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写作课:输出强制输入

9.28写作作业:再听一遍写作课的第六课。对“输出是被迫输入”的理解

9.28写作作业:再听一遍写作课的第六课。对“输出是被迫输入”的理解

石的作业:

笑在练习组一年多了。最近耳背,每学一点东西就渐渐找到自己的起点,被笑声“鼓舞”。我不记得了,但我行动了。

在微信官方账号已经60多天了,中间没什么可写的时候,可以坚持下去,有不一样的感受,就是阅读的印象更深,更容易记住要点。

你知道,我忘记了我以前读过的东西,我对此感到非常不安。我以为我太笨了,其实没有输出。后来有一段时间,我看了之后,找人告诉我,不管别人说我是吹牛、装模作样还是吹牛,我都不在乎我再说一遍。

之前看了别人写的作文,很后悔。我怎么没想到呢?为什么人们这么说就那么自然合理呢?

写了一段时间,发现我也可以。

罗振宇有一个灵感俱乐部。他只是把一周内看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总结一下,看看对自己有什么启发,然后说出来。线下门票888元,场场爆满。

我做不到,但在我的白班,我每天醒来,我的大脑仍然在想:

“什么更重要?”

“作者的文笔在哪里?”

我发现自己在思考,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思考。阅读可以主动分析作者的思想,一个故事,一个类比,一个逻辑都可以识别出来。

当然也有不习惯的时候。刚开始这样学习的时候,很快就累了,有一次趴在桌子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那只是我上高中的时候。

亚历克西斯工作:

这是我在微信官方账号的第一天,到现在快九个月了。

我* * *输出42篇文章,包括每月发表的文章数。我简单的画了一个表格,如下图所示:

然后我整理了一下这九个月我看的书的数量,我看了35本。其中还记录了每个月阅读的书籍数量,我还做了一个投入产出对比图,如下图:

从上图看,投入和产出正相关;投入越多,产出越多;但也有例外,比如三月份,我只看了两本书,但输出的数量却有七本之多。回过头来看,我二月份看的书质量很高,能源源不断地输出很多有价值的内容。而且,三月份的时候,正好参加了演讲会的演讲比赛,感触很多,所以也在官方号写了很多想法。

从表面上看,投入越多,产出越多。那我们倒过来理解一下。是不是因为我打开了公众号,潜意识里有动力输出点什么给读者,所以就急切地输入了?

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输出被强制输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策略。想要有持续不断的推文输出,就要有素材,而素材的来源就是生活和阅读。

对于如何早睡,我们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只要到了想睡觉的地步,然后躺在床上,就可以日复一日的养成早睡的习惯,其实不然。养成早睡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早起。“早起被逼早睡”的原理和“输出被逼输入”一模一样。

连续输入,连续输出。

席琳家庭作业:

我个人体会下输出的好处大致有以下三点:

1.加深理解。

2.形成长期记忆,吸收到思维系统中。

3.加快输入速度。

去年我读了大约97本书,但我忘了大部分。这97本书我写过四五篇评论,只有写过文章的人才能记住,甚至有应用。但是再多的书,只有重新摆在你面前,才能回忆起来。

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读了45本书,但我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写作。有一段时间写了很多,但之后感觉这些年想的东西都被拿出来了。于是我又去看书,感觉就像一个空杯子,终于有地方盛水了。所以感觉输出就像倒水一样。倒之前总觉得自己还有事,投入不够积极。但是当我把它倒空的时候,我发现我什么都没有了,于是我又赶紧去找水。这个时候就是一个高效的循环,进度自然更快。

李玲娟的作业:

今年一月底读完《成为作家》,二月份开始激情写作,作为成为作者建议的作家的第一步,从每天的晨间日记开始。第一天写了500多字,然后越来越多,半小时达到1500字。因为很多年没写了,几年来积在肚子里的东西,就像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呼之欲出。

每天醒来,写得跟打了鸡血一样。写了一个多月,突然发现没什么可写的了。这几年遇到的人和事,未来的梦想,每天的感受,等等,都写了。我还能写什么?我花了很长时间写了两三百字。所以我决定多读书。一有时间就看书,三月份就看了八本,早上的产量又开始增加了。后来有一段时间忙得没时间看书。一个月看一本书,那个月的产量少得可怜。

现在我也继续读书写字,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每天不读不写,浑身不舒服。从2月份到现在的8个月里,我平均每天写1000多字,也就是20多万字。这和今年读了30多本书分不开。这两年我开始努力学习。去年,我只看了十几本书。今年计划读70本书,已经读完一半了。相对于毕业后十年总共不到十本书,输出单词加起来不到一万,多了一点。输出和输入齐头并进,输出倒逼输入,持续的输入也会有源源不断的输出。就像一条小河,水只有进出才能清澈有活力,不能像一潭死水一样进出。

