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爱摆龙门阵。什么是龙门阵?

俗话说,树有许多老根,人有许多古语。老人之所以话多,不仅仅是因为老了闲,怕孤独,还因为他们阅历丰富,见识广,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话要说。同样,如果一个城市也很古老,那么它的文字也会更多。

大部分话多的人都会爱上茶馆。更何况成都人说的话不是说,也不是说,而是炫耀。放,也就是“摊开”的意思。“钟摆”这个词原本是用来摆放和展示的。比如摊位、座位、装腔作势、卖弄、装腔作势、戴上戒指,都是必须的。司马相如和杨雄是蜀人,他们是安排细节的老手。他们的作品叫做《赋》。赋这种文体虽然后来落伍了,但其精神却被成都人继承下来,并以“龙门阵”这种民间形式发扬光大。

龙门阵是成都市民的“福”。相传因唐代薛的阵法而得名。明清以来,四川各地的民间艺人都爱讲薛某的这个故事,和薛之战一样离奇莫测。久而久之,“龙门阵”就成了一个专有名词,专门用来指代那些变幻莫测、复杂曲折、波澜壮阔、妙趣横生的谈资。

很明显,龙门阵不同于一般的聊天、闲聊、吹牛的场所,因为它和傅一样,都要尽可能地去阐述、比较、夸张、联想。但作为一个市民的“福”,一定要麻辣、生动、有趣,一定要层出不穷,哪怕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也一定要添油加醋、扭扭捏捏。当然,这样的“作品”并不容易在出租车等地方“发布”给乘客。至少,短时间是看不完的;如果吃不完,不如不放。总之你得去茶馆摆龙门阵。

其实成都茶馆的魅力就在于那里的龙门阵。龙门阵之所以一定要在茶馆里展示,是因为只有在茶馆里,顶尖高手才能有自己的位置,听的人才能真正享受耳朵。茶馆昼夜营业,大部分喝茶的人都是免费的,所以时间不是问题。这是“正确的时间”;茶馆环境轻松,气氛随意,设备舒适。它能站能坐能躺,一直端茶倒水,钟摆不累,听的人多。这是一种“地缘优势”;大部分喝茶的人都是“发烧友”,有着相同的目标和兴趣。秀者有心,听者有心,气氛热烈。这叫“与人相处”。天时、地利、人和都有,龙门阵自然是百战百胜,越放越火。

龙门阵的内容五花八门:“既有充满秘闻奇闻的旧龙门阵,也有从现代之巅近在咫尺的新龙门阵;有像叶烟吧里走出来的大地龙门阵一样厚重的乡土情怀的地方,也有满满咖啡的异域龙门阵。有严肃庄重的龙门阵,也有厚脸皮搞笑带点黄龙门阵的故事”(林文勋《成都人》)。新闻时事自不必说,自然是龙门阵的重要内容之一。你从哪里知道新闻和时事?一个是电视,另一个是报纸。既然新闻时事都是成都人关心的,成都的报业一定会蓬勃发展。有人说成都有三多:小吃店多,时装店多,小摊多。这一点都不奇怪。成都人好吃,所以小吃店多;成都人爱美,所以时装店很多。至于报摊的数量,因为成都人喜欢排长队,所以需要报纸提供信息。

成都人真的很爱看报。成都有很多街头报刊亭和报纸专栏,成都也有很多报纸。据说有几十种日报、周报、晚报和机关报。成都人看报纸,不关心地方。全国各地的老字号报纸在成都也有自己的读者和市场。成都的报纸(包括报纸前面的)也没有“地方主义”思想,对外来报纸和本地报纸一视同仁,让成都人沉迷于报纸报道。所以,每天早上,报纸专栏总是被成都人围得水泄不通。

报了瘾之后,应该是嘴瘾了。放在龙门阵上哪里最过瘾?当然是茶馆。因为放在报纸专栏前面,时间有限;在国内,受众有限;放在单位会影响工作,是不能尽兴的问题。在茶馆更好。茶馆是成都市民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意见。(图39)你的观点发表后,手边的一份报纸正好可以用。

捂脸睡着。反正说时事的目的就是为了沉迷文字,剩下的不可能那么多。可以说,北京人爱讲新闻时事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能,而成都人爱讲新闻时事是为了摆个长脸。

那么,为什么成都人如此热衷于龙门阵呢?

