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区社会
“文革”期间,蕉城区的教育遭到破坏。“停课闹革命”,举行大辩论,大串联,老师们处于想教又不想停的两难境地。直到1969才复课,教育质量一度下滑严重。70年代初,随着地区行政公署从福安迁至蕉城区,高等、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建立,蕉城区成为闽东的教育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启蒙教育、语文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齐头并进。1987年,蕉城县“四率”达到省下达的一等标准,实现了蕉城区普及初等教育的历史重任。1989,交城实现“无”(无危房、无教室、无课桌、无凳子)。20世纪90年代初,市委市政府实施了智慧兴市的战略决策,优先发展教育。加强教育薄弱环节,以初中为重点,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取得成效。1992蕉城区幼儿园共有286个班,教师453人,幼儿10895人(其中学龄前幼儿1557人),占全市幼儿总数的49.67%。有6,565,438+0所小学,47,499名学生和2,238名教职员工。适龄儿童入学率占99.46%,年巩固率占98.88%,毕业率占87.42%,其中14岁毕业率占90%,小学毕业生毕业率占68.6%,教育教学质量为。全市普通中学19所,在校中学生13248人(含高中生2026人),教职工1042人。初中生年巩固率为98.05%,毕业率为94.23%,初中毕业生毕业率为79.89%。普通中学教学质量高,初中毕业考试综合比达到79.59%,居宁德市首位;高中生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率高,位居宁德市前列。
2010年蕉城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764人,在校生8078人,毕业生1681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011人,在校生5428人,毕业生65438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499人,在校生9466人,毕业生24965438人,高中毛入学率为91.8%。初中在校生2595人,在校生65438人+在校生0.265438人+在校生0.238人,毕业生7706人,初中升学率93.4%。普通小学在校生4365人,在校生23866人,毕业生2969人,小学入学率99.9%。特殊教育在校生82人,三残儿童入学率97.3%。幼儿园在园幼儿17000人,入园率90.8%。宁德师范学院升格为宁德师范学院。交城药业历史悠久。早在西晋,医学家葛洪就在交城区支提山上研制丹药,东晋王在三都笔架山等地研究养生和人体科学。明洪武十八年(1385),在县府设立惠民药局,从事中医研究活动。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县政府设立医训署作为管理机构。清道光二十五年(1885),县内有药店。当时百姓求医,药都是中草药。清光绪三十年(1904),加拿大人韩在蕉城区创办了圣教妇幼医院。蕉城区开始引进西医,分别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1949以前,由于社会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普遍贫困,疾病横行,缺医少药,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所以经常求助于巫医和神仙,造成了很多悲惨的结果。
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防疫保健机构,扩大卫生队伍,消灭和控制了天花、鼠疫等传染病,医疗技术迅速发展。
截至2010年底,蕉城区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65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2个,社区服务中心3个。* * *卫生技术人员2512人,其中医生900人,注册护士1082人。* * *卫生机构床位1960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