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指导:吴梅汤可以治疗慢性腹泻。

处方组成:乌梅10g,细辛5g,干姜5g,黄连8g,当归10g,附子5g,胡椒5g,桂枝6g,人参6g,黄柏6g。白术10g,白扁豆20g对于脾虚症状明显的患者添加。肾阳虚严重者,附子用量加重;热重者加黄芩10g、葛根20g,减少干姜、附子用量;大便有脓血者,加地榆炭15g,槟榔6g;白芍15g;用于腹痛;大便酸涩者加麦芽15g,神曲15g;山楂15。每日1剂量,煎服,12天为1疗程。

慢性腹泻见于许多疾病,如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和吸收不良综合征。对于上述一些感染性腹泻,西医通过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而对于一些非感染性腹泻,由于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西医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种腹泻,常见的是面色晦暗,无精打采,疲乏无力,甚至四肢冰凉,身体消瘦,早晨或饭后腹泻。或者表现为抑郁愤怒,或者情绪紧张时拉肚子。这些症状都是脾胃虚弱,肾阳不足,肝郁脾虚所致。

源自《伤寒论》的吴梅汤,具有温脏腑、平痉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上热下寒的痉孪。临床治疗要点为腹痛、烦闷呕吐、经常呕吐抽筋、四肢冰凉。久泻痢疾寒热夹杂,也可用于正气虚弱者。

《伤寒论》第二百四十二条说:“凡有晕厥者,吴梅丸治之,久痢也。”按吴梅丸处方,主药木梅味酸,入肝经,能涩肠止泻;苦寒的黄连、黄柏可清热燥湿止痢;附子、干姜、桂枝、川椒、阿莎丽都是温性之品,能温肾健脾助运,还能疏肝理气,防止肝气挟脾;人参和当归补益气血,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诸药合用,具有温中补虚、清热燥湿、止痢之功,对寒热错杂、正气虚弱的慢性腹泻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