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是怎么回事?
气功是一种以调节心、气、体为手段,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开发潜能为目的的身心锻炼方法。调心就是调节心理活动,调节呼吸动作,调节身体姿势和动作。这三个音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基本规范。
原来的气功没有名字,后面的部分叫“舞”。如吕《春秋》“筋骨不能缩起,故以舞促之”。春秋战国时期,气功被概括为“导按高跷”,如《苏文怡法方医论》中的“痿、寒、热,其治宜导按高跷”,而禅定、胎息、行气、信服、理气、周日、内丹等散见于历代名著中的,也属于气功。至于“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的《明史》。即使是后期作品,最晚也是隋唐时期。隋唐以后出现的《中山雨贵府齐静》一书记载“气功之妙,气功之道也类似……”,但在内涵上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现在所说的。现在普遍使用的气功,是上世纪50年代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成立后逐步推广的。
气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气功疗法与运动疗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运动疗法可以包括运动疗法,但运动疗法不能代替气功疗法。体育锻炼永远只是气功调心的手段之一,呼吸锻炼也是为调心服务的。三调是统一的整体,必须以调心为中心。内训和外训相结合,以内训为主。气功的气是指“内气”和“真气”,有更深的含义。气功疗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至少它是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的结合。
气功疗法包括心理治疗,但又不同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一般是指医生使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对处于苏醒状态的患者进行推理并提出治疗建议;或者使用一些特殊的诱导方法,让患者诱导出一种有点类似于表面睡眠的催眠状态,然后在催眠状态下对患者提出治疗建议。所以,患者总是被动的。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通过自我锻炼来加强自控能力。
气功和宗教有本质区别。气功作为一门科学,并不涉及各教派的宗旨和教义,只是从信徒的实践中提炼出科学内涵。这一点在道经和佛经中都有所体现,其中也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气功的信息。另外,宗教中的一些理论也经常被修行者借鉴。
什么是气功?
气功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最早的文字作品是《尚书》。后来《黄帝内经》、中医、养生医家在很多经典著作中都有记载。《苏文·论古天真》云:“知之者,法在阴阳,术在圆融。他们有规律地吃喝,不轻率地工作,所以他们能与上帝和谐相处,他们会活到100岁。”《中庸》说:“天命谓之性,率真谓之道,修养谓之教,道亦善,须臾不可离。”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大。”
这些经典著作中所谓的道,就是指养生的方法。故于冰注《内经》:“知即知修之道。”马章注:“如此修身,乃修身之道。”儒家从十六字之心开始讲坚持中国,道家讲守中国,佛教讲中国,虚,空。都是从对空性的赤诚恭敬开始,达到无嗅寂静的境界。任何现代气功都无法超越这一范畴。保健离不开养气,充满正气,邪气就不能存在。故《内经》有“正气存在,邪不可为,邪合其气必虚”之说。孟子有“夫有大志,齐有帅;气,身满”和“也是气,极强”。孙思邈说,“气息合理,百病不生;护理不当,百病皆起。”。这些都说明养生一定要在“气”字上下功夫。也可以说,气功就是古人所谓的道,说法不一,原理一。儒家讲养气,道家讲炼气,佛教讲禅定,都离不开“静”字。“静”是气功的第一关。虽然方法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故韩非子曰:“道无匹,故谓之‘一也’。孔子对曾参说:“我的道是一贯的。“这就是我们正在谈论的。
“气功”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并不多见,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的《景明教志》。清末出版的《元和篇》中有一章是对气功的补充,杭州祥林医院1934出版的《气功疗法——结核病专治》明确提出了“气功疗法”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刘·先生在他的著作中使用了“气功”一词,后来该词被广泛使用。
“气功”这个词众说纷纭,有道理。近几年的《辞海》《简明中医大辞典》《气功疗法100问》《气功300问》《中国气功研究》都有讨论。看了上面的作品和我的亲身经历,总之气功是一种自我锻炼,防病治病,身心健康的方法。再者,锻炼离不开目的、内容、手段的问题。生存是所有生物的首要问题。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必须进行必要的生存斗争,而疾病的防治是生存斗争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劳动生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可以说,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身心健康。身心是人体的内脏、四肢和精神面貌,等等。这些方面都要锻炼。运动的手段无非是动则强身,静则养心。据此,我认为“气功”一词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身心,即意识、呼吸、四肢进行统一协调的调整,动静结合的锻炼,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
气功在中国历史悠久,实际上已经成为人类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科学上来说,我们的研究还不够,需要进一步讨论,给“气功”一词一个科学的定义。
2.问:如何理解气功的“气”?
