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谈治病养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体被视为气、形、神的统一体,强调阴阳五行的伦理基础。通过服用中药、针灸、按摩、气功、食疗等方法,滋阴补肾、健脾开胃,从而调整阴阳平衡,病情在短时间内就会痊愈。

无论是体内寒湿积聚过多的人,还是火气分泌过多的人,都要在中医伦理观念下注意固本扶正。感染性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以补气为主。

据药理资料统计,截至目前,已有7000多种中药被开发应用,其中大部分以补气血、壮阳、消炎生津为主,间接促进人体代谢率,达到提高免疫系统抵抗力的效果。

——中医认为:

麻醉: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的四肢麻木症状,可用顺气法缓解。

酸:气血不足引起的经络淤积现象,通过补阳可以有效缓解。

木:因血液循环受阻、气血不足而引起的整体麻木、半身不遂,可通过滋补、疏通经络来缓解。

肿胀:脾胃虚弱引起的腹胀疼痛、消化不良者,可通过食疗缓解。

疼痛:因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的瘀血引起的神经麻木疼痛,可用针刺疏通。

瘙痒:皮肤敏感性强,伤口愈合能力慢的人,可以通过补气补血来缓解。

-中医调理身体的常用方法。

1,针灸

针灸是一种滋补和养生的方法,受到大多数女性的欢迎。根据生理穴位的位置和经络的分布,用金属制成的细针缓慢刺激人体表面,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目的。

受当今饮食多元化和生活压力的影响,体内寒湿过多的女性难免会出现气血不足、痛经的严重反应,而针灸可以稳定调节。

人体分布的穴位脉络复杂,分别对应脾、脏腑、肺、肾、腑。坚持每周针灸一次,可以促进人体的代谢速度,达到稳定血液循环的效果,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2、艾灸

艾灸,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典型的特点。它利用温热刺激促进皮肤表面局部充血,间接提高毛细血管扩张能力,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稳定血氧浓度的效果。

长期被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困扰的人,可以通过中医专业医生的针灸,提高局部皮肤组织的代谢能力,及时排出有毒废物和炎症分子。

还有利于改善毛孔的自收缩运行状态,及时排出困在皮肤表层的油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成分,降低患癌风险。

3.针灸

这种保健形式之所以逐渐兴起,与人体穴位刺激的分散性密切相关,穴位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疏通人体经络的能力,达到提高精神活力、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有助于延年益寿、强身健体。

对于免疫抵抗力太弱,长期诱发炎症性传染病的人,我坚持每周针灸1~2次,提高整体免疫系统抵抗力,达到细胞高活性的状态。

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困扰的人,还可以将针灸作为一种保健方法,缓解骨关节局部疼痛,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有效预防老年人偏瘫。

-老中医精华:中医养生的顺口溜,很实用,推荐收藏。

感冒从脚开始,疾病从口腔中部开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保暖和饮食调节)

萝卜出了地,医生没注意。适当吃胡萝卜,可以达到抗病防病的目的。

人说苦瓜苦,我说苦瓜甜。苦瓜中含有的碱性成分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吃了十月茄子,饿死了。(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

大蒜是个宝,常吃对身体有好处。(大蒜微寒,易消炎、杀菌、生津、活血、利尿)

如果你三天不吃绿色食物,你会得眼冒金星。(及时补充体内缺乏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成分)

早上吃三片姜,比如喝参鸡汤。(生姜性味甘,易养肾阴,解郁肝脾)

不失眠的话,粥里加白莲。(用白莲中草药煮粥缓解失眠症状)

饭后一支烟是有害的。(饭后15~20分钟内避免吸烟)

——保健,可以经常按摩这些穴位。

1,涌泉穴

此穴为神经的初级穴,位于足前凹陷处。适当的按摩有助于缓解失眠、多梦、智力下降、疲劳和乏力,间接稳定大脑中枢的感觉反应,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15~睡前20分钟内,用手指顺时针按摩20~30次,每次一分钟左右,直到局部达到微热,即可入睡。

2.神阙穴

此穴位于肚脐中央。适当的按摩有助于改善脏腑功能,达到补气血、促进消化的效果。痛经严重的女性也可以通过按摩有效缓解。

手掌轻微用力,一分钟内顺时针按摩25~30次,可有效促进胃肠道蠕动,预防肠道便秘症状。

3.膻中穴

此穴位于人体前中线与乳头连线的中央,也是心气交汇的主要部位。通过适当的按摩,有助于促进整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运输功能。

每天按摩10~15次,可有效稳定血氧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咳嗽症状。#爱乐健康指南#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