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的心取决于长安?长安真是福地!难怪诸葛亮也要去长安。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长子通常是老大,家里的一切都传给长子管理和分配。
那么司马懿的接班人应该是他的长子:司马师,长兄。弟弟司马昭为什么这么出名?
说实话,这种情况并不是特别常见。经过仔细了解,我发现司马昭真的很幸运!
司马昭的进步与长安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与诸葛亮、姜维、蜀汉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做得很好,真的要感谢他的对手。他的成功真的靠的是长安这块福地。
公元249年,三国历史走到了尽头。司马懿,太尉,六十多岁了还很勇敢。老皇帝曹操让他和曹爽一起辅佐新皇帝,做个好官,做个老实人。
不管有没有他,司马懿都没做。老皇帝死后不久,司马懿就派曹爽,连同曹爽的整个阵营,去见老皇帝曹操。
一时间曹魏高层风云变幻。远在西南边陲,驻守关中讨伐姜维的夏侯霸是曹贾的铁杆粉丝。看到这种情况,我受不了了!
夏侯霸果断地投奔了姜维。姜维当时很开心。敌人突然变成了朋友。这是要制造的!拿下关中,重现高祖丰功伟绩,诸葛亮闭着眼睛也能走。
这对魏国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尤其是对刚刚掌权的司马家族来说,但是司马懿年老多病,不能动。作为接班人,大哥司马师要做好随时接班的准备,不能动。我该怎么办?
当时的交通条件和遥控,把黄花菜给糟蹋了。
司马昭看着面前的大哥和爸爸,眼睛睁得大大的,你怕忘了还有一个儿子在这里吗?当时司马昭的身份还是:太尉司马懿之子,大将军司马师的弟弟,其他的都没了!
对于曹伟的高层来说,司马昭是个无名小卒。现在没有办法了。只有随它去吧,没有人是这个家庭的成员。
司马昭暂挂安西将军衔头,前往长安掌管军务,迎接快乐的姜维。
我们不谈这个了。结局:司马昭以少胜多!
司马昭,一个无名小卒,跳了起来。这一次,是司马昭真正的垄断,这充分显示了司马昭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格。毕竟,像司马昭这样的新人不多。
打败姜维后,司马昭转移了许昌,也就是许都,也就是曹操的故乡,在这里关押皇帝做诸侯,监视曹操的老巢,对吴栋有所提防。
如果情况没有太大变化,司马昭可能会是这样。哥哥会接任老大,在外面做个小公爵。这种戏码就是历史套路。
结果蜀中有蛀虫。这一次,蜀国发生内乱。原来蜀国的宰相是费祎,典型的保守派,他的意见和姜维完全不同。
姜维主张继承诸葛亮的思想,继续攻而不守。费祎不干,主张蹲在窝里休息进步。
姜维赢不了费邑,因为费是最大的。
但费义是253年被暗杀的,谁搞的鬼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这次轮到姜维在蜀中掌权了。
可爱的郭玮,我来了。姜维就这么说了,并组建军队攻打关中。关中局势瞬间紧张。
此时魏、司马懿已亡,司马师继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司马师还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将再次进入长安城。
过程我就不多说了,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大胜,封侯!
连胜,太神奇了!希望之星,明日之星,常胜将军等等,司马昭当之无愧!
对于魏国来说,有能力保卫国土,成为魏国有名的大官是不成问题的。
公元255年,大哥司马师病死。按照正常的逻辑和正常的继承顺序,应该是司马师的儿子接班。
如果司马昭还没有在长安城之前进入司马昭,这就是继位的大概率。
但是司马昭已经今非昔比了。凭借头衔、信用、经验和一些手段,司马昭成功插队。
从此,魏和独揽大权。中间,我想起了一件司马昭的心事,在上一篇文章里已经说了,不多说了。
公元263年,下令全军出击,决心消灭蜀。邓艾出其不意,兵分两路,穿过小道,直取蜀腹地。刘禅投降了。
司马昭听到结果很高兴,而司马昭听到他的下属报告两个将军邓艾和钟会的想法很难过。
不管司马昭心里怎么想,关中的局势突然变了,变得比蜀汉在的时候还要危险。背刺同志是最可怕的!
不得已,264年,司马昭再次率军前往长安,防备关中之变。
这是司马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访问长安。
15年前的249年,司马昭还是个无名小卒,名唤安西将军,敌人是姜维。
15年后,264年,已经是魏的实际主人,他的敌人是自己人贾。
过程还不知道。邓艾被诬陷谋反,在送往长安的过程中受到伤害。钟会真的在姜维的唆使下造反了,但是半天后失败了,姜维在混乱中被杀。
一场分裂中国和新疆的巨大危机悄然化解。
司马昭得意洋洋地班师回朝,封王加九锡,而他所有的对手都留在长安西南的地下。
此时,孙权已死,吴栋已经走到了尽头,否则邓艾也不会想一口气拿下吴栋。中国不是司马昭的对手。
长安这是司马昭的福地,司马昭封王之路,靠长安铺就的三赢三赢。
可以说,没有长安,就没有历史上的司马昭,也就没有司马昭之心。只会有一个混饭吃,死在洛阳或者某个封地的司马昭。
265年,司马昭去世,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燕继位。
司马昭的心,他一生的功过,都是后人评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