答:气功中的“气”和自然界中的“气”是不一样的。我们说的“气”和中医说的“真气”是一致的。真气是什么?在《黄帝内经》中,苏文说“真怒者,亦能通之气”,在《黄帝内经》中又说“真怒者,受天,谷气充盈者也”。
我们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它主要通过脏腑组织和功能活动来反映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这种“气”在体内运行于全身,成为人类生命的动力。还可以在体外作用于他人,成为治疗疾病的手段。
关于真气的使用,古人早有论述。如陶弘景《养性延寿录》说:“我若倦不安,就屏息攻我所苦。”“我头疼,我够想念我的脚的,所以我可以善意地攻击它,到时候它就会消失。”张俊芳《云七记》说:“以吾心,使其气适其身,攻其病,何以不愈?”这两段讲的是气在体内运行,治病的情况。关于外界对他人的影响,《东坡支林》中说“学道养气者,饱时可用气于他人”,《道藏胎息秘调》中说“分气与人攻疾”。在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真气是一种物质。
真气是一种物质,现代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1977期间,沪京两地有关部门对林厚生和赵广发出的“气”进行了测量,表明“外气”是低频波动调制的红外辐射,具有电、磁、光、热、次声的能量。后来各地对测量结果的报道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认为“外气”是真气的显现。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林炜博士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诠释》一书中说:“内气是生命的场,在生命体中起着力量或能量的作用。如果把场的概念看作是物理科学中最有用的概念之一,那么生命科学中的气的概念就必须这样理解。”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总之,我认为气功所说的“气”是一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物质。应该说,我们在练气功的时候,是有意识地增强这种物质的。
3.问:如何对人体内的气进行分类?
答:就其来源而言,人体之气可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来源于父母,藏于肾中,即肾中真阴真阳之气;后天之气来源于饮食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脾、肺、心等器官的功能,转化为祖气、养气、卫气。由于气在人体内的分布不同,其性能和功能也各有特点。所以气的名称也不一样,有元气、祖气、养气、卫气,也有脏腑经络之气。
4.问:元气、宗气、养气、卫气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元气也叫“元气”,真气。是由精而生,与生俱来的,所以古人说天命之谓性。马舒注中说性为气,“景源”为化生,故称元气。元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贯穿于整个人体的经络之中,五脏受到元气的刺激,从而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活动。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来源于元气。所以,元气充足,脏腑功能就强大,身体就健康。如果先天不足,或者长期患病而损伤了元气,身体就虚弱,还容易感染其他疾病。所以医学家把元气的培养作为治病的根本。
“宗气”是大自然吸入的氧气和脾胃消化产生的微妙水谷的结合。形成于肺,聚于胸,有助肺呼吸,接心脉养血的作用。所以呼吸声的强弱,血气的运行,四肢的活动能力,都与氏族精神有关。祖气不足会引起血瘀的病理变化。
“戚颖”是一种从脾胃转移到肺的微妙物质。它进入静脉,成为血液的一部分,随血液到处跑。它的作用不仅是生血,还能滋养全身。
“齐威”是由肾中的阳气产生的,阳气来源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升于上焦。当齐威发挥作用时,它必须依靠中焦的脾胃来产生水谷的精气。齐威和戚颖一样,都是水谷人,清气为营,浊气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卫气虽行于脉外,但施于全身,内脏腑,外皮毛,有温而卫之效。它是杨琪的一部分,可以打开和关闭毛孔,抵御外界的邪恶。所以《内经·灵枢·本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肉、补皮、育肥、理开合。”戚薇缺乏容易出汗和感冒。
5.问:什么是气的兴衰?它的功能是什么?
