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插五头
“插五端”就是在门窗上插菖蒲、艾草、葫芦蒜、榕树枝、石榴花,使之不祥。
古代的端午节不仅仅是吃粽子和赛龙舟。其实端午节还有其他习俗,如插“五头”、吃“黄武”、吃“五毒糕”、扎“彩丝线”、戴香囊等。
自先秦以来,人们认为五月是毒月,初五是邪日。当时有一种“恶愿”的说法。这是因为炎热潮湿的夏天,人容易生病,古代瘟疫也很多。再加上卫生条件差,毒虫滋生咬人。因为人们有这种信仰,所以出现了各种求平安消灾的习俗。在古代,端午节期间,有许多与数字“五”相关的习俗,如“插五头”、“吃黄武”、“吃五毒糕”、“扎彩线”、“戴香囊”。
吃“黄武”和“五毒糕”是端午节的重要饮食习俗。黄武指的是黄鱼、黄瓜、蛋黄、大豆和雄黄酒。根据易经术,黄色可以解毒,控制邪气。中医认为,端午节的五月初五中午,人体的阳气在一年中最盛的时候,黄鱼、蛋黄、黄豆(粽子里加了黄豆)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黄瓜、雄黄,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虽然古代人很迷信,但他们也知道如何根据季节保持健康。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蜘蛛、蟾蜍和毒蛇。乌冬饼是用刻有五种毒虫图案的印模做成的,上面覆盖着当时人们爱吃的玫瑰花饼。吃五毒饼就是把所有的毒虫都吃(消灭)掉,这样就不会再伤人了。
从2000年前,古人就有佩戴香囊排毒、防疫、辟邪的习俗,尤其是在端午节。香囊里装的是男香、桂枝、花椒、辛夷、丁香等中药,富裕家庭要加点檀香、麝香。从医学角度来说,这些药物确实有一定的祛病强身的作用。古人除了佩戴,还经常把它们放在床前和枕头边。在老北京,姑娘们往往在端午节前将棉缎剪成各种样式,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绣成王字或五毒虫之类的图案,可谓每年的女红赛。女生也会用凤仙花涂指甲。因为这些习俗,端午节也被称为“女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