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猪生物发酵的操作步骤及饲养技术

生物发酵是指人为创造适合微生物(纳豆菌和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如水分(湿度)、氧气、营养、碳氮比、ph值、温度等。,激活休眠微生物,使其大量增殖,释放生物热能,使垫料温度高达65℃~76℃,从而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如大部分病毒和大部分不产孢微生物)

(A)将干燥的原料铺开

取10%的稻壳和锯末备用。

将剩余的稻壳、锯末倒入垫料场,将米糠、菌剂混合物、猪粪均匀撒在上面,用铲车等机械或人工充分混合搅拌。

注意:夏季不能用猪粪做垫料,但要增加优质米糠的用量。

第一层铺稻壳,按设定的稻壳高度铺稻壳;第二层,在稻壳上铺锯末,铺到设定的高度;第三层是将准备好的酵母麸混合物均匀的铺在木屑上。

二、垫料1的拌和方法,第一次垫料拌和,将铺好的垫料加水拌和均匀,含水量达到45%~50%。如果有结块的稻壳或木屑,就要撒,比鸡蛋大的木屑要清除,防止伤猪。

2.第二次混合湿填料。确认第一次拌好的垫料含水量在45%左右(手捏松后垫料不结块,手心有一点水痕),再翻匀。

3.第一次垫料堆放发酵第二次将混合好的垫料堆放成梯形堆,高度不低于1.5m,每堆体积不低于10 m3。

垫层桩尽量集中,减少表面积和落地面积。

原因是表层和20~30厘米厚的垫料因温度低而不能发酵。

第三,包包保温保湿保暖。垫料堆放后,当昼夜环境温度低于25℃时,应考虑覆盖保温。

平台和顶部10 cm不需要覆盖,以方便空气进入。

如果昼夜环境最高温度低于0℃,应考虑在垫料中塞一个合适的开口瓶来提高温度。

四。检测与记录正常情况下,35 cm深度的温度应在垫料堆放24小时后升至40℃以上,72小时后升至65℃以上,含水量过高、环境温度过低时会延迟。

温度检测点:水平间隔1.5m测一点,垂直方向测三点。各点温度基本一致,65℃以上持续48小时以上,说明发酵成功。每次测温度都要在不同的点记录,任何一个地方没有超过65℃就视为发酵失败。

第五,第二次发酵。当第一次堆积发酵温度达到65℃以上并保持48小时后,即可倒堆进行第二次发酵。将表面和地面上约25 cm的未发酵部分倒至第二次发酵的中心,用发酵垫料嵌入外侧和地面进行发酵。温度检测和记录与第一次发酵相同。当温度保持在65℃以上48小时,填料发酵,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