愿望!这才是真正的博爱!这真的很可惜!

第五,佛不是唯一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佛。

上面第三点,我已经提到了佛和众生,只是按照觉醒时间的顺序。韩愈说:‘故事是有顺序的。’可以作为辅助解释。

佛只是对开悟者的统称。就像我们把会“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叫做老师一样,老师不止一个。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师,任何地方都可以有老师。同理,佛也不只是释迦牟尼。人人皆可成佛,处处皆可成佛,正如佛家安明在《论佛》中精辟指出:“佛即自然,自然即佛。人在佛里面,自然就成佛了。机智的辩证法表明,佛是自然,自然是千千,包括花、树、人、鬼和动物。哪怕是妖,只要放下屠刀,就能成佛。但是,一个人要成佛,需要顺其自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他要内心安静,他要摆脱贪、怒、痴三毒。这样才会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成佛。况且,佛不仅在这个世界上有,在宇宙的无数星球上也有。(当然有众生。)

这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其他宗教只能承认自己“独一无二”的神,却极力批判和否定自己所教导的神,称之为“假神”。

同时,在他们的教导下,人类再怎么努力奋斗,也永远无法与神并驾齐驱,处于平等的地位(永远是主仆关系)。因为上帝是造物主,而人只是上帝创造的‘物’之一。

第六,佛教不承认有一个创造万物的神。

根据一些宗教,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全能的上帝创造的,他们的证据是《旧约》中的‘创世纪’。

其实稍微有点思想的人就能立刻明白,‘上帝’也是人类思想的产物,人类用自己的思想和形象制造了上帝。人造神的目的之一是解释宇宙生命的起源,佛教徒称之为第一因。但是“上帝”本身从何而来?异教徒不仅拒绝追究,还非常肯定地说:‘上帝是万能的,他是自然存在的。’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上帝可以“自己存在”,换句话说,他可以不被别人创造而自己存在,那么“上帝创造了宇宙和生命”这种观点还有什么意义呢?(因为同理,宇宙中的生命也可以自然存在。)

这里我们列举一个数学公式来说明这个问题,虽然不是很恰当,但多少能帮助学生理解:

假设宇宙生命的起源是x,求x =?

外行人的回答是这样的:他们不引用定理或已知假设,直接写出答案:X =上帝。

但上帝从何而来?看下面这个公式:X =上帝= Y。

稍微有点数学概念的人都知道,y也是一个未知数,换句话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

佛教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创造万物’的假设,根本不承认宇宙有第一个‘开端’。一件事的所谓‘开始’,只是前一件事的‘结束’。在一系列因果关系中,一个事物的消失构成了另一个事物诞生的条件。

张博士在他的著作《什么是佛教?在书中,我曾经这样解释这个问题:“‘始’的概念是由于人类的‘有限’心理,它无法涵盖成千上万的因果关系。”

比如我们去看第三部电影《乱世佳人》,7点开始,10点结束。但仔细想想,第三部电影的“开始”其实是第二部电影的“结束”,第三部电影的“结束”并不是第四部电影的“开始”。

所以‘开始’这个概念只对一个具体的事物有意义;对于整个复杂的因果宇宙来说,毫无意义。时间总是在流动。谁能从中找到所谓的‘现在’呢?并且说这是‘开始’?

实际上,佛教对讨论这种对生命无益的问题并不感兴趣,因为宇宙无始无终,人再怎么努力追求‘宇宙第一因’也是徒劳的。当你苦苦寻找‘第一因’时,你必然会发现在它之前还有另一个‘因’。在这个循环中,你永远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第一因’。

同时,人生短暂,无常。如果还想刨根问底,可能还没得到‘宇宙第一因’的答案就已经死了。

在佛经中,有一个绝妙的比喻:

一个人被毒箭射伤了,他的亲戚朋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如果男人说:“我不想把这支箭拔出来,我想知道是谁射的我。他是赫提力人吗?”婆罗门种?吠陀吗?还是首陀罗?他的名字和家族是什么?他是高、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皮肤是黑色、棕色还是金色?他来自哪个城市和城镇?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么弓射中的,否则我不想取出这支箭。弓弦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箭?箭羽是什么毛做的,箭簇是什么材料做的?......“如果这样追究下去,这个人在得到这些答案之前就已经死了。”实际上,现实中的问题是先拔出箭来治疗伤口,免得死等答案。所以佛教不浪费空间和时间,苦苦追寻‘宇宙第一因’的问题。因为追求也是无用的,也是对生活无用的,它与人摆脱生老病死的痛苦无关,也不能使人获得宁静和解放的快乐。

