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佛教中的“五福”

五福的词源来自《诗经》中的《洪范》。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词。几乎大多数人都知道“五福临门”这个成语,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五福五福”指的是什么。至于五福的道理,很少有人懂。

五福到底是什么?在五福,第一个祝福是“长命百岁”,第二个是“富贵”,第三个是“康宁”,第四个是“美德”,最后一个是“善终”。有一句话云:

长寿是指生命不早衰,寿命长久。

财富就是财富和地位。

康宁健康祥和。

美德是善良、慷慨和宁静。

一个好的结局,就是能够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没有烦恼和忧虑,也就是无病而死。

佛教认为,那些决心做好事并不断积累美德的人将有机会获得一个完整的“五福”。

我们知道,五福在一起可以形成幸福的生活,但一旦分开,就会对生活不利,甚至是糟糕的。比如有的人虽然活得长,却没有福气;有的人长寿,生活贫困;有些人富有却短命;有些人很富有,但健康状况不佳;有的人被贫穷困扰;有的人很有钱却很发愁;有的人穷,死得其所;有些人富有而长寿,但最后却自然死亡...生活情况太多,不一一提及。这些只是例子。就五福的变化而言,只有当所有五福人都来到门前时,它才是完美的。其余的情况是美中不足和有缺陷的祝福。

在五福当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种祝福——“善德”。拥有一颗仁慈、宽厚、宁静的美德是最好的“福报”,因为美德是幸福的原因和根源,幸福是美德的结果和表现。有了这种诚实纯粹的“善德”,我们就可以随时布施善行,广积阴德,然后再分配其他四福,使其不断成长,逐步实现人们所期待的完整的“五福”。

佛教认为,人的境遇不好,是过去做了恶事的结果。比如以前虐待动物的人生病了;过去杀动物的人,会得到失去生命的苦果;以前小气的人会穷;以前高傲的人,现在卑微了*;以前激动愤怒的人,现在都丑了;过去以残忍的方式杀害人类或其他动物的人现在将自然死亡...

长寿而贫穷的人吝啬施舍,因为他们曾经热爱动物;一个有钱又短命的人,因为以前施舍,所以杀了动物。长得丑又有钱的男人,是因为他以前豪爽,但容易发脾气;外表端庄,地位低下的人,是过去隐忍和管教,蔑视他人的结果。五福的缺陷主要是由于行善积德的不彻底造成的。

总之,只有行善积德,才能过上好日子,避免灾难。

佛教认为财富的正因和命运的帮助分别是给予财产和把握机会。

佛教认为给予金钱和财产是财富的正因,努力只是一种导致财富的帮助。如果过去没有慈善,这辈子再怎么努力赚钱,也赚不到钱,积累不了巨额财富。人们没有亲眼见过多少勤劳的商人,他们甚至节俭到不忍心住酒店,睡自己的卡车;有些人忙于生意,几天后才洗澡。然而最后还是负债累累,一贫如洗,以至于到处向别人租房子住。这不是时间,不是运气,也不是人生;因为没有慈善,没有正当的致富事业,所以虽然很努力,最后还是生活在贫困中。有些人不明白因果,会感叹说“大富靠天,小富靠俭”。这句话不是绝对的。

荣誉的理由是崇拜十方的一切圣贤,虚心尊重一切众生,忍让顺从,而不是耍花招,给红包,或者拼命往上爬。受欢迎和努力工作可能会得到提升,但这只是荣誉的象征,而不是根本原因。因为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生来就是有钱人,享受不到。比如石油大王的儿子,生来就有数不清的财富;在古代朝代,王子出生时,地位极其高贵。他们拥有财富不费吹灰之力。显然,这些财富是由非人类创造的,但却是其他人所需要的。这是他们前辈的产物。但古今中外,这一代乞丐或下一代乞丐成为乞丐的情况并不少见,因为他们是逐渐被消化的。

所以佛教认为养生一定要走正道,做好事,才能让我们自己这一代,甚至下一代富裕起来。

有的人重于泰山,有的人轻于鸿毛。佛教徒认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果是为了众生利益,再大的困难也值得去做;如果你真的能拯救世界,帮助别人,就应该赴汤蹈火。所以要观察一个人的心灵是否高尚,而不能仅仅以死亡的形式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佛经上说,一个女人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溺死,死后升天。为你的儿子仍能升天而牺牲,更不用说为利益众生而牺牲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