一个简单的解释,自然是成都人爱说话爱说话。“重庆小孩彪悍(重庆人敢打),成都姑娘狡猾(成都人会吵架)。”成都人的嘴皮子功夫全国闻名。

在成都,嘴巴功夫最厉害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小摊贩,一种是女娃娃。成都一家小企业有句行话,叫“赚钱就不赚钱,但是地摊要围捕。”地摊怎么才能“圆”?当然是靠嘴喊:“耗药,耗药,耗孩子一吃就跑不了”;如果买得起,可以规划一下。不买就要吃后悔药。买不买都可以生孩子。如果你不小心踩了她的脚,她会说:“嘿,奇怪的东西,你是三条腿的吗?”奶牛也能活下来,不是吗?"如果她踩了你的脚,还有一句话:"你挤什么?进火葬场要排队转轮子吗?瓜不尴尬,出不了门?“你想不想和她争论?

的确,成都人似乎天生会说话,天生会“涮坛子”(玩笑)、“打壳”(吹牛)、“秀话”。其中以《展演子》最具特色。所谓“展”,就是说几句谚语,说两句歇后语,把头尾藏起来,让你猜一猜,想一想,对消息乐一乐。比如事情有点玄乎,就说是“癞蛤蟆吃豇豆”,意思是“挂”;而如果你说话出格,他会评论:“你为什么吃玉米面会打哈欠”,意思是“把嘴张开到最大”。这样的说法真的是“和尚敲木鱼”——很多。

于是乎,一件简单的事情,到了成都人的嘴里,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就算骂人也是一套。比如有人智商低或者做事欠考虑,成都人说他是“瓜”而不是傻。其实这个“瓜”不是瓜、西瓜、南瓜、葫芦,而是“傻子”。因为要“秀字”,所以省略了“笨”,叫“瓜”。从这到那,还有“瓜娃子”、“瓜溪xi”,甚至“瓜妹瓜燕”。说一个人“傻”显然比说他“笨”或“笨拙”更有趣、更有意思

再比如,诈骗在成都叫“水”。它的起源,我觉得和酒有关。因为卖酒要做手脚,无非就是掺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水货”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代假冒伪劣产品。推而广之,如果一个人不守信用,或者做事不到位,成都人会说他“很成功”。由此及彼,有“水客”、“水力”、“水崩”、“水涡”等说法。再比如,某件事没做,就叫“黄”或“黄”,其他地方也是如此。而成都人却发展成了“黄强”、“黄棒”、“黄魂子”、“黄素素”,甚至“黄师傅”、“黄手黄脚”等等。

看来成都人对待文字就像广东人对待中央政策一样,讲究“用得好,用得活,用得够”。成都人说话很“到位”,甚至不怕“过分”。比如红色,要说“trip red”;绿色,说“绿色”;白色,说“白雪公主”;黑,说“暗”;甜,说“香”;臭,说“臭”。总之,要做足文章才觉得过瘾。

你过什么瘾?当然是嘴瘾。事实上,成都人说话更多的是调侃,而不是有话要说,颇有“为艺术而艺术”的意味。后面会讲到,成都人很爱玩。在成都,熟人见面,除了“吃饭了吗”,大概还会问“去哪里玩了”。但是成都人的“玩”或者说“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必须同时伴随着“吃”和“说”。(图40)不管去远足还是去花园购物,一定要有好吃的,也一定要说一路过关斩将。

走吧。到了地方或者走到半路,就得泡茶馆了。如果一路走来,无话可说,那只能算是“赶”,而不是“玩”。不吃不喝,无异于“辛苦”,更别说“玩”了。所以,无论什么豪华清新的场合,如果没有茶喝,没有美食吃,没有聊天,成都人都会不屑一顾。相反,只要你能大出风头,去哪也算是“玩”了。其实说到“去哪里玩”,在成都,多半是指去哪里喝茶聊天。总之,说话是成都人玩的重要一环,甚至直接就是玩。就像林文勋说的,成都人说话“更多的是开玩笑,把话在舌头上折腾来品味、欣赏、展示。”就像一个优秀的球员在球场上,用脚尖弹起一个球,做出了千招万式”(《成都人》)。

于是,我们大致知道了为什么成都人爱说话,爱说话:好玩!

