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心理学相关背景

减肥心理学的相关背景,本文原名为《美丽与偏离:年轻女性减肥心理的定性分析》,李英华、GymSquare主编。

在以瘦为标准的当下,“瘦”不仅是女性日常谈话中的高频词,也影响着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饮食偏好、着装搭配,还是日常生活、运动。

“瘦理想”成了女性的形象圣经。

瘦理想是指女性对以“瘦”为评价核心的理想身材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个人将其内化后会表现出对瘦身的执着和强烈的追求。

本文通过对19名受访青年女性的深度访谈,发现“青年女性在瘦身中表现出两种心理模式,即瘦身渴望、自我客体化、身体不满和进食障碍,并且呈现出动态的交叉和叠加。”

原因主要包括追求健康的需要、提升魅力的欲望、审美文化的引导、身体纪律的约束和媒体宣传的帮助。

研究结果表明,人物审美文化是瘦理想盛行的核心因素,印证了文化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该领域的研究增添了本土视角。

受访者19,年龄差异明显。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区别有助于丰富研究成果。

初始访谈对象从大学生、美容美体机构和健身俱乐部会员中选取,基于这些访谈对象提供的网络资源继续抽样。采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能够满足研究需要。

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定义身体的“瘦”,你是如何被“瘦理想”影响的,以及“瘦理想”流行的原因。

他们都有不同的。

瘦身圣经

整体来看,年轻女性在“瘦理想”影响下的瘦身心理表现为两种形式:美好和偏差,包括瘦身渴望、自我客体化、身体不满足和进食障碍。

除了“苗条视力”,其他都是偏差的负面形式,“身体不满足”的体验最强烈。

//陶醉于瘦身后的美丽:瘦身视力

如今,广告中的修图现象早已不是商业秘密。即使女性清楚地意识到“形象不真实”,她们仍然希望自己的身体看起来像广告中的模特。

他们对瘦图像的反应不会因为图像的真假而改变。

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广告让他们体验到了更多的积极情绪,虽然他们会因为自己和理想身材的差距而体验到消极情绪,但他们会因为期待瘦身后更好的生活而体验到积极情绪。

这种“瘦身视觉”带来的积极情绪——即陶醉于瘦身后的美好——可以促进身体满意度的提高。

我的衣服基本都是在网上买的,那些卖家秀真的很“骗”!.....腿都像棍子一样...但是它们真的很漂亮!我的腿太粗了,所以我不能穿高筒靴。我要是这么瘦就好了!(第五名)

我现在做瑜伽的时候特别注意腿部的塑形。一直想瘦一点,瘦了才好看。有几条裤子瘦了都懒得回,就是为了鞭策自己减肥。(第七名)

对瘦身的渴望是女性瘦身的美好动力。反复接触虚拟或真实的瘦形象而产生的对瘦身的渴望,可以诱发积极的情绪,即在“我会变得这么瘦”的心理推动下,个体会体验到对未来身材的渴望,这可以促进女性更良性地参与社会比较,比如在身材管理上的自我激励。

短期的瘦身预期所带来的心理体验的提升,不一定会导致实际的瘦身行为,但长期的瘦身预期却可以推广一种生活方式:thinspiration,一种以图片、视频等媒体的形式鼓励女性尝试减肥,以保持健康身材的生活方式。

说实话,一开始喝的是减肥咖啡,两个月瘦了10斤——减肥后感觉还不错,跑了两步感觉很轻。后来,我戒酒了,因为我害怕(对)身体不好...我想报名参加健身班。如果是在教练的督促下,我还算积极的完成了各种作业,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特别的精神,还有公司的小西装(穿上)。来了一年多了,我觉得我能坚持下来。(第九名)

//消极的自我形象感知:自我客观化

自我客观化是个体作为第三者对自己身体形象的感知的内化,对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消极意义。

女性“美就是好看”的刻板印象效应与新兴的“颜值就是生产力”的主流认知相互作用(流行语,截至2019 12 15,百度以“颜值就是生产力”为关键词搜索,显示约1330000个相关结果),让更多女性相信成功的象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