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经济概况
2013年,天台县农业总产值182亿元,增长3.2%。现代农业园区投资1亿元,流转土地1512亩,鹤鸡产业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粮食功能区完成建设任务1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41万亩。全省90个经济薄弱村摘帽。天台黄茶已通过“黄忠1”省级林木品种鉴定。全年水利投入2.6亿元,整治河道26.9公里,荣获全省河道保洁长效管理优胜单位。2010天台县有9所普通高中。职业高中6所;初中30所;97所小学;1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137所(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4所,初中1所,普通小学1所,幼儿园(班)165438所)。公办教职工5265人,社会力量办学教职工877人。
2013,石峰中学部分扩建工程开工建设,赤城第二小学、赤城第四小学迁建工程主体工程完工,石峰中心幼儿园开工建设,赤城中心幼儿园完成政策处理。学前教育集团化、连锁化模式全面推进,特殊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通过了国家三级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天台交通以高速公路为主,方便出行。每天有很多班车往返于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一些行驶路线和行驶距离如下:
杭州:杭甬高速(古竹出口)-长泰高速-天台出口(车程2小时)。
上海:沪杭高速-杭甬高速(“古竹”出口)-长泰高速-天台出口(车程3.5小时)。
江苏无锡常州:苏嘉杭高速-杭甬高速(古竹)-长泰高速-天台出口(车程4.5小时)。
南京:宁杭高速——到2005年,初步建成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监测报告体系;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健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分别通过二级综合医院和二级中医院评审。天台县共有医疗机构228个,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及其分支机构65438个,社区办医疗机构80个。全县有执业医师849人,执业护士480人,核定床位总数1082张。天台县基本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基本医疗保险、免费医疗、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2013城乡医疗资源整合加快,泰州市第二医院顺利通过省三级乙等精神病医院评审,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在全省推广,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启动。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后勤综合楼、新城女子医院、疾控中心综合楼、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中心完成主体工程。人口计生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成功摘掉浙江省重点管理县的帽子。天台人有习武健身的传统,先后被命名为“体育先进县”、“田径之乡”。2001年成功举办第五届省田径运动会,获得浙江省县级运动会五连冠。天台县是中国围棋第一故乡,也是围棋国手余斌的故乡。武术、拳击、散打、摔跤等竞技项目实力较强;解放军拳击队在天台设立了青训基地。
到2003年,天台县共有体育场馆579个,标准场馆334个,非标准场馆245个。2001年,在原体育场基础上,筹集资金700万元,完成了400m标准塑胶田径场、300m2于颖中学食堂、主席台看台加高、主席台网格屋面、室内田径训练馆、灯光体育场塑胶铺设等改造工程。
