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哪些比较小的旅游景点?
1、艺术园艺术园又名醉英堂、药园,是苏州众多园林中比较小巧精致的一座园林,素有小园之冠的美誉。
据史书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吴县人袁因官场不顺,被罢官。回到家乡后,他在苏州为自己建了一座园林,取名“醉英堂”,反映了当时的苦闷心情。此后,他在这里退休了。万历年间,有个叫文的学者,屡试不爽。直到他年近五十,才在高中中拔得头筹,进入翰林院编修。他在官场沉浮之后,因病回家修养。回到苏州后,他买下了当时的醉英堂,并将其改建为更大的“药园”。可惜“药园”没能救他。呆了不到一年,文就病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代的更替,清朝顺治年间,明遗民姜_,在文的姻亲周茂兰的介绍下,来到苏州,在药园定居。在此期间,他将药房改名为“溥仪”,表达了他对世界和平与无知的意图。后来,当这件事传到他的儿子身上时,“溥仪”改名为“溥仪”
“艺术花园”就这样产生了,今天的艺术花园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艺术园很小,大部分是居民楼。艺术花园的前面是住宅区,房子的西面是花园,院子在房子之间。砖雕门楼贯穿其中。布局简洁自然,构思典雅精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艺苑西南角有几个小院落,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有的房屋临水,与森林相交,形成一种古朴典雅的江南韵味,屋、池、径、园浑然一体。
在这个小小的艺术园里,主要有如鱼亭、南寨、严光亭、相约画廊、博雅堂等景点。可以说,景色是一步一步连接起来的,再加上巷子里的玫瑰,花园里的绣球和石榴,为艺术花园增添了不少情趣。
奶鱼亭是艺术园中最显眼的一景。它是一个四角亭,但三面都有柱子。亭顶木构件均为明代物件,八柱十二拱。在角拱之间,有一个45度角的月亮梁,天花板由四个分散的水桶支撑。至今还能隐约看到当年的画。在亭东南的碧水之上,有一座平弧形的三跨石梁桥,即著名的牛奶鱼桥。这座独一无二的私家花园堪称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地址:姑苏区长门天库前文雅巷5号
2.报恩寺塔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是一座九层八面砖木檐佛塔。宝塔采用双层套筒,宝塔中心每层都建有方形塔室。楼梯布置在双层套袖之间的回廊里,是中国古代“上为皇宫,下为重楼”的典范。
据史料记载,弘治是苏州最早建立的寺庙,见证了苏州1700多年的兴衰。因该寺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北寺,报恩寺塔称之为北寺塔。
相传报恩寺宝塔是三国时期孙权为报答母亲养育之恩而建。它最初被称为童渊寺,后来改为弘治寺。虽然经历了战争,但最早的建筑已经在战争中损毁。但屡遭废弃又死灰复燃,一直在烧香。现存的北寺塔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即公元1153年,距今800多年,也承载着苏州的一种古老文化。
与寒山寺的喧嚣不同,这里有另一种宁静,既有佛家的禅定,也有园林的安心。夕阳下的报恩寺塔,既雄伟壮观,又蕴含着江南特有的美。
去报恩寺塔很方便。从观前街出发,沿着皮市街走到北寺塔,绝对不会迷路,因为塔一眼就能看到,而且非常容易找到地方。
当我到达Hoonji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弥勒佛,也被称为未来之佛,他裸露着胸部,带着微笑。是以一个布袋和尚为原型,希望世人学会宽容,有一个大肚子来容纳世间难以容忍的事情。
弥勒佛后面是北寺塔。虽然现在不允许登塔保护,但据当地人说,登塔可以俯瞰整个老苏州,许多风景园林和古城韵味一览无余。
地址:姑苏区人民路1918号。
