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注:此内容摘自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站题为《户外运动活动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促进作用分析》的文章。请参考。

学龄前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健康的身心是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因此户外运动作为学前儿童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探索和分析。

所谓学龄前儿童户外体育活动,是指在户外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基本动作、体操练习、体育游戏、体育器械活动等。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正常身体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发展体质,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学龄前儿童的户外运动活动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运动技能贯穿其中,不同于中小学以提高某项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活动。

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包括身心两个方面。狭义的儿童身体健康是指儿童各方面发育良好,不易受外界各种疾病的感染。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适应能力快。身体是孩子的基础,心理是关键。两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即“身心并重”,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康的基础,心理适应是幼儿身心健康的关键。现代医学从整体的角度对人类生命现象和人体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健康”的新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识到生理和心理因素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一、学龄前儿童户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的作用

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全面发展如火如荼。他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比较脆弱,需要开展充足、合理、科学的户外运动活动,为孩子以后身体的健康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户外体育活动通过专业化、综合性、户外区域性的运动,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素质。

(一)通过专门的户外体育活动来发展学龄前儿童的健康。

所谓专项户外活动,是指以提高个人运动技能为目的而开展的户外活动。比如中班的户外运动游戏《摘星》,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快速聚集奔跑,提高反应能力。通过很多游戏,让刚进入集合跑的中产阶级,跑步速度和反应能力较弱的孩子,逐渐建立这种能力。再比如户外运动活动:“快乐小袋鼠”就是通过这个活动来提高孩子的脚连续快速向前跳跃的能力,目标非常明确单一。通过这种专业化的体育活动,孩子的运动技能会逐步提高,体质会增强,身体会健康发展。

(2)通过综合性的户外运动活动,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身体。

所谓综合性户外运动活动,就是以提高一项运动技能目标为核心,其他运动项目都有参与。比如户外运动活动“小兔子摘柿子”,目的是练习孩子的立定跳远,提高孩子的双脚力量。在活动过程中,设置了钻、爬、腿跳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锻炼全身后进行目标活动“立定跳远”。综合性的户外运动活动一般在中大班进行。总之,通过综合性的户外运动活动,学龄前儿童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锻炼和锻炼,身体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

(3)通过户外区域性体育活动,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身体。

室外区域体育活动以区域化的形式将室外专项体育活动和室外综合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即各种运动技能像室内区域活动一样划分为不同发展目的的区域。室外区域体育活动基本包括:钻爬区、投掷区、跳跃区、跑步区,但划分并不定性,一般应根据公园室外实际情况进行划分。户外运动游戏开展后,孩子们可以通过钻爬区提高钻爬能力;通过投掷区,投掷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跳跃区,发展了跳跃能力,各项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孩子健康的体质,为建立健康的体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各种户外运动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技能,使其身体得到良好的发育,为学龄前儿童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二、学龄前儿童户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运动不仅仅是指人的身体动作或身体运动。早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有记载:“春三月,此谓陈,天地生,万物荣。晚上躺着早起,比庭上走着还宽,谋生慢。活而不杀,给而不取,赏而不罚。这种春天的精神也应该是健身之道。”指出体育不仅锻炼人的身体,而且培养人的心理素质。学龄前时期是儿童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学龄前儿童的体育锻炼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一)户外体育活动的物质环境

所谓物理环境,是指儿童进入户外的环境。室外环境给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新、轻松、自由、广阔的自然环境,让孩子摆脱比较拘束的室内环境,放松心情,自然释放各种真实的情绪。

(二)户外体育活动的心理环境

1,情感释放

(1)释放大跨度的真实情绪。

体育活动的特点,让孩子进入户外活动后,情绪变得明亮而强烈。在运动的过程中,孩子的身体和心理负荷都比较大。比如户外活动《汽车总动员》中,小朋友快速绕圈跑,通过全身运动,情绪变得兴奋。同时,孩子的情绪也呈现出多种多变的状况。比如在户外运动游戏“猫抓老鼠”中,扮演“猫”角色的孩子在抓老鼠时会非常兴奋。但是,如果他们长时间抓不到老鼠,就会变得非常沮丧,对游戏的兴趣也会相应降低。总之,在户外运动活动中,孩子可以从被动到主动,从抑郁到兴奋,从兴奋到不开心,甚至是悲伤,释放情绪。短时间内释放的情绪跨度比较大,比较真实。