虽然写了这么多字,但大多停留在自我满足的阶段。没有微信官方账号,也没有发表文章。第一,感觉自己的阅读量远远不够。买了100多本书,还没看完一半。书籍涉及面很广,名人传记,心理学,养生方法,育儿书籍,学习写作,文学等等。任何感兴趣的人都想看。大学的时候,经常去图书馆,看一些书,但是思想不开放,不知道怎么读书。看过的书都是水过鸭背,一点印象都没有。去年看了笑语老师的《把时间当朋友》,渐渐打开了思路,整个人就像新生一样,如饥似渴的读书学习。

其次,内在的自身建设不够。出身家庭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大学专业的选择,甚至是结婚大事,都是我家在掌控,今年才意识到。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人生一直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我必须挣脱出身家庭的束缚,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正是在读了《被忽视的孩子》之后,我才意识到《原生家庭》在我的生活中被烙下了多么深的烙印,以及如何从中走出来。而《重建心灵——每个人都有成功幸福的生活》指引着我走向梦想的道路。这些心理建设就像建造房子的基础。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建高楼。所以我不着急。慢慢来。这个阶段打好基础,然后就可以写出有趣有用的文章了。

因为我想手写我的心,我可以自由的写出我的感受、所想、所见、所听,所以我需要不断的输入,这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输出。这是输出强制输入。现在,我还没有像我老师那样笑得那么厉害。在写作的道路上,我至少还需要七年,也就是一辈子,才能写得深刻,写得努力,写得更久。

陈小熊家庭作业:

今天看亚历克西斯,看的次数和写的次数都是可视化表达的,很震撼。单看“输出强行输入”的话,那就要反复看,反复听笑课,还要做笔记才能看懂。

我自己看书听书,每天都有很多想法。我一点都不怕写题目。俗话说“问渠所以明,因为有源头活水!”输入-处理-输出,这三个过程循环往复,反复迭代。笑也用了一个比喻,说吃多了想拉屎。O(∩_∩)O哈哈~

其实我们练习组的人都是长期活跃分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盈利。哪怕每天输出一篇简单的随笔,我最近也在看他视频号里每天推荐的这本书,笑了。看完后,我写了读书笔记,放在“”或“印象笔记”上,这就是“作品”。

这个“工作”虽然是初级的,但毕竟有个开始,是完成工作的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成一部作品本身的意义比作品本身更重要。

因为一旦我们开始有了完成一部作品的经历,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可以拥有一部作品,可以看到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所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作品。所谓的进步,升级,或许是为了继续完成一部作品。

今天,我重复了一遍我的讲座,并认真做了笔记。有句话:真正有效的社交,是说话的工作。这句话很重要。我们邀请人们加入写作小组和练习小组。我更喜欢监视王银的方式。很多人找到罗发强,是因为他做了一个允许大家分词性的网站;很多人找我,是因为我每天和一群朋友一起写作输出。只要在这种氛围下,你也会写。

反复看一本书,反复听一堂课。不要盲目自信(大家都是过度自信),以为听了几遍就明白了,就不用听了(尤其是练团戒的,以为听了练过的课就能买到外面的盒子)。其实再听一遍,有新的发现,有新的体会,总会庆幸:还好又听了一遍!

(我在学拼输入,写的比较慢,写的字比较少)

陈彪的作业: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笑先生在第一节课上说过的这句话:一个人在诚实的情况下是无法描述自己无法感知的东西的。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因为写作的本质是对感知的描述,感知是有限的,写作也是有限的。

因此,我想到,当我们输出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输出我们的感知。那么,当我们输出所有的感知时,就很难输出新的感知了。也许我们可以换个词,但表达的效果不会有太大变化。

那我该怎么办呢?就是输入感知,增加你的感知,如何增加你的感知?去感知别人的感知,然后把自己感知到的新感知作为输出。

我只听了第二课,其余的没听过。看到这句话,感觉每一课都是有逻辑联系的。

从这句话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正循环,那就是:输入促进输出,输出倒逼输入。就是这个机制,需要我们不断输入;正是这种机制,我们也需要持续的输出。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建宁作业:

思考是反复表达,表达是反复思考。想要输出和表达,就必须反复思考。而思维需要材料和思维方法。如果漫无目的的素材和漫无目的的思考不能形成有效的思维和有效的输出。所以需要输出来反转输入,让输入有方向。

比如读书,如果没有读书的目的,就翻翻看,越看越多。看似有大量的阅读,却无法形成知识体系。想表达的时候,只能说一些金句和一些作者的观点,而不能说清楚自己在表达什么。