2010年,天台县建立基层文体俱乐部135个,乒乓球俱乐部2个,跆拳道馆1个。依托社会力量,建成了43个门球场、598个老年文体活动中心、35个排球场和2个运动场。2010年天台县13个乡镇到2000年底已实现有线广播电视光缆联网,成为全省(市)较早实现乡镇全部光缆联网的县;并消除了电视空白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这个县的有线电视用户增加到了7万。天台日报成为发行量654.38+0.5万份的日报。天台广电的IP宽带网和天台电信的IP宽带网分别于2006年9月5438+0和6月11开通,实现天台网民上网。全县有100多个网站。
2013年,惠民广播电视网实现全覆盖,建成全国首个县级农村视听数据库。2010天台县6770人,其中城镇居民392人,农村居民6378人。全年投入保障资金873万元,增长3.3%。
2013年,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新增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5.7万项,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实现再就业5106人。农村妇女“两癌”筛查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全年发放低保金1596万元,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7%,被评为省残疾人爱心城市。天台山的佛教和道教历史悠久。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都是在天台山创立的。大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的祖庭。此外,方广寺是佛教五百罗汉道场,赤城山玉井洞是道教第六洞。
2013天台县有三个爱国宗教团体: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基督教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协会)。国会寺、高明寺、方广寺被国务院列为汉区重点寺庙,国会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3年,僧尼270人,全真道教徒、道士13人,正一派220人。约有5000名基督徒和5名教职员工,包括2名牧师和3名长老。规定饮食
主食是大米,辅以土豆、小麦、玉米、豆类。在过去贫困的沿海山区,土豆丝是主要食物,但现在是米饭,土豆丝成了城市居民调节口味的食物。一日三餐,因时间不同而干瘦。长夏到中秋,农忙时,加一种点心,叫“接力”。菜肴,称为“下一餐”或“菜”,沿海盛产海鲜,山区盛产山货,平原则有山海风味。我喜欢吃干腌菜和海鲜,咸菜经常当配菜吃。臭苋菜梗汁炖豆腐是一道特色配菜。酒席,旧俗有“六碗”“八碗”等规格。如果不够,就以第一道菜命名。规格较高的有海参席、鱼翅席、燕窝席,有20多道菜。
风味食品主要是米粉和小麦粉。有泡水糕、米线、豆面、猪肉麦糕、抛光糕、鱼面、豆腐丸子、蛋清羊尾、五味粥、烂汤、绿丸子、黑米马史、溢流糕、灰绿糕、重阳糕、汤圆、麦糕、粽子、馄饨,和其他地方的差不多。
冷冻米糖、花生糖、芝麻糖是最有特色的糕点。每年,每个家庭都在春节期间制作它。临海、天台、仙居的“羊蹄脚”是用小麦粉和糖塑造、烤制而成,形似羊蹄,风味独特。白酒主要是黄酒和陈为佳,所以也叫“老酒”。白酒,俗称“烧酒”、“烂烧”。将杨梅浸泡在烧酒中,称之为“杨梅烧”,解暑解乏,城乡推广。
连衣裙
服装、鞋帽、发型等。,老人式双排扣外套,圆领,四合扣。女中式右侧开衫外套,窄袖。内衣穿的套头毛衣或双排扣毛衣。男女外裤,腰朝外,很好系。乡下的绅士和店主都戴着瓜子帽,穿着长袍。民国时期,女性推崇旗袍,男性推崇礼帽,知识分子推崇中山装。孩子们戴着最有特色的虎头帽和肚兜。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山装(男)、列宁装(女)、军便装流行。20世纪50年代,流行军式绿色胶鞋,称为“解放鞋”。塑料鞋、皮鞋等流行之后。夹克、运动服和西装在20世纪80年代很流行。过去穿的鞋袜是布鞋和布袜;民国时期开始引进纱袜、皮鞋、运动胶鞋;旅游鞋紧随其后,皮鞋也越来越高档。尼龙袜取代了纱袜。夏天,长统袜在年轻女性中很受欢迎。
以前用的面料多为棉和土布,常以蓝白纱线为经纬,厚实耐磨。夏装喜欢用土织苎麻夏布,或以生丝为基料,一面涂栲胶,称为“檀香丝”。毛色多为蓝色和黑蓝色,一般是染坊染的,也有家庭染的。乡村女孩喜欢红色和绿色。民国时期流行“石林蓝”,印花布逐渐流行。现在皮革、棉、丝、毛、化纤等各种面料越来越高档,颜色多样,选择多样。
工人工作时用腰巾做防护布。进厨房的女人叫“停腰”、“停饭”。孕妇出门一定要绑在家里,以为可以辟邪保胎。山民、工匠、长工穿双折腰布,形似小裙子,便于蹲伏行走。它叫“围裙”。时至今日,“姚班”仍在使用,其余已不多见。