3、丁香巷俗话说,一条平江路,半个姑苏城,平江路是苏州保存最完整的老街,被誉为“古城的缩影”。平江路两边有很多小巷。从南到北数,东侧十家,西侧十一家,其中丁香巷位于平江路东侧。从名字就能看出一条充满江南韵味的小巷。
据说巷子里以前有丁香树,枝叶繁茂,花朵淡雅,一股清香,故名。盛开的紫丁香像一个喇叭,又像一声“叮”。它们小巧精致,色彩淡雅。它们看起来柔弱但实际上有很大的生命力和香味,让人觉得有点失望。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丁香巷是以宋代苏州名人丁伟命名的。由于历史久远,无法考证事实。我们就听听吧。
丁香巷不长,从仓街到平江路,宽约三米,全长约360米。现在是方形青砖铺面。与繁忙的平江路相比,巷子里很安静,一边是时代,一边是街道。与周围的狮子林、拙政园相比,更显得平淡无奇。
巷子虽小,螺蛳壳当道场。巷子里还有财神巷、丁香巷、东巷、石头人巷等。财神巷位于丁香巷中段,石人巷连接大柳枝巷和丁香巷,古朴典雅,远离喧嚣。
财神巷有一口古井,名为“如意泉”。据记载,它开凿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呈六边形,内圆外圆。井的侧面还刻有“如意泉”二字,是苏州现存十余口自治官井之一。
斑驳的石板,墙上的青苔,陈旧的玻璃窗,甚至一些简陋的木椅,在现代城市里都很难找到。这些用过的物件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仿佛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走在这幽深的巷子里,平江路前半段因为繁华还是有点冷清。到了深处,就能清晰地体会到老苏州的生活印记。这里也许不精致,不优雅,但却是很多人在青葱岁月里梦寐以求的一种感觉。
地址:姑苏区丁香巷
4.长门北码头“吴自有历史,请从长门开始”,这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在《吴的追求》中给长门留下的注解,从此确立了长门在苏州人心中的地位。长门北码头位于苏州古城和山塘街之间。准确地说,这一段位于长门北侧的外城河东岸,是当年通往常熟的主要码头。
与邻近熙熙攘攘的七里山塘相比,北码头安静了许多。整条街餐馆不多,还有几家茶馆,也增添了几分活力。在这里你可以静下心来,漫步或品茶,体验闹市的静谧之地,对岸的苏州,轻松舒适的氛围。
据说,明清时期,长门地区曾是苏州最繁华的商业区。如今,北码头被改造成了民国风格的街区,以民国风格为主,出售一些民国时期流行的商品,让我们领略那段曾经繁华的往事。
牌坊上,唐伯虎的一句“五更无一人,四遥总有别语”更印证了这里曾经的繁华。牌坊下,你能感觉到这里曾经是熙熙攘攘的市场吗?
一座石拱桥连接着七里山塘和北码头。夜幕下,霓虹和月光让古色古香的北码头更加迷人。向北走,你会有一种置身于上海街头、秦淮河边、成都茶馆、广州沙面的错觉。
矮北码头上有一些咖啡厅和文化创意店,与古典的城墙和优雅的环境融为一体,在民国风情的加持下,显得格外充满意境。
看着高大雄伟的长门城墙,古典怀旧的长门城门,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守护了苏州的安宁。
地址:姑苏区长门外。
5.白马尖龙池白马尖龙池位于天平山北侧。相传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养马、越王勾践尽力的地方。清代乾隆下江南时,曾专门游览此地,留下了“镜溢云”的御制石碑。因龙池湖水清澈,自然风光旖旎,被誉为“江南九村”。
与苏州园林的人造景观不同,白马涧的龙潭多为自然景观,山川秀美,绿树成荫。它不仅是一个郊游的好地方,也是一个避暑胜地。山不高,水不深,老少皆宜。
北面是景区大门。一路往南走,首先会看到鑫苑大厦。据说石曾经在这里住过,旁边还有一个儿童乐园。他继续来到吴王养马和越王居住的地方,品尝勇气。前面是乾隆御道,乾隆曾在此写下“春飞千尺带千尺雪,小篆三字名云山”的诗句。边上的泉水清澈透明,在阳光下格外明亮。
山川交汇于龙潭,龙潭是溪流的源头。龙池,即胜天水库,是苏州乃至江苏最早的水库,也是景区的核心。这里有优质水源。可以沿着湖堤漫步,感受凉风,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也可以乘坐竹筏在湖区游一圈。池畔有波纹也没有波纹。
