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郭沫若的生平事迹?

1994年8月5日,郭沫若的日裔妻子安娜(佐藤福子饰)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郭沫若一生最喜欢101这个数字。在1958完成的诗集《百花齐放》中,他专门写了101首诗,并在后记中解释了101这个数字深刻的哲学含义——“它象征着万象的统一和更新。有一种‘吉吉,无济’的味道,但完了还没完。”无独有偶,郭沫若在北京医院去世时,他的病房也是101号;现在安娜已经101岁走完了人生旅程。是巧合吗?

现在郭沫若和安娜都死了,101,像一根丝线,让这对患难夫妻重新团聚了。

1914年,郭沫若赴日留学,学名郭开真。他在日本的最初几年,因为在异国漂泊生活中所遭受的民族歧视,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军阀混战,父母包办婚姻留下的创伤,以及在东京第一高等教育学院预备学校学习过于刻苦而患上的“极度神经衰弱症”,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他突然想自杀,突然想出家,精神濒临崩溃。

就在这时,他遇到了安娜,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什么把我从这疯狂的一步中拯救出来,还是我和安娜的爱情...我开始爱上她,我写诗的欲望就严重地出来了。”

1965438+2006年6月,郭沫若在东京一中的留日同学陈隆基患肺病,住进了圣路加医院。郭沫若此时已升入冈山六中。今年暑假,他去东京看望他的朋友。在圣路加医院,他第一次见到了一位日本女护士,佐藤文子。他发现女孩眉宇间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圣洁之光,明亮地闪耀着。这种干净的光让他感到神圣和肃然起敬。

不久,陈隆基在卫生所去世。郭沫若为亡友安排好葬礼后,再次前往圣路加医院,索要亡友的x光片,借此机会与自己爱上的日本姑娘见面。

在听郭沫若谈起朋友的去世时,佐藤福子流下了许多同情的眼泪,说了许多安慰的话。这些泪水和文字滋润着郭沫若的心田,他感到一种苦涩的甜蜜。他想:这个日本女孩的出现,大概是上天对我的怜悯吧——看到我失去了一个意气相投的朋友,送来一个脱俗无聊的朋友,来补救我内心的空虚。他带着一种神秘的对爱情的渴望匆匆赶回冈山。

根据日本仙台市广濑町九畈一号上炯女校的相关资料,佐藤福子是宫城县黑川县大横村士族传教士毛Uemon的长女,兄弟姐妹八人。她的祖父是北海道大学的创始人和首任校长。我父亲是北海道大学木材科学系毕业的工程师,后来转信基督教,当了牧师。外川智子于1914年从上海外国语学校毕业后,她母亲打算为她安排一桩婚事。她坚决拒绝,并设法逃脱。她来到东京京桥区的圣路加医院当护士,决心将一生奉献给慈善事业。

/f?kz=12253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