成都人真的很爱说爱玩。对于成都人来说,最惬意的事,除了去茶馆来个龙门阵,就是拖几把竹椅,摆个茶几,邀上三五好友,一个人,一支烟,一杯茶,前三皇后五帝,东日本西美国,东逛西聊,直到茶都白了,然后各奔东西。至于谈话的内容,从来没有一定的规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遇到什么就是什么。就像成都菜,锅里什么都可以放,嘴里什么都可以放。因为说话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解决什么问题,而是为了玩。所以,只要说得开心有趣,就行。

既然好玩,那就一定要好玩,不能像白开水一样,一定要有味道,有名气;而且玩的多了,自然就能玩出花样,玩出水平。成都人说话特别有味道:形象生动,节奏鲜明,特别强调描写事物的状态。比如,一个东西很薄,就说是“薄而飞”;很粗糙,就说是“粗糙沙沙”;很脆,就说是“脆”;很嫩,就说是“嫩水”比如一个人是鬼,就说他是“鬼戳”;很蠢,就说是“蠢”;很凶,就说“凶叉叉”;很软,就说是“软塌塌”至于傻,有“傻傻”“瓜别扭”“宝筛”三种说法。总之文章就做好了。

关注状态必然会关注表情,最有表情的眉眼当然是大做文章。所以成都人说话就说眉毛,比如:鬼鬼祟祟(鬼头鬼脑)、鬼鬼祟祟(鬼鬼祟祟)、高飞(傻乎乎)、虚伪(虚伪)、丑陋(可悲)、懒惰(懒惰)、笨拙(胆小)小气、饶舌、无味,分别称为“扬眉开眼”、“颤眉开眼”、“白眉白眼”。看这些话,我们不难看出成都人说话的时候很开心。

总之,成都人说话就像喝酒吃菜一样。他们注重力度和品味。他们比麻辣烫还猛,比三重泥还甜。说起牢骚,可谓天下无敌,相当一部分人能达到“国民口”的水平。比如文革中广为流传,讽刺当时没有电影可看的“笑话”:“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韩国电影,哭笑不得;罗马尼亚,搂抱;阿尔巴尼亚,莫名其妙老片子,内部卖票”,据说“版权”是成都人的。还有讽刺公款吃喝的“笑话”:“过去说革命不是请客,现在说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据说“版权”也是成都人的。不信你在成都再说一遍,保持独特。

的确,成都人很伤人。这点很像北京人。但是,两地风味不同。成都人受到伤害就要“辣”,比如把执勤队伍称为“二公安”,把一些喜欢赶时髦的人称为“业余华侨”。身为华侨没有错,但“业余华侨”有假冒伪劣之嫌。成都人天性坦率直爽(虽然也想骄傲虚荣),所以特别讨厌装腔作势。如果一个人在成都人面前装模作样,而这个成都人很清楚他是什么人,他会毫不客气地说:“喂,凤爪戴眼镜,装洋菜!”我不知道什么是神鸡爪,但也不比鸡爪,所以我觉得水平不高。当然,如果你真的来玩,那就太可笑了。所以经常会有一句话跟着说:“不知道桂花厨房干净不干净。”

当然,成都人不会只害人。他们也会带人,表扬他们,鼓励他们,为别人辩护,或者为正义发声。比如“吃酒不吃菜,人各有志”,或者“欺小不下来”什么的。反正不管你怎么说,成都人都一样。而且这些套套还可以不断创新,比如“你有飞毛腿,我有爱国者,小心打到萨达姆在地上钻个洞”。

这就是功夫,需要欣赏,口技也不例外。武林中人希望别人欣赏自己的武功,于是设擂台,开比武大会;成都人希望别人欣赏他们的口技,所以他们摆出了一个龙门阵,而茶馆是他们展示口技的最佳场合,所以成都的茶馆长期繁荣。很明显,戴上戒指或者摆上龙门阵,是一种展示,是一种炫耀,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