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为什么玄宗最长寿?

蔡慧

华清恩古之幸,犹恐蛾眉不知所措。

他称赞女子,哈哈大笑,只是暂时教天子蒙尘。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作《华清宫》,直刺唐玄宗荒淫误国。他还写了《骊山有感》,说:“平明有幸住在长生殿,不是金玉而是寿王。”几乎是诅咒。

关于中国在唐朝的衰落,唐玄宗比杨玉环更应该受到指责。唐玄宗曾被视为一代英语大师,天朝统治的创始人。为什么他晚年一错再错?

对于唐玄宗来说,还有两个谜团引起了历代的争论。

一是唐玄宗荒淫无度,吃了丹药。考虑到他的祖父和皇帝李之寿才55岁,他的父亲和皇帝李丹寿也是55岁,为什么他活到77岁,成为唐朝除武则天(活到81岁)以外最长寿的皇帝?

其次,唐玄宗一生有30个儿子,30个女儿,杨玉环陪伴了他18年,所谓“但他对三千年的宠爱都集中在一个身上”。虽然唐玄宗已经50多岁了,但凭他顽强的生命力,为什么他没有留下任何孩子呢?

说法很多,但大多数人忽略了背后的道家因素。

(元)钱选《杨贵妃上马》

(清)袁江《骊山夏图》

在四派之争中起舞

唐代以道教为国教,唐玄宗特别提倡道教。

学者王贵平在《唐玄宗与茅山道》中指出:“大力提倡道学之学,设置玄学,以老、庄、文、列四书为考试内容选拔人才。他亲自注释《道德经》,并在全国颁布,要求大家学习。”

唐玄宗很重视。开元天宝年间(765,438+03 -756),唐朝四大政治派别进行了激烈的博弈(据学者须贺安《论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四大政治集团》),即:

宦官派:以高力士为代表。唐初,宦官不受重用。武则天崛起后,宦官与朝臣斗争,但并没有突破李世民“内务府官员无三品”的统治。在高力士的帮助下,唐玄宗打败了太平公主,宦官可以被任命为将军和士兵。

平民派:以张硕、张九龄为代表。他们大多是从文学官僚和秘书做起的,党员也不少。

李能派:以姚崇、宋静、宇文融、李等为代表。,虽出身科举,但为官甚重,特别重视管理。但姚崇和宋静都是武则天提拔的,并不受唐玄宗信任。

沪江派:以葛、安禄山、高仙芝、史思明为代表。唐初政府采取兵制,国家赠地,免租免税,平时务农,战时作战。政府和士兵统一管理,平时由地方政府管理,战时划归将军指挥。所以,“不见将军,不知兵者也。”政府军士兵没有迁徙自由,他们接近农奴。此外,他们向政府作了虚假报告。到了唐玄宗时,他们已经不堪一战..废除了政府兵,征兵就扩大了,将军自己征兵、训练、发工资,士兵就在那里,将军就可以半独立了。

对于四派,唐玄宗又打又拉。

表面上鼓吹秘密控制

唐玄宗为了平衡四派关系,与当时最大的道教派别茅山道关系密切,信徒众多。抓了茅山派就控制了百姓,也就不怕四派威胁皇权了。

据王贵平先生说,茅山的主人司马成镇受到唐玄宗的崇拜,甚至和他的妹妹于震公主一起拜他为师,并为他居住在吴王山。然后就拜了茅山大师李汉光。从天宝四年(745)到天宝十三年(754),唐玄宗发往茅山的书信达24封。

唐玄宗并不完全信奉道教。比如他注释《道德经》,认为主旨是:“而其应关心管理身体和国家。治国是尚华的一大憾事,薄则无为而教。.....管好自己的身体,就会少一点自私,就会谦虚诚实。”更强调政治功能。

卫皇后和太平公主密谋政变时,茅山道的叶发山通风报信。考虑到历代内乱多为道教所召,唐玄宗不能不防。

一方面,他要求司马成镇搬到吴王,以免他在人民中制造麻烦。

另一方面,藏于茅山道的杨二旭(即茅山道开创者杨、、)和陶弘景(茅山道大师)的手迹全部被骗,被朝廷收为占有“圣物”控制茅山道。

唐玄宗虽然信奉道教,但不允许手下与道士频繁接触。他曾下令:“诸侯以下,不许把庄宅放在庙里。”后来又下令人与和尚不得有过多接触:“你若听说关白一家,大多以僧尼为徒来回报,其妻与他人无所避讳...从此以后,关白家别无选择,只能收容僧尼到自己家里,凡需设斋戒者,不论是好是坏,都要在县城的陈蝶寺里听。”

受益于道教养生

在与道家的交往中,唐玄宗获得了很多好处,至少他学到了道家的养生知识。

在道教早期,陶弘景曾说:“教学生之道,先治病,不使身弱邪盛,血虚脑衰,津液污浊停滞。不先治病,对身体不好,虽取食而知之。”意思是修仙首先要通过医学途径,所以道教里有很多名医。

孙思邈在《杂病下千女翼》中写道:“贞观年间,有一位英雄远征,背膘上被流箭射中,中了四寸,名震天下。于是留在肉里,不妨坐下,但经常有脓流出来。永辉元年(650年,唐高宗年)秋天,其余的诊断都处理好了。"

当孙思邈病愈后,想拜他为太医,但被孙拒绝了。

按理说,神医应该有最高的水准。皇帝为什么要请道士治病?这与当时的社会禁忌有关:

首先,“大夫活不过三代,不服其药。”就是他行医只有三代,没人敢用他的药(也有解释说第三代是指黄帝真镜、神农本草经、素女麦基,本文不采用)。世袭医生求稳不求效率,医术严重退化。

