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和劳动有什么关系吗?

劳动使人健康长寿,这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所证明的比如唐代著名的医学家、保健学家孙思邈活了1岁。他是中国行医时间最长的人,被称为“药王”。他将近100岁时,身体仍然很好。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他的回答是:四体勤,每天工作,行医看病,上山采药,节食,细嚼慢咽。可见,孙思邈的长寿与体育活动密切相关。据调查,中国的长寿老人也有同样的特点,即多为体力劳动者。

运动医学的研究者经常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长寿与生命运动的关系。他们说:“人是动物,必须运动。”推而广之,可以说:“身体活动是生命之本。”体力活动实际上包括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体力劳动是指过度的体力劳动。中医认为,过度劳累消耗气血。因此,人们应该避免过度劳动。

但是,我们不应该过度劳累。因此,中国古代保健学家提出了“孜孜不倦”的理论,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人的精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无休止地工作,也不能拼命工作,以防摔一跤,伤筋断骨。如果长时间走路,腿上的肌腱会过度劳累,导致肌腱损伤。站立时间过长会影响骨组织的健康。比如工厂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灶台前的铁匠,手术台前的外科医生,都是站着工作,时间长了容易出现腰痛、下肢静脉曲张、子宫移位等疾病。

所以要注意体力劳动的适量,就像《留生录》这本书里说的:“不想坐以待毙,就不想努力。”尤其是老年人,精力下降,肌肉和软骨脆弱,更不宜做过度和长时间的体力劳动。一般来说,工作或活动后不应有疲劳。如果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感到心慌气短,说明已经过度劳累,应适当减少分娩的强度和时间。

人的体质有强有弱,体力有大有小。工作的时候,要量力而行,不要量力而行。勉强从事过于强力、超出我们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会造成伤害。

中医认为强劳力是伤人致病的重要因素。轻则伤及筋骨,引起腰腿关节疼痛;更有甚者损伤内脏,导致慢性咳嗽吐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累吐血”。

再比如70年代中国的知青上山下乡时代,很多十六七岁的知青,靠着当时的一股激情,年轻好胜,不顾体力,在院子里干活时背着大包(装满粮食的麻袋),回城后40岁左右,腰椎间盘突出的人很多。

体育也是如此。在1996第26届奥运会举重赛场上,我国著名的52公斤级运动员张祥森为了重量出线,瘦了4公斤,却没能抓举135公斤,为了创造好成绩,右肘受伤,这是他压倒性力量的典型例子。当然,为国争光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历代养生家都强调体力劳动要适度,量力而行,反对强劳,尽量避免重伤。孙思邈说得好:“养生之道,不战而用劲,举重而冲刺。”“我经常想努力,但又极度疲惫和坚强。”

娱乐可以调节精神,缓解疲劳,滋养气质,有利于保健。但也要有节制,比如熬夜,乐此不疲,不利于健康。

比如几年前,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很多两鬓斑白的老人,还有一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卡牌大战就像一场熊熊大火,从东方的黎明开始,直到灯全亮,更有甚者,开夜车烧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近年来,麻将变得流行起来,尤其是在周末。买得起的就在家里建“长城”,彻夜不眠。有些老人自己玩,让孩子陪着玩,影响了家人和邻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老人甚至年轻人的健康都是有害的。因为,久坐,腰疼是必然的;饮食不良更容易导致消化道疾病;再加上有人吸烟,室内空气污染严重,使得参与者无法娱乐,增加新的疾病。

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参加文明有益的活动,以利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