云谷瀑布是人工瀑布群。瀑布宽40多米,水花四溅,咆哮如雷,水力充沛。前景有鸟巢和大秋千,更自然更魔幻。
景区内有一个梅园,四季都很美,绿荫满地。尤其是冬末春初,梅花盛开,春意盎然,渲染龙池充满生机与活力。
龙池下游是白马涧溪,有几万平米,水深不到半米。一步一步曲折,既可观光,又可游泳,动静兼备。三山抱白马流,天地灵气聚龙潭。登高远眺,近看奇峰怪石,远看碧水青林。也可以亲自欣赏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墨迹。
地址:高新区华山路
6.雾凇峰,被称为雾凇峰,是一个充满童话的地方。因经常被云雾笼罩而得名。位居太湖七十二峰之首,森林茂密,绿树葱茏,宛如神山上的仙境。
因为地处太湖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曲径环绕雾峰。峰顶有一块形似鹰嘴的巨石,“雾峰”三个醒目的大字熠熠生辉。附近有许多景点,如希望湖亭,高登石,地泉,紫云泉和仙女台。很多都是古人留下的遗迹,让人感叹苏州不止有园林。
据古书记载,很多文人墨客都去过烟雾峰,留下了很多古语。站在山顶,可以看到脚下浩瀚的云海,仿佛置身云端。远处的山峰只露出峰顶,有水天一色的万倾湖,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相传吴王夫差为了讨好石,曾在沙下湾一带修建了一座颐和园,并在烟霞峰南侧建了数百座亭子。亭台之间有一条长廊,通往烟霞峰之巅,故称百亭廊。福查和时不时会去西山欣赏太湖的美景。为此在山顶专门修建了一个观景台,取名为月亮阁。除了欣赏美丽的风景,也是为了满足师对故乡越国的思念。吴王夫差败亡后,月亭、拜亭廊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位于雾峰下的水月寺,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大通四年。是江南名寺,水月观音像的诞生地。虽然多次受损,但一直在持续烧香。2006年,水月寺和米佐谭俊在原址重建,并竖立了陆羽雕像。
雾峰之下,水月坞因水月寺而得名。唐宋时期生产的水月茶一直为皇室专用,是名茶碧螺春的发源地。韩村武比较特别。虽然是古村落,但是古建筑不多。不过这里有很多百年老店,还有江南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店铺。
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我们都有重阳登高的习俗,太湖地区主要是登雾凇峰。现在登顶的线路很多,从水月坞、韩村坞、吴绮莉、吴宝山、蔡东等地都有上山的小道,既能欣赏风景,又能强身健体。是太湖最美的休闲胜地。
地址:吴中区金庭镇韩村500号
7.小打卡地仓仓,位于相城区太平老街北浜北岸西侧,济民堂以南。它是明朝的官方储备粮仓,因此得名西地仓。
这里不大,主要是几乎看不到这种粮仓,有点像蒙古包。很古朴,墙壁已经斑驳,满是历史和岁月留下的痕迹。据说原来有30多个仓库,现在有10个仓库,几代人都在维修保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曾被用作公共粮库和粮食工厂,现在仍有6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砖混结构圆形粮仓。
前面有草坪和树荫,可以带上三五好友,铺上野餐布,来这里踏青。不为别的,只为感受历史的痕迹,无缝的岁月,感激我们身处繁荣与和平。
路的尽头是太平禅寺,那里有一棵千年银杏树,依然枝繁叶茂。深秋的时候,金黄的颜色看起来特别好看。苏州还有保存完好的老街巷,可以逛逛,体验一下江南的弄堂文化。
这种小众景点很适合拍照。喜欢摄影的游客可以安心地享受这种安静,不受打扰,看着一批老房子和物件,获得一种平静的幸福感。
地址:相城区太平老街北浜北岸西侧
8.从黎里古镇到江南,尤其是苏州,首选是古镇游,江南最美的地方也在古镇。蒙蒙细雨下,江南烟雨如画。