(2)体验各种情绪

在户外运动活动中,孩子可以体验到多种情绪,如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快乐、兴奋、激动、成就感等。负面情绪:不快、愤怒、烦躁、沮丧等。在户外运动活动中,如果孩子积极参与游戏,在短时间内掌握游戏或活动的要领,老师与孩子和同伴的关系融洽,那么他就能在活动中游刃有余,容易从中获得快乐。如果情况正好相反,那么他的情绪会变得非常消极,不愿意参与游戏,甚至会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消极情绪的发展会导致挫败感。然而,户外运动活动中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能丰富学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儿童的情绪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发展

(1)了解社会规则

无论什么形式的户外运动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则。比如户外运动游戏,孩子要遵守这样的规则:一个孩子“切白菜”,童谣到哪里结束,两个孩子就要赶紧松手,往相反的方向跑,第一个赢。孩子必须遵守这样的规则,才能顺利地玩游戏,所以孩子为了顺利地玩游戏,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是常识。幼儿园开展的户外体育活动几乎都包含这样的规则,但一般不叫规则,叫游戏性。户外体育活动的另一种形式:区域性体育活动,其规则更为明显。比如在钻爬区,孩子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按照路径玩耍。如果他们在钻孔和攀爬过程中中途放弃,他们将无法到达终点。总之,这些包含社会规则的各种户外运动活动,使孩子对社会规则有了间接的认识和了解,使以自我为中心的学龄前儿童的社会规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孩子以后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打下了基础。

(2)传播范围的扩大

与室内集体教育活动相比,室外体育活动最大的优势是为孩子提供了不受干扰的自由交流机会,这一点在室外自由体育活动和室外区域体育活动中非常明显。举个我亲身看到的例子。有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总是通过等待老师或其他孩子的关注来获得帮助,很少用言语求助。但在户外自由体育活动中,他通过和另一个孩子打保龄球收获了友谊,同时语言和情绪变化也更多。再如,在我园混龄儿童户外体育活动中,打破了班级和年龄的限制,每个班级的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在不同的区自由玩耍,让孩子们结识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的交往范围大大拓宽,交往机会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

(3)提供社交平台

户外运动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融入的平台。户外运动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每个孩子都需要积极参与集体游戏,客观上促使孩子失去独处的机会。比如户外运动游戏《老狼几点了》,每个孩子都要在老狼身后的羊群里,跟着羊群跑,以防意外,这让孩子潜意识里意识到:“我是群体中的一员”,“这个群体就是我的大家庭”,“我需要和大家在一起”。那么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成为群体中合群的一员。

3.个性发展

(1)坚强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指儿童有意识地确定自己的目标,并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儿童运动中体现的努力克服困难、自我说服、自我鼓励,都是促进儿童意志形成的重要表现。比如爬行的练习,需要孩子有坚强的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鼓励自己坚持练习,这样身体才能在不触网的情况下成功爬上“敌人”的“警戒线”。再比如,当一个孩子面对一个自己多次没有跳过的跳箱,如何再次克服怯懦,鼓起勇气去尝试和超越,需要孩子坚强的意志。

(2)自信心的提高

孩子们通过挑战高难度的体育活动获得成功,这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自由体育活动中,有的孩子已经能熟练地连续用脚跳绳,于是老师提出了单脚跳绳、反方向跳绳、花样跳绳、两人跳绳等难点。如果孩子敢于挑战这些高难度的跳绳游戏并获得成功,他们会体验到极大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3)探索能力的发展

在户外运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探索各种玩法,增强探索兴趣,提高探索能力。比如在户外运动活动“趣味沙袋”中,老师设计了“看看沙袋有什么好玩的”环节。通过幼儿的积极探索和头脑风暴,获得了丰富多彩的沙袋游戏,拓宽了幼儿的沙袋游戏,增强了幼儿探索沙袋游戏的兴趣,从而使幼儿的探索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龄前的孩子身体各个部位都发育好了,比如腿、脚、上臂、膝盖等。,通过专门的、综合性的、户外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增强了体质,发展了身体,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在学龄前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户外运动活动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相应的发展。比如各种情绪的表达和体验,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等。,使幼儿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上拥有相应的良好心理,从而实现《纲要》的目标和教育者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