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抑郁症、躁郁症和情感障碍创作者的礼物——介绍卡通自传《玻璃弹珠》和《坚如磐石》。
美国漫画家艾伦·福尼(Ellen Forney)在30岁生日前经历了一段狂躁期。结果,她被诊断为躁郁症。随后,她经历了抑郁发作,试图治疗和痛苦的生活调整。这个经历说起来容易。事实上,书中的故事跨越了14年...
她描绘了自己的经历,创造了“视觉自传”的风格,生动地传达了躁狂、抑郁以及感受、拒绝和面对这些症状的过程。关于自己的经历,她写过两本书,玻璃弹珠(2012)和坚如磐石(2018)。第一本是故事性很强的自传,第二本是情感障碍患者可以直接使用的人生指南。
虽然内容挺重的,但是原著非常生动幽默!心理学家需要这样的视觉叙事!
另外,我想介绍这本书还有几个原因:
01
这本书讲了一个著名的错觉:我很好!
好几次我遇到一个案例,对我说:“不难过就什么事都没有!”"
这和书里的主角第一次被诊断为双向状态时是一样的。
主角的心理医生问:你抑郁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主角:记不清了。但是我很好!我已经计划好了。当我沮丧的时候,我可以为我的书做研究。我做了各种安排——我能照顾好自己!
抑郁症来了,自然什么都做不了。
事实上,作者仍然努力做一些运动,去他的前任和密友家哭(或什么都不做),给母亲打电话,每周看一两次心理医生(她的医生也可以做心理治疗),看一本书,做一点工作...最后,他发现治愈自己的人是在画自己内心的图画。
当然,在《坚如磐石》这本书里,作者其实列举了很多抑郁症期间可以做的事情和自我护理的方法(包括: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让自己有安全感的方法、当众哭泣的方法、出柜的方法...找心理健康中心的资料,学习心理疾病的信息,看别人的传记来减少孤独感,增加自我能力。强烈推荐阅读。
02
这本书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人所能经历的情感高峰(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这本书从作者第一次狂躁的插曲开始——无比的自信,滔滔不绝的创意,大胆激进的照片,覆盖整个后背的纹身,滔滔不绝的领导谈话和活动,声势浩大的生日聚会,非常活跃的性生活,初次见面的奇怪告白,通宵娱乐。
这种体验是如此的闪亮耀眼。
当然,这种经历也带来了不可预知的结果:花太多钱,做太多事没有收入,让一些曾经是朋友的人尴尬,而另一些人只出现在他们狂躁期。有一些事情是主角自己都忘了的:比如强迫症(整晚整理自己的书柜)。
此外,狂躁期之后通常是难以忍受的可怕的抑郁期。
“症状之所以是症状,主要是给人带来痛苦。”
03
这本书描绘了著名的情绪波动。
除了躁郁症患者,其实抑郁症患者和刚经历过失落的人,都容易不由自主地坐上情绪过山车,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经历一段跌宕起伏的时期。不同情绪障碍的诊断取决于这个人躁狂/抑郁期的时间和程度。
有时候,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经历情绪过山车,就像暴风雨中的气球一样...
中间描述的是一种混合状态(情绪混合发作)——其实这样的状态在情绪障碍患者中并不少见。混合状态是一个人感到非常绝望,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一会儿敞开心扉,一会儿又生气又懊恼的时候——好像是“太敏感”了,或者是太兴奋/焦虑/精力太旺盛,像抑郁症一样。
这张图描述了普通人所经历的情绪范围,以及有情绪障碍的人可能会有的情绪体验范围。请注意,我们所说的“佛”,就是当我们似乎突然想开一点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我们真的想开。我们仍处于情感混乱中。
04
这本书问了一个经典问题:我真的想要平衡吗?
当今世界不知道为什么,但实际上鼓励狂热。书的第一部分描述的生活——大量的健身和锻炼,每天工作或玩耍就好像我没有睡觉,在人群中自信地交谈,不断地吸引新的人,从不停留在任何人际关系中...
