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结构
医学理论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中的医学理论内容,基本上可以用历代医家对《黄帝内经》的分类来概括。在对《黄帝内经》进行分类的注释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唐代杨尚山的《太素》被归类为19;元代华寿《读平话》归类为11;明代张介宾《井磊》归入11;李仲梓的《黄帝》被归类为1。主要内容如下:
藏象:是研究脏腑、经络、身体、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它是《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核心。“象”是指外在的生命现象,既包括身体四肢脏腑血管及其动态变化的有形形象,也包括各种无形的生理和心理现象;“藏”是指藏在体内的有形和无形的脏腑、经络、精气及其无尽的活动。藏象理论主要包括脏腑、经络和精气。同时,人类活动与自然、社会、人事密切相关,所以当人们探索人类生命活动时,就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这也成为藏象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疾病:关于异常的生命活动,有两部分:一是病因病机。病因就是生病的原因。病机是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制和规律,其内容包括发病、病理、传变等。其中病理学主要探讨表里不符、寒热进退、邪实虚实等病理变化的机制。二是讨论疾病的概念、分类和临床表现,即病证。在《黄帝内经》中,大部分疾病都是用“病”、“症”、“症”来表述的,有的地方提到“证”,证就是症的代名词。《黄帝内经》着眼于整体的异常功能和阶段性变化的本质,后世将其概括为“证”,体现了中医疾病理论的特点。
诊断:关于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诊断原则、诊断方法和判断规则。《黄帝内经》深刻阐述了中医的诊断原则,主要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四诊望、听、问、询的直接观察检查方法。另外,在疾病的判断规律方面,《黄帝内经》以“察病机”为中心判断疾病的特点,体现在对疾病的脏腑、经络、病因的辨证上,实际上是后世证候诊断的源头。
治疗:《黄帝内经》不仅阐述了天人合一、身心和谐、防病治病的治疗思想,而且主要阐述了治疗原则和方法。治则是指导治疗和疗法的准则和规律,如求病根、调阴阳、导形势等。治疗方法不同于无形的策略技巧和有形的治疗措施。前者称为治法,如解表、解表、理气、活血等。后者称为疗法,如药物疗法、针灸疗法、饮食疗法、心理疗法等。《黄帝内经》记载了多种疗法,并论述了其治疗原则、使用方法和禁忌。《黄帝内经》治疗内容丰富,形成了完整的治疗体系。
养生:即养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养病,目的是强身健体,延缓衰老,预防疾病。《黄帝内经》基于对疾病和衰老的认识,确立了“治绝症”的思想,提出了外避邪、内养正气的原则,以及各种养生方法,建立了独特的中医养生理论。二是病后康复。
以上内容不包括阴阳五行运气理论。阴阳五行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主流哲学,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中,虽然包含了具体的医学内容,但其主要功能也是论证和规范医学知识和理论的方法论工具,因此并不包含在医学理论中,而是归为医学基础的哲学部分。运气论不仅论述了气候变化规律与生物生存、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还探讨了治疗和处方的原理和原则。其中还包含丰富的藏象、病机、病证、诊断与调养等内容。它属于综合理论,应该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不是医学理论的固有部分。
医学基金会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医学基础,无论其内在内涵、表现形式、研究方法还是形成过程,都广泛涉及中国古代传统科学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哲学、天文历法、气象学和社会学。
哲学:战国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处于萌芽状态。在医学领域,要完全了解动物和人体的器官组织的功能,即使解剖也很难,要把实体性的器官组织和生命现象完全结合起来就更难了。医学研究只能借助自然哲学在日常生活和医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所以精、阴阳、五行学说不仅成为《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方法论基础,而且渗透到中医理论的各个部分,还借助其哲学术语表达医学概念。具体来说,哲学的作用是指导医学活动的方向,赋予医学观察和医学实践以具体的内容;二是常规医学概念的独特内涵和表达方式;三是建立推理体系和理论模型。
天文历法、地理、气象:在天地之间,在大气之中,在大范围的时空条件下,人类必须认识和把握自然,进而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同时,中医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建立、发展和成熟也依赖于其他学科,这也成为医学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础。
社会学:《黄帝内经》很多章节阐述了古代社会和医学的起源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制的建立,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增多,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单纯的汤药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发展成多种剂型和治疗方法。此外,《黄帝内经》还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经济状况、风土人情、心理社会地位变化及其与疾病关系的记载,贯穿于病因、发病、诊断、治疗、养生等理论之中。它把人类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失衡作为重要致病因素,丰富了中医病因学理论;它重视在疾病防治过程中纠正社会致病因素,并将其作为疾病防治的重要原则,完善了中医疾病防治理论,为中医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还有农学、数学、物候学等。对《黄帝内经》医学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也是其学术体系形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