黎里古镇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灵气的江南小镇。大部分保持了明清建筑风格,充满了一点民国风格。古镇内保留了十二座古桥,使得小镇的老街四通八达。因为土壤的原因,这里的河水呈现出墨绿色,感觉像是童年的韵味。
黎里,原名毛湖,也叫利川和李立华。这是唐代的一个村庄。南宋时,黎里成为集贸市场,建炎年间成为集镇,明弘治年间成为江南重镇。当时,成千上万的家庭住在这里。此后,吴江黎里、苏州同里、吴兴织里、常熟古力、* * *并称为“江南李思”。
古镇里,河流湖泊众多,都属于太湖水系。它们从天目山流出,自西向东,经过黎里的牛斗湖和杨家荡,最后汇聚到镇上。水运发达,形成四通八达的水网。
这条河的两岸,有很多古民居,还有遗留下来的4000多米的古护岸,还有很多形态各异的河港和缆船,是黎里古镇独特的风景。
在这里,每座桥都有一个故事。田萍桥,原名太平桥,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现已改造成一座水泥双曲拱桥。桥上更有意思的是一副对联,上面写着“西北明珠园含福地,东南聚宝阁文峰”。对联中的珍珠园指的是黎里的珍珠池,聚宝阁是东门的八角亭。
在离里老街的东面,有一座青龙桥,也叫向家桥。它的石重和主拱票内壁刻有青龙浮雕,至今仍清晰可见,可见当年的工艺。黎里还是柳亚子的故乡,有柳亚子纪念馆,在这里可以亲身看到柳亚子一生的足迹。
地址:吴江区胡静街30号
9.天池山天池山,与姑苏的天平山、灵岩山相连,是吴中四大名山之一,因山中有一天王天池而得名。天池山以山、石、泉著称。天池山清水秀,环境优雅,是江南最原始、最自然的旅游景区,有“江南小黄山”之美誉。
走进天池山,给人一种非常淳朴自然的感觉,大门内外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景区绿树成荫,溪水潺潺,让人心旷神怡。
被称为“华山”的天池东半部,到处是松树和鲜花,非常静雅。康熙乾隆都来过。现在,沿着当年的“御道”攀登,依然可以看到虎跑泉、洗心泉、桃花溪等景点。山坡上有崔琰庙,牌匾上留有康熙的书法。
天池山虽然不高,最高的莲花峰只有169米,但是山顶上有几块巨石,高达几十尺。远远望去,是个观景的好地方,尤其是夕阳西下,满天红云。
位于天池山码头的积剑寺,黄墙黛瓦,门上挂着一块世外桃源的牌匾。积剑寺的石殿和石屋很有特色。其中一间在殿内,称为“西天宫”,山门外的东石屋称为“斗拉宫”,对称的西石屋也称为“极乐园”。既保留了梁式的特点,又有元代的特色。
天池山有许多清泉。庙前有清泉、冷泉。在寺庙旁边的山上,有被称为“碗泉”的圆泉,还有“矿泉”、“莺莺泉”、“天池第一泉”。
天池山不仅有众多的清泉,还有桃花溪、天池秘洞、倒石、摩崖石刻群等众多的石头景观。这些有的是自然,有的是人文景观,宛如人间仙境。
地址:吴中区木渎镇苍树天池山路306号
10、石湖石湖又名石湖公园,分为东石湖、西施湖、石楠湖三个湖,属于太湖的分支,是太湖十三景之一,江南一景。
俗话说“杭州西湖美,苏州石湖最好”。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相结合,使石湖成为一个具有吴越底蕴和田园风光的景区。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石湖比较小众,名气不大。其实石湖风景很好,被誉为苏州的“吴中胜景”、“吴中奇观”。这里山川秀美,峰峦叠嶂,小桥流水,良田花溪,无不透露着大自然的气息。
石湖不是很大,南北长约五公里,东西宽约两公里。* * *有五个堤防,无棣,岳堤,石堤,杨堤和樊堤,横跨湖。他们有渔村、天井阁、航春桥、石湖等景观,是不可多得的逛湖、赏湖、度假的好去处。
石湖景点众多,其中有五台日落照、春日月光、丽岛烟雨、海棠春晓等18处著名景点,展现了江南美景。
当然,最吸引眼球的还是石湖的无棣,它是最长的湖堤。堤上有乌桕、枫树等红叶和橘子、红叶李等秋果。秋天,它变成了最美的颜色,形成了十八景中最受欢迎的“双红过溪”。
石湖最著名的景点是“石湖川粤”,出自湖上的航春桥,俗称小长桥,九孔九洞相连。每当有满月,明月当空,每个桥洞都有月亮影印在水中,形成“九月链”的奇观,辽阔而美丽。
地址:吴中区吴中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