第二,不需要处方。也就是《千金方》里说的:“一个医生的方子,不能让别的医生合...我宁愿拒绝接受它的药而天真,也不能让愚蠢的医生嫉妒。贼命甚悲。”意思是人是不一样的,要因人而异的开药,不能用统一的处方。能通过专业学习治好的太医,只能开处方。

第三,处罚过重。《唐律议》规定:“合而御之误药,不如己方而错衔,药之绞。”换句话说,犯了错误的医生会被绞死。所以谁敢给皇帝治病,不过道医比较放得开。

为什么唐玄宗没有被“毒死”

唐朝的皇帝都服过仙丹。一般认为,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和唐玄宗都因此而死。当时人们有“我命在天庭”的观念,于是奋勇跟随。唐玄宗也带着丹,可以自己写公式了。

初唐炼丹术有三派,即金沙派,重金朱砂;铅汞派重视还丹,即先用朱砂烧汞,再用汞还原成朱砂;硫汞派,主要用硫和汞。

炼丹术三派皆有毒,隋朝名医晁方圆深知其害。他在《病因论》中指出:“夫取石之人,石势归肾,而热冲脏腑,脏腑热,津液燥,肾邪燥,故渴而饮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毒方案。

孙思邈,名医,属金沙派。他特别注意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和服药来消除丹药的毒性。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直言不讳:“欺人太甚,不近人情,或者几十年如一日,都是有效的。”

意思是吃了仙丹之后,为了有效,不要吃东西,不要做爱。唐玄宗很可能采用了这种“解毒”方法。《唐医》中有很多关于房事的禁忌,甚至在“旧月薄,风雨大,彩虹摇,电闪雷鸣,寒气多雾,四季更替”的时候。唐玄宗和杨贵妃没有皇后,可能与此有关。

在朝鲜四大流派中,唐玄宗偏爱官派,因为官派不现实,不实用。即使公务员升迁,唐玄宗也只起用有能力的人做官。张举例说,他不仅有政绩,而且有立功表现。然而,李能派内部矛盾重重。第一,李与不和;于是,李一方的王皓和杨慎发生了冲突;于是,杨和李都在争夺权力。

杨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杨贵妃。

唐玄宗真的爱杨贵妃吗?

《旧唐书》中说杨贵妃“资质丰富,能歌善舞,精通音律,才智超群”,而《旧唐书》中说杨贵妃“能歌善舞,熟悉音律,才智超群。”不要以为她是红颜祸水。

事实上,杨贵妃参与了国家政治。

学者张对杨贵妃参政的史实及其影响颇为关注。天宝四年(745),刚被立为贵妃,剑南派人到长安与杨家联系。杨的地位来自于张秋和贞德的支持。

杨贵妃交出高力士,认安禄山为养子,意在拉拢胡姜和宦官。

当时平民派已经衰落,后人捏造李白与杨氏兄妹不和。李白辞官时只是一个低级官员,辞官后12年,他代表李宣城给杨写了一封信,称赞杨:“在之室,持有自然之权。安石高枕,一生回。”可见两者并不矛盾。

杨家集团的扩张对恒力王子集团构成了威胁。安史之乱,洛阳失陷,唐玄宗命恒力监国,杨贵妃亲自干预。因此,在马玉坡之前,支持恒力的皇军坚持要处死杨贵妃。

然而,唐玄宗并不真正信任杨贵妃。

唐玄宗的60个子女中,至少有23个是女性(近一半不知道亲生母亲是谁)。据《旧唐书》记载,唐玄宗可能还与郭夫人和有交往。此外,唐玄宗曾两次将杨贵妃逐出宫廷,一次是在同一天,一次是在文姬的劝说下。加上杨贵妃剪头发的道歉,这才被召回。

唐玄宗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是不可能和一个女人产生真爱的。他和杨贵妃没有关系是可以理解的。

唐玄宗用一只脚踩空。

把唐朝衰落的原因归结于杨贵妃,源于小说《长恨歌》,说她“不但才气横溢,而且独树一帜,而且聪明绝顶,有一种说不出的用意”,与白居易的看法不同。

宋代小说《杨太真传》认为杨贵妃的魅力使唐玄宗晚年懒于从政,这成为后来的标准解释。

《子同治鉴》说:“自唐以来,边塞都督多用忠臣名臣,任命不久,不远,不统一。”“(边关将领)都是大臣做的。”虽然学识渊博,但我并没有脱离“明君用忠臣,昏君用奸臣”的刻板印象。事实上,唐玄宗末年就出现了严重的合并问题。“帝王将相、富户之家,胜于买田亩,随意兼并,不要怕章程。”

唐玄宗倾向于做官,天朝统治加强了对唐朝廷私人资源的掠夺。表面上看,政府收入猛增。往深里看,人民内部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民怨沸腾。这时候唐玄宗不敢偏袒平民派,怕官员能发,就支持宦官派和沪江派制衡。

唐玄宗后期,刻意表现缺乏进取心,以稳定官派过于激进的风格。但他没有注意到,在招聘制度下,胡江派的实力正在迅速壮大。毕竟募兵制是唐朝的旧制度。唐太宗征韩时,曾用之。唐玄宗也可能期望利用沪江派的战功来抵消社会矛盾。结果我一脚踩空,局面无法收拾。

唐玄宗晚年思念杨玉环,不是因为他们关系好,而是因为他被恒力软禁,只能在宫中活动,甚至不能与妹妹于震公主相见,难免把旧情拔高。幸运的是,年轻时,道教医生为唐玄宗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他学习了道教养生,所以他活到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