“老实说,如果躁狂没有后果,每个人都想躁狂。但美化躁狂没有好的后果:双相情感障碍如果不治疗,发作会越来越频繁,躁狂期会越来越难以控制;狂躁期之后通常是可怕的抑郁期……”
“我从来不想要健康和平衡。我总是陷入“被折磨的艺术家”的想象中:热情、投入、牺牲睡眠和健康、流血流汗……但如果我能摆脱它,一切就尘埃落定了。多美好啊……在瑜伽中,接受挑战有时候意味着放弃,不是抗拒,而是接受,承认,解放,就像随波逐流。我期待这种放弃。”
05
它描述了一个人走出抑郁的美好瞬间(以及其他许多感人的瞬间)。
主角:
“当我有一天带着沉重的身体游完泳后,我的身体才变得稍微放松了一些。洗澡的时候,我发现我盯着玻璃上的水珠,把它当成了月光下树林里狂欢的人群——我几乎忘了我曾经把东西当成了别的东西。我知道我漫长的抑郁期终于结束了。”
在公园里的时候,我觉得好敏感(周围都是恋人,快乐的狗,快乐的狗主人),渴望安慰,我看到了一棵大树,安静而坚强,像妈妈一样。我想张开双臂拥抱这棵树——其实我想让她拥抱我。我脱下鞋子,站在长满青苔的发根上,双手抱住树干。我胸口一紧,哭,哭,哭……直到哭完。
没有人大惊小怪。大家都友好的回应了。左下角的新情人最后成了作者的伴侣。)
06
形容稳定有多难。
很多人认为治病等于吃药。不完全是。情绪障碍和其他很多重大慢性病一样,带病生活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特别难治的疾病。找到合适的药物需要很长时间。在《坚如磐石》中,作者更完整地描述了治疗过程。在尝试了4年16的药物,20年每周一次(现在3个月一次)之后,作者终于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注意,稳定是相对的。
稳定就是你还是要和你的症状做斗争,注意症状的出现,随时应对,敌人就会挡住你。
那为什么要保持稳定?
因为你会更健康;能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避免失控或可怕的抑郁(以及事后更高的住院率);而且维稳感觉很好,你值得拥有。
07
这本书探讨了一个经典问题:药物、情绪障碍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我认识的躁郁症患者中,有一半是艺术创作者。而且我认识的艺人有一半都有情绪障碍。在《玻璃弹珠》和《坚如磐石》中,作者找到了很多关于有情绪障碍的名人的资料,以及相关的研究。不幸的是,人们发现高创造力和情感障碍经常一起出现。
一部分是现实问题:当创作者狂躁时,他会太容易分心而无法创作;当你抑郁的时候,你会抑郁到无法创作;只有轻躁狂的人才会经历创造力的上升,而不是完全躁狂的人。而情绪障碍导致的早逝(自杀或意外)无疑削弱了创造力。
作者回顾过去,虽然他开始吸毒纯粹是出于一种生存本能(在一个可怕的抑郁症时期)。但笔者发现,创造性思维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无时无刻不在。虽然我狂躁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想法特别好,但是狂躁之后就觉得不太好了。
但是这么多有创意的人都讲了自己超越/驯服情感障碍的经历!在《坚如磐石》中,作者为情感障碍者设计了一个名人堂+平面图(博物馆店)。其中包括记者、音乐家、演员、滑稽艺术家、电视节目主持人、画家、摄影师、奥林匹克运动员、政治家、作家、精神病学家,他们都被诊断患有抑郁症或躁郁症...(lady gaga,sia,斯蒂芬·弗莱,jk罗琳,不一而足)。
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人(比如梵高、陀思妥耶夫斯基、玛丽·雪莱、罗斯科、艾米莉·狄更斯、弗吉尼亚·伍尔夫、高更、蒙克……)。你并不孤单!详细的清单可以在原书中找到。但是在下面的平台中,你也可以找到很多线索。
通过上面的介绍,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来阅读这两本书,期待中译本早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