答:“行气”是指气的运动变化,表现为脏腑的功能活动和体内物质变化的过程。
心肺位于上焦,上焦要健康;肝肾位于下焦,下焦要升;脾胃居于中焦,是升降的枢纽。总的来说,肺气下降,肝气上升,* * *维持气血的上下联系和气机的通畅。心属阳,居天下之首,性属火;肾属阴,排位较低,性质属水。心阳必降温肾水,肾阴也必养心,以统摄心火,水火,“心肾相交”。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升降协调。* * *负责饮食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的微妙传递。只有这样,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随时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果气的升降失衡,阴阳失衡,生理活动受到干扰,导致功能失调,就会发生疾病。一旦气的升降停止,就意味着生命活动停止。
练气功可以促进人体的气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消除疾病。
6.问:什么是「七情六欲」?
答:“七情”。指的是七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在情态上的表现:喜、怒、忧、思、悲、惧、惊。通常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状态,但七情过于激烈,就会伤及内脏,引发疾病。“百病由气生”、“怒伤肝”、“喜伤脾”、“哀过肺”、“恐伤肾”。七情冲动损害气的正常运行,产生病变。
《六个妓女》。风、寒、热、湿、燥、火是六种气候,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如果气候异常,使人生病,则称为“六淫”,这是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如风寒、感冒、汗蒸、中暑等。
7.问:什么是潜气?
答:藏气也叫藏邪。《内经》说:“冬寒则痛,春则热;春伤风,夏伤热,秋必然疟;秋湿冬咳。”这是由于六淫之邪的感觉,它潜伏在人体内,一定时间后才出现。一般在春夏,阳气一释放,就会因外邪的触动而发作,有的会在未受外邪触动的情况下,由潜气自动发作。总之,潜气的潜伏和外观,主要是体内正气虚弱所致。
8.问:什么是邪气?
答: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在,邪不可为;邪合,其气必虚。”我们说的是致病因素。人为什么会生病?疾病是由邪灵入侵引起的。人生活在自然界中,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痰瘀互结,精气受损,脏腑功能失常,气机运行轨迹失常,人就会生病。练气功的目的是调整阴阳,培养正气,扶正祛邪,达到祛病健身的实际效果。
9.问:气功锻炼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气功锻炼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增强体内的真气。这一点在《如何理解气功之气》中已有阐述。从生理上讲,无非是身心锻炼。心主要指人的意识和情感。心理和生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世人公认,世俗的欲望对每个人都有影响。中医讲五毒七伤,也讲情绪对人健康的影响。俗话说“笑十年青春”“愁一回白头”有一定道理。所以体育锻炼应该包括意识和情感的锻炼,也就是道德修养。现在提倡五讲四美三爱只是锻炼的一个方面。身体是我们的身体。人体分为几个系统,几个部位,各种系统,各个部位都受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支配,受吸入的空气和摄入的食物滋养,受自身自然活动和运动(包括劳动)的牵连。气功锻炼的基本内容离不开古今“三调”,即调心、理气(或调息)、调身。自我调节是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要求想工作就立刻兴奋起来,想休息就迅速放松克制。理气指的是调整中医“气化”的功能。形象地说,就是调整呼吸,也就是排旧吸新,从而加强体内气化。调节身体是指调节身体内外的活动。这“三调”是影响人身心健康的三个因素。所以气功锻炼的内容就是“三调”。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调节,可以使人体的真气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正常充盈和运行,这一点已经被实践所证明。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和科学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