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凉爽的秋日,如何才能保持健康?

这是一个凉爽的秋日,如何才能保持健康?

这个秋天应该如何“健身”?

这个季节已经过了立秋。接下来,暑气早晚逐渐消退,是时候让我们把这个秋天如何“健身”提上日程了。民间有很多关于秋后养生的说法,有进补的,也有“秋冻”的。如果不讲究科学,很容易在“养生”的过程中造成“伤害”!为此,记者邀请中医养生专家为您解读秋后科学养生法。

“强身健体”常用手段之一:秋季进补

俗话说“夏无疾,三分虚”。立秋后,虽然早晚气候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容易疲倦、乏力、发呆。按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这个时候进补是非常有必要的。

润润润邵逸夫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方清说,秋天有利于调理元气,去旧迎新。此时进补是恢复和调整人体各器官功能的最佳时机。稍加滋养,就能收到祛病延年的效果。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者,应在秋季打好保健基础,以增强内在的韧性,减少病毒感染,防止冬季到来时旧病复发。

“这个季节也是食欲的季节。这时,人们可以通过食补来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为此,方博士提出以下建议:

秋季进补首先要调理脾胃,上策是滋阴润肺。秋季进补前给脾胃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可以先补充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调理脾胃的功能。否则,营养不仅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甚至会引发疾病。如鱼、瘦肉、鸡蛋、山药、莲子等。此外,乳制品、豆类、新鲜蔬菜、水果要适量食用。药食两用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佳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具有滋补强身、补中止渴、固肾养精的作用。“另外,秋季气候一天比一天凉,空气越来越干燥,对肺部的损害也越来越严重。所以要养阴润肺。”方清说。

常见的“养生”有两种意思:秋冻

“春捂秋冻,杂病不生”是一句自古流传的养生谚语。“天气越来越冷了。这个时候要加强防寒锻炼。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的抵抗功能,还可以刺激身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吴晓红说,最常见的是呼吸系统疾病。此外,冬季常诱发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病,秋季冷冻锻炼可提高抗病能力,对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虽然好处很多,但是秋冻也要有很多注意事项。”吴晓红建议道:

“秋冻”要以“天气”为依据。天气变化平缓的时候,少穿衣服让身体感觉有点冷是可以的,但不是冷。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导致气温骤降,我们还一味追求“秋冻”而不及时添衣保暖,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招来灾难和生病,感冒和一些呼吸道疾病就会“不请自来”。

“秋冻”要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就是抗寒抗病能力来做,不能急于求成。“同时要把握好‘秋冻’的度。”吴晓红认为,对“秋冻”的理解不应仅限于不冷时添衣,还应从广义上理解,比如增强身体适应寒冷气候能力的耐寒锻炼。不同的年龄可以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要注意“冻”字,不要大汗淋漓。当全身微热,还没有出汗的时候,我们可以停下来,这样才能保证阴精内敛,阳气不至于“外耗”。

“健身”的常用手段3:身心兼备。

“身心是秋后养生的最高境界。”方清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总结,“主要包括精神调理、日常调理、运动调理。”

精神疗养要做到内心平和,精神安宁,心境舒畅,避免悲伤。即使遇到伤心的事,也要主动化解,以避开冷空气,同时也要有所收敛,以适应秋天平静的空气。

日常调养就是在初秋天气清爽的时候,开始“早睡早起,与鸡同欢”。早睡以顺应杨琪的收敛,早起以舒展肺气,并防止收敛过度。立秋还在初秋时节,酷暑还没有结束。虽然有凉风,但天气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日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所以不宜穿太多衣服,否则会影响身体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容易感冒。一般早上五点半或六点起床为宜。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或江或湖,或林荫道进行锻炼,有益身心健康。

秋季是进行各种锻炼的好时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方清向读者介绍了一种秋季养生运动,即“秋季呼吸健身法”。具体方法是:早上洗漱后,闭上眼睛在室内静坐,先敲36下牙,然后用舌头在嘴里搅拌。当你满嘴的时候,漱几次,咽三次,送丹田,停顿片刻,慢慢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用舌头舔上颚,通过鼻子吸气,然后把它送到田单。然后慢慢地从嘴里呼出气。呼气时,默念“易”字,但不要出声。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护肺强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