而有目的的输出,围绕一个主题,围绕你喜欢的领域,围绕你想专攻的领域,那么就限制了输入的范围。我会找到所有相关的资料,然后去阅读,去对比,去练习,练习也是一种输入。最后可以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种从输出中强制输入的方式可以输入一个更有效的组织。

在语言学中,提到了一个常见的误解。也就是文字的字面意思会被误认为是对方或者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文字只是文字。很多时候,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都要结合语境去理解背后的意思。语境有两种,一种是文章的语境,一种是现实世界中所指的语境。

另外,老师笑着说,事情要全面,要完整。光输入没有输出是不完整的,无法形成闭环,产生作品。要完成输出,强制输入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此外,输出迫使输入不仅仅是书写。做任何工作时,输出都是强制输入的。全面完整,还有一个层次,就是要小而全。因为很难做到全面完整,所以要从小开始。即使从小做起,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投入。

所以输出强行输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却有很深的道理。

葛志军的作业:

“输出力输入”也是“始于终”的一种表现。现在在“等一下”写作群每天提交作业都是在用输出强制输入。

我以前很害怕这种出拳,因为我害怕被这种强迫自己的方式捆住。就是因为我对自己没有要求,所以对身边的很多事情都没有要求,最终导致我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持续性。也是因为我对自己没有要求,对孩子也是没有要求的状态。现在,我的孩子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我一直以为这就是所谓的“自由”。然而,这种“自由”的结果是杂草丛生,参天大树永远长不出来。

人都是懒的。为什么每次我给自己立个旗,它都会不了了之,就因为我没有用“输出”来逼自己。第一节写作课后,我还下定决心要读完小赖老师推荐的所有书籍。然而,几个星期过去了,我还没有开始。每天我都在为自己找借口。要不是熊老师带我们看了《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我还会继续耽误。为了完成熊老师的作业,我不得不“输出被强制输入”。

曾经想过重启微信官方账号,但也在找各种借口拖延。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都是“自鸣得意”,没有价值。我思考如何在微信官方账号的问题上逼自己。

小英作业:

输出是被迫输入的,所以你要输入,因为你要输出。你必须在键盘上打字才能在文件上留下文字。输出什么,输出多少,完全取决于输入的质量。如果每天看一些微博里博主的片段或者Tik Tok的小视频,输入的都是很差的、零碎的、费时的内容。自然没有产出。假设你看了一篇系统的文章,或者看了一些相关的书籍。那么大脑就会留下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输入的内容会更加丰富。

我记得我八月份刚开始在写作班练习打卡。我看着那一行写标题,在电脑前坐了一个小时都憋不住内容。我终于把它补好了。看文档的左下角。300多了,我松了一口气。我终于看完了,好像卸下了心头的包袱,轻松了很多,走得轻盈了。

现在,快两个月了。两个月来,我几乎每天都在练习写作。渐渐的,从300字到500字,800字,1000+,一步一步,我不再觉得每天的写作是心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而是一顿美餐。我不会天天坐在电脑前写一些,像今天错过了一顿饭。

我也开始精读小赖老师的书《财富自由之路》和《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每篇文章我都要读两遍以上,然后逐段理解,写下自己的想法、行动、收获,并列举了书中的例子和类比。慢慢的,我开始有了一些存货。

当我开始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发现了很多我通过粗略阅读无法理解的东西。当我看到某个内容的时候,我经常惊呼,哎,我明明看了这一章。我刚才是怎么发现这个内容的?写着写着,突然意识到书中提到的某一点。

比如《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里提到的开眼。昨天,写作打卡组的朋友Alexis发了一个图标,我从来没见过。我很好奇问Alexis是怎么做的,她告诉我是EXCEL做的。我从来不知道EXCEL居然能做出这种图表。你看,这真是大开眼界。就像笑声老师说的,“一旦你看到了,你的大脑就会明白。当你的大脑开始活动并保持活动时,人就会变得更聪明。当你变聪明了,你就会开始思考和思考。不作为是不可能的,不改变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没有练过写字,看到那个图表,我根本不会问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因为我只是一个读者,一个匆匆而过的读者。

如果不是反复阅读思考,我脑子里不会有这个概念。即使我问了,我也不会和“睁眼说瞎话”这个词联系在一起。就像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里说的那样,如果脑子里没有概念,脑子就不会去想。比如欧美人没有上火的概念,不会想到遇到喉咙痛就会上火。我只能想到炎症。

因为输出的需要,我强制我的输入密集型阅读文章。因为对文章的精读,对书中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下次写文章时可以引用并记下内容。天上的星星毫无意义。当我们试图连接时,有猎户座和狮子座等星座。一天的阅读只是一个知识点。当知识点足够多的时候,我们的未来就像星辰大海一样浩瀚。

我们真诚地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变得优秀!

有问题可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