渔民的衣服是用浸过汁液的棉布染的,呈深褐色,耐盐碱。宽胸左手,便于海上右手操作。裤子大裆宽腿聚拢,直裆用网装饰。裤子的下摆和腰腿处的斜口袋都装饰有龙凤虫鸟花等图案。今天已经越来越少了。
清代男子扎辫子,女子缠足,辛亥革命后废除。女生挂辫子,女人把头发梳成发髻,然后逐渐剪短。温岭县石塘周边渔区的中老年妇女至今仍有梳子,美丽多样。50年代后,中青年女性开始流行齐耳短发或齐肩双辫。烫发在20世纪80年代很流行,年轻女性也留着头发,扎着马尾辫,梳着塔塔发辫。城镇里的老人都在染头发。
以前下雨天穿“木船”、带木壳的鞋、帽子、麻纤维或纸伞、油布伞。有钱人穿皮甲靴或油靴。民国以后,橡胶雨靴逐渐发展起来,称为“套鞋”。80年代后,折叠伞、尼龙雨衣、橡胶雨衣兴起,纸伞、油布伞消失,农村仍可见麻纤维。
活着
很多人聚集居住在一起,形成村落,偶尔会有独门独院分散在山区。很多村子都是按宗族组织的,一个村子一个宗族或者一个村子几个宗族。在人口较多的渔村和集镇,族群聚集的现象不是很明显。大多数村庄都朝南向阳。村名除了以宗族名称命名外,往往以山名、敖名、溪名、渡口、山、塘、地貌、山形、桥梁、古塔、寺庙等建筑命名,或以当地历史名人、土特产命名。
民居一般朝南或东南,有利于采光通风。有句话叫“朝南,儿孙有福”。也有忌朝南的,以朝南为庙堂方向,住宅要稍有倾斜。在传统的住宅格局中,富户多采用庭院式,前庭后花园,四周有围墙,入口为庭,提升为厅,中间为厅,两侧为房间,一般无大窗,称为“明堂暗室”。民国时期逐渐出现了玻璃窗。天井被称为“隧道”或“门厅”。一个院子里也有好几户人家。一般建筑都是斗式建筑,屋檐悬在外面,后面没有窗户。那些在建筑物后面开窗的被称为“四面建筑”,最有特色的是“五凤楼”,有一个凤翼和高檐的两厢。大部分农家乐都是平房或者低矮的楼房。就地取材,大部分木结构。在山区,墙通常是用泥土,或石头和鹅卵石砌成的。平原上有许多砖墙或片石墙。沿海和深山地区有许多茅舍,称为“茅场”。在温岭平原,曾经以石头为材料,四壁、隔墙、地板,甚至梁柱、屋顶,都是用石板、石条建造的。上世纪70年代初,农村普及“大寨房”,由生产队集资或出资,一排、前后几排,每户一层一底。上世纪80年代,城乡新建的房屋都是钢筋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阳台、专用厨房、卫生间越来越多,并向多层发展。城市公寓楼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或由房地产公司开发销售,成套,一户一套。
家用器皿,有特色的,还有很多竹制品。如躺椅、扶手椅、米篮、竹篮等。现在的家具都是成套的木材,崇尚现代时尚。塑料器皿已经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天台工艺是“三雕”中最著名的。
天台山的木雕,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工艺美术产业,如佛像雕刻、佛具制造、棕制品、木珠制品、竹制品等。在唐代,天台山开元寺的司陀和尚制作的鉴真和尚雕像成为日本艺术史上最早的人像雕塑,成为日本的国宝。天台山中国佛教城雕刻的千手观音像,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国宝。
屋顶石雕取材艺术,形象生动,雕刻精细,层次丰富。石雕艺术家以刀代笔,以石为纸,粗细弯曲不一的线条,圆润流畅的刀法,浅浮雕的技法,使佛像有了生动的艺术效果。虽然没有上色,但是可以产生多层次的变化。
玻璃雕塑始于20世纪50年代。1981年,天台金全财创立了天台山艺术园,并开发了独特的玻璃雕刻工艺。他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吸收黑白版画的对比,将浮雕的主体层次和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融为一炉,使玻璃雕刻艺术有了创新,丰富了玻璃造型语言,将题材扩展到了鸟兽、山水、人物、肖像。金使玻璃工艺发展到大型室内装饰和陈设,作品进入首都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北京11亚运会游泳馆等高雅殿堂。2006年,浙江省天台县申报的“济公传说”和天台山竹简干漆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济公传说民间文学门类编号为11ⅰ-11。天台山干漆夹竹桃技艺传承。:VIII-53遗产类别:传统手工艺技能。
2014浙江省天台县申报的柳阮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民间文学项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