题目有点牵强。现在来说说佛教的观点,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一切都是‘因果报应’。比如,眼前的一座山,是泥土和石头的产物;这个湖是由凹水构成的;看教室里的桌椅,是木匠用木头做的。土石散了,就不再成‘山’了;如果把湖里的水抽干,就会变成凹地。“湖”的影子在哪里?一块一块地拆除木板。课桌和椅子在哪里?

我们可以把这些看得见的东西简称为“色”,因为它们只是“因缘的暂时聚合”,并不是真实不变的,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空的”——没有永恒的实体。这就是佛经中“色即是空”的朴素道理。

但佛家说“色即是空”,“空”字不是空,也不是空无一物的空,而是一种有奇的真空。这句话怎么说?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我面前有一杯水。连续加热后变成蒸汽,再也看不到水的影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水真的消失成了‘空’,水蒸气冷了就会还原成‘水’。

而且懂化学的人都知道,水是氢氧化合物。换句话说,“水”只是氢和氧的暂时结合。电解后,水又会变成氢气和氧气。以此类推,宇宙万物都不是因缘临时聚合产生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业障合则生,业障散则灭。创造万物的‘神’在哪里?怎么会有一个永恒的‘万物’被创造出来?

第七,佛教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佛陀对众生的看法是针对不同的根源机制,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来设置教导。因为开悟的对象不同,佛教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对于一个智慧高的人,佛陀告诉他,他可以直指人心,看清自然,悟到当下;对于智慧较低的人,佛陀告诉他要循序渐进地修行。

再比如:对于热衷名利的人,佛陀告诉他,名利是空的;对于那些消极悲观,认为人生毫无意义,充满虚无的人,佛陀告诉他‘人生难得,生命可贵,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幸福和快乐。’来激发他的勇气和信心。

同理,因为时空的不同,佛也有不同的隐喻和解释:比如台北人问佛,‘台中怎么去达摩?’佛祖的回答是:‘南’,回答高雄的说:‘北。’以此类推,因为众生居住的地方不同,佛陀的回答也不同。

三藏佛教十二派,八万四千法(法是修行的方法)。这些修行的方法是为了适应众生的根本,为了治愈众生的烦恼而创造的。如果没有众生,就没有佛教的存在。佛教就像“药”。如果众生没有烦恼的“病”,就不需要药物。

佛教流传了2500多年,能适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众生。这是因为他能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这种教育方式是佛教的特色之一。

第八,佛教入世了。

虽然佛教的最终目的是出世,但与入世精神并不冲突。(所谓“出世”,不是逃避世界,而是改造和重建世界。)

佛经上说:‘佛法在世间,与世间不可分。离开库博特就像找到一只兔子的角。也就是说,修行要在人间,意识也要在人间。任何一个有心为道的人,都不可能拒绝这个世界,逃避这个世界上的人类,而通过“独善其身”获得正果。因为一个人要成佛,不仅要有智慧和智慧,还要有宽广的誓愿和慈悲去帮助众生。要交互运用这两种‘悲’和‘智’,相辅相成,达到彻底圆满的境地,才能成佛。所以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在做入世的事业。从修行到成佛,既没有“入世”,也没有“出世”,因为一直都是在这个世界上进行的!

虽然佛经中有“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等所谓净土劝人读佛,在他国生活,但稍懂佛教真谛的人都知道,这是佛教徒和菩萨改造众生的权宜之计,方便之道,而佛教的最终目的是“化人间为庄严净土,化地狱为天堂。”这才是佛教真正的目的,不是要人们逃离这个世界,躲到西方的净土里去享受快乐。

第九佛教没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多数宗教只承认自己信仰的宗教教义是唯一的‘真理’,而排斥其他宗教是‘异端’。

佛教认为所有的宗教只有教义深度的差异,很少有善恶善恶对错的差异。任何能在世界上存在一千多年的宗教,一定或多或少对世界人民有益。否则,这个宗教早就被人类的“智慧”所唾弃,被时间的浪潮所冲刷。

