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后的修养问题

1,忌油腻。

因为切除了胆囊,胆囊浓缩功能丧失,肝脏分泌的胆汁像涓涓细流一样源源不断地排入十二指肠。吃了很多油腻的食物,肝脏无法一次释放大量胆汁帮助消化,胆汁会相对缺乏,食物中的脂肪无法充分消化,容易产生腹泻。这种腹泻称为“脂肪性腹泻”。

2.术后禁食、补液、预防感染。

重点观察腹部淀粉酶和血尿的变化。如无并发症,EST后3 ~ 5天施行LC。如术后出现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仅血淀粉酶高于正常,无腹痛、呕吐)、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伴剧烈腹痛、呕吐)、乳头切口出血等。,症状消失后3 ~ 5天进行LC。

3.蛋白粉对病人术后恢复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加速伤口愈合,补充病人所需的各种营养,饮食中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东西。

胆囊炎等疾病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应注意自我护理,防止继发大肠癌。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癌的发病率可增加,主要是因为胆囊切除术后,体内的次生胆酸进入肠道而增加,刺激结肠黏膜增生,从而增加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的风险。因此,胆囊切除术患者应多参加体力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和粗粮,保持大便通畅;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多吃鲜奶和奶制品,牛奶中富含的钙和维生素A、D可以抑制或减少胆酸的分泌。另外,经常观察大便的情况,如出血、大便的形态变化等,以便早期发现。

胆囊是人体储存胆汁的地方。肝脏分泌的胆汁不断储存和浓缩。进食时,胆囊通过自身收缩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脂肪。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必须切除胆囊,如胆囊炎、结石、息肉、胆囊癌等。,人将面临胆汁不受调节而引起的生理状态的变化。此时胆汁会继续进入十二指肠,但人在进食时得不到足够的胆汁帮助消化,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腹部不适、腹胀、腹泻等。胆囊切除术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指导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术后近期,尽量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不吃或少吃脂肪、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如果口味需要,可以用一些橄榄油适当烹饪食物。应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如瘦肉、水产品、豆制品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少量多餐,以适应胆囊切除术后的生理变化。消化不良的症状会持续半年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胆总管会逐渐扩张,部分替代胆囊的作用,消化不良的症状也会逐渐缓解。这时候饮食就可以逐渐过渡到正常了。

2.胆囊切除术后的心理护理,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术后两三个月内,可以进行散步等活动,促进身体的恢复。

3.遵医嘱定期复查用药情况并定期到医院就诊,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因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一般40% ~ 45%的患者疗效满意,症状消失。但少数患者术后仍有原症状,或原症状缓解一段时间后复发,有的又出现新的症状,统称为“胆囊切除术后冷凝综合征”。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有上腹痛、绞痛样发作、黄疸、畏寒发热、恶心、呕吐、抑郁、焦虑、进行性体重减轻等胃肠道症状和全身症状。胆囊切除术后2% ~ 8%的人出现这种症状。

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系统的功能障碍是由胆道动力学紊乱和胆汁流量异常引起的。此外,一些病理原因也起主要作用,常见的因素有:

肝内、肝外胆管残留结石,尤其是胆总管下端,或再生结石。胆囊管留置时间过长,出现胆囊管残留炎症;胆管或Oddi括约肌损伤和狭窄;术中未处理原发病,如溃疡、食管裂孔疝、慢性胰腺炎、胃炎、肝硬化、壶腹周围肿瘤等;一些精神因素等等。

如果术后出现上述症状,应分析病因,进行治疗。如有器质性病变、残余结石(特别是胆总管)、壶腹周围肿瘤、胆总管梗阻,应再次手术。

胆囊切除术后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胆囊切除术后,人体会有一些变化,身体的这些代偿性变化是为了满足消化的需要。这个过程大概需要2 ~ 3个月。在这个代偿和适应期,消化吸收脂肪的功能会暂时受到影响。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做过胆囊切除术的人要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即所谓的低脂饮食),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特别是不要一次吃太多动物脂肪类食物,如肥肉、猪蹄等。2个月后,根据对食物的反应,可以逐渐增加一些脂肪类食物,由少到多。如果你感到不舒服,减少或暂时停止进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对脂肪类食物就不会有什么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