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庄子的成语和典故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庄子是这个轴心时代的主要人物之一。我们平时脱口而出的很多成语其实都是出自庄子,比如“朝三暮四,不通人情,败家子,独来独往,自相残杀”等等。至于出自《庄子》的成语数量,很少有人去查过,仔细数过。今年在为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写《庄子传》的时候,因为想附上一章《庄子》的成语,就开始关注了。我看完一本叫《庄子》的书,有两百多篇。然后我一条一条查,发现中华书局的《古今成语大词典》收录了多达170条!一个区区个人所能留下的,恐怕只有孔子能比。

庄子是个穷哲学家。他一生从未享受过荣华富贵,也不屑过这样的生活。据史料记载,他住在一所破旧的房子里。他曾经在一个简陋的胡同里主要靠编草鞋为生,因此受到了富农曹尚的嘲讽。有一次,家里没粮了,庄子千里迢迢向剑河侯借粮,却被人调侃说秋收后再借给他——令人欣慰的是,当曹尚的车和剑河侯家的苏谷都没了,庄子刻在薄薄竹简上的话还在散发着迷人的香味。庄子的成语忠实地反映了庄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有些和原著的意思不一样,但我们还是能从中感受到他的日常生活。比如他经常穿得破破烂烂的去见王维,鞋子用带子绑着。但在他的作品中,却有“上漏下湿”、“计米煮饭”、“缺钱花”等不佳的方面,而且出门时也不像做宰相的老朋友惠施,车辚辚,追随者数百,而是“风雨满身”、“重茧”。

《庄子》中除了与贫穷有关的成语外,还有很多与水、鱼有关的成语,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庄子》比较吻合。庄子经常钓鱼,但他钓鱼是为了改善生活。《史记》记载,有一天庄子在河边钓鱼,楚王的两个使者邀请他做楚国的宰相。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说他宁愿做一只在泥里爬的乌龟,也不愿做一只楚国的乌龟。虽然他已经死了,但他被视为圣物,用锦巾包裹,存放在盒子里,供寺庙使用。对于庄子来说,这是一种耻辱。对于一个爱思考、常去钓鱼的人来说,不难理解,他的作品中有很多与鱼和水有关的隐喻,如“枯中徘徊”、“沉鱼落雁”、“望洋兴叹”、“淡泊如水”、“投机取巧”,其中“相濡以沫”就是其中之一。

《庄子》中最常见的成语是关于山上的树、鸟和动物。除了钓鱼,庄子还经常抓鸟来改善生活。著名的“螳螂捕蝉”是他在打鸟的时候发现的。此外,他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森林漆树管理员,并在森林里呆了很长时间。与之相关的成语必然很多,如“山树弄巧成拙”、“角斗士为车”、“人才难用”、“林中一窝”、“谷中满坑”、“应响”、“珍珠戏雀”、“一饮一啄”、“凋零”一个人管理山是寂寞的,所以希望听到有人来,所以对“空谷脚步声”难免喜出望外最后还有一句“形影不离”,这或许可以作为庄子短暂的漆园小官吏生涯的佐证

贿赂自古有之。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就写下了“包朱茂”这个词,意思是送礼者附上一封信,要求得到什么东西。这种现象在今天变得越来越严重。哲学家的智慧往往能看穿人的弱点,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哲学家生前都活在痛苦之中。幸运的是,庄子生前虽然贫穷悲惨,但他的思想和成语却广为流传,成为民族语言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鲁迅先生曾评价《庄子》说“汪洋瑰丽,雍容华贵,晚周诸子之作不可为先”。今天,谁也不能成为第一,这就是《庄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