唯一的问题是,有些宗教只能给人短暂的、很少的乐趣;而有些宗教能给人永恒的、最大的快乐。佛教属于少数后者之一。

在佛教代代相传的近2500年间,佛教始终与其他宗教和平相处,佛教历史上从未与其他宗教发生过流血冲突。

在这里,我想邀请我的朋友来看看印度的阿育王(公元前3世纪)。按照释迦牟尼宽厚、慈悲、包容的遗产,有一块至今还存在的岩石上刻着这样的铭文:‘不要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贬低别人的宗教。我们应该尊重其他宗教。这样做既能帮助自己宗教的成长,又能履行自己对其他宗教的义务。另一方面,不仅会给自己的宗教挖坟墓,还会伤害其他宗教。“因此,和谐是最好的。每个人都应该专心聆听,并心甘情愿地聆听其他宗教的教义。”(用心听就是用心听。从这段话来看,这种包容和真诚是佛教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在佛教看来,‘真理’是没有国界的,它不需要任何宗教的‘商标’。它不属于任何宗教,也不属于任何时代的任何人。所以,佛陀所说的真理并不是他独有的,因为佛陀只是一个‘真理的发现者’,就像牛顿的‘地心引力’,并不是牛顿独有的。所以佛教认为一切合理永恒的真理都是‘佛教’。

你必须爱你的敌人。虽然出自《圣经》,但佛教无疑承认它是具有德性的真理。(和佛教的“无慈悲”、“同体大悲”是一样的。)

佛教就像浩瀚的河海,可以容纳地球上所有的河流。所以佛经上说,‘一切法都是法’!

第十,佛教是民主自由的。

在其他宗教中,领袖所说的是不可抗拒的‘命令’,是不容置疑的‘真理’。任何不服从或表示一点怀疑的人都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在外教的经典中,明确记载了人类的始祖因为违背了上帝的命令,被永远赶出了伊甸园;他们的后代,也就是成千上万的千千人,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也莫名其妙地遭受痛苦。

按照外教的解释,这叫‘原罪’的传承。简单来说,‘原罪’就是放弃与上帝智慧的联系,拥有自己的智慧,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人类世世代代都是这样,天生的“罪”是遗传的。

佛教主张:佛教认为一个人做事,一个人承担,父杀,子不能下地狱。儿子不能代替他的父亲。这里的“罪”只是指因违反国家法律而被审判后确定的“罪”。它不是一个带有“原罪”的概念,只是现实中“原罪”的一个小极端现象。

我有一个亲密的朋友,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以前我们经常因为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驱逐出境’,吵得面红耳赤。

以下是我们当时的对话:

亚当,他们为什么被赶出天堂?我问。

因为夏娃不听上帝的话,被毒蛇引诱,吃了禁果。她违背了上帝的命令。'

请问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吗?'

是的,它是全知全能的。'

好吧,既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主事先明明知道夏娃受不了毒蛇的诱惑,却还想让毒蛇勾引她而不加以阻止,事后还会加以惩罚。这不是居心不良,故意收人罪吗?"

啊?朋友终于无语了。

亚当和夏娃就是这样被赶出来的。我们也在这样煎熬。

佛教经典中,可能没有佛祖发怒的记载。在佛陀教育的四十九年中,弟子们一直看到他们的导师,他是仁慈、慈悲和宁静的。他对待好人和坏人一样好。

佛陀从不强迫他的弟子接受他对自己说的话。他还鼓励他们怀疑和提问。直到他八十岁,快死的时候,还在继续谆谆教诲,反复询问弟子有没有问题。

佛说,‘大疑则悟,小疑则小悟。如果你不怀疑,你永远不会意识到这一点。

佛陀在最后的教导中也说:‘我从来不认为你的弟子是我的,众生是我的.....我只是你们中的一员,我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从不压迫别人,也不会要求任何人服从我。’这是多么善良而感人的遗产啊!

我认为佛教的精神,允许和鼓励信徒对教主本人的真理自由怀疑和提问,然后深入讨论,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

朋友们,真相是不允许强加给别人的。强迫人们接受他们不理解或不喜欢的东西是政治,而不是宗教。只有在民主和自由的前提下,真理才能通过反复的思辨更加清晰地显示出它的精神和价值。

在世界各宗教中,只允许对佛教的领袖和经典进行怀疑、讨论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