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雄志:中医脾胃病诊断学的观察与探究

引言:本文摘自吴雄志先生所著《中医脾胃病》。本书指出人体气化的根本是中气(脾胃),阴阳(太阴、阳明)正常,三焦是道,升降是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恒法,创造性地将阴阳辨证和三焦辨证融于一炉,以阴阳定性和三焦定位,以寒、热、温凉阴阳之气,以盛衰还原三焦气化。对脾胃的生理、病理、诊疗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并附秘方、验方60余则,以飨读者。

第三章脾胃病的诊断

三级二正法是脾胃病诊断的核心内容。它突破了旧四诊的局限性,以三焦为纲,以阴阳为规范,概括了脾胃病的舌、脉、证的轮廓,定位了病位,明确了病性。本章拟先介绍传统的四诊,再介绍三类和两种常规诊法进行比较,并总结出三类和两种常规诊法如本章第三节所示

第一节四个诊断要点

首先,参观诊所

(1)看颜色

气是脾散精于面。比起颜色,气的盛衰更重要。所以《望诊循经》说:“有气则不能无色,无气则不能有色。”气要明润,色要红黄,所以胃气的颜色是红黄,明润。脾病色黄,黄如蟹腹者为善(阳中明黄),黄如枳橙者为恶(黄中暗黄、枯暗)。脾病中,青色为逆中之逆(木土,多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黑色为逆中(水侵土,多见于胃癌黑棘皮病,难治),红色为逆中(火生土),白色为逆中(土金,多见于贫血、营养不良)。

(2)看九窍

1.看着鼻子

鼻子待脾时,正常人的鼻子是红黄相间的,细微而明亮,这是胃气充足的表现。

鼻翼略黄而亮,说明新症较轻,因为胃气未伤;可见,久病是胃气的恢复,属于痊愈。鼻头发白,多因气血不足,或见于失血患者。鼻子发红,肺胃积热。鼻青,多见于阴寒腹痛患者;如果同时鼻子发冷,病情会更严重。鼻微黑,用于欺土为肾虚水。鼻头暗沉干瘪,是胃气下降的大病。

鼻子红肿生疮,多半是胃热所致。鼻子上的红色痘痘,称为“酒渣鼻”,多为热积于肺胃所致。鼻孔干涩,黑如煤烟,多是由于长时间高热或阳毒偏深所致。龌龊浊涕为鼻深,胆胃郁结。鼻出血就是鼻衄,肺胃郁结,逼血奔流。

看嘴唇

脾开于口,光华在唇。唇色红润,是脾气足,脾血有遗传。唇色淡白,心脾血虚。唇色深红,多阳明热或气血灼伤。嘴唇青紫带血,嘴唇青一块紫一块,冰冷或极痛。口唇干裂,脾阴胃液已伤。口腔糜烂或口腔糜烂,脾胃积热,热邪灼唇、口。儿童口腔、舌面布满雪花等白色斑点,称为鹅口疮,多因脾胃湿热、浊气上蒸所致。如果在成年人身上见到,多半是重病。口涎无故,脾虚湿盛,脾不摄津液。人的龈沟变平,嘴唇翻不开,称为“人唇满逆”,或者嘴巴频繁开合,无法控制胃气,属于危急情况。

上唇系带待大肠,故上唇系带息肉或水疱多见于阳明大肠经及肛门病。

看牙龈

叶说:“对于温病来说,在看了舌头之后,还必须检查牙齿。牙齿除了肾,牙龈就是胃的络脉。热邪不燥胃,则耗肾液。”所以看牙齿牙龈的干燥程度就可以知道胃液的存活情况。牙齿干涩,胃阴受过伤。牙齿干得像石头,因为阳明很热,津液伤得很重。牙焦上有污垢,说明胃热旺,但气液未尽;牙焦是干净的,因为胃里很热,气液耗尽。睡觉磨牙多是胃热或虫积所致。

胃气充足,气血调和均匀,牙龈微红润泽。牙龈苍白发白,有血虚或失血现象,是由于牙龈络脉中血液不足无法充盈所致。牙龈肿痛,胃火过盛,火邪循经,烧于牙龈。牙龈颜色苍白,牙龈肉萎缩,胃阴不足。牙龈出血,伴有牙龈肿痛,是胃火发炎,灼伤牙龈络脉;牙龈不红、不痛、略肿者,脾虚热多。

看咽部

咽为胃之门,肺为水谷之道,主太阴肺。所以看咽,说明胃气和肺气是调和的。咽部红肿,糜烂,多胃火发炎,胃气上冲,可见于现代医学所谓的胃食管反流病。咽部淡肿,脾胃虚弱,阳气不升。如果你在睡眠时口干或早上口干,你将无法承受体液。天上的水泡很细,晶莹剔透,虫子很多。

看眼睛

眼睑属于脾,是肉轮。淡色眼眦为脾胃虚弱,生化源不足,精血不足,深色眼细胞色为火衰水盛,脾湿下注。眼细胞水肿,脾虚湿盛,固摄无权。眼窝凹陷,上睑下垂是脾胃虚弱,阳气不升。睡觉露眼是脾胃虚弱,定神无权,元神外泄。眼睛发黄是肝胆脾胃湿热。白点和黑点是昆虫。

(3)望远镜

头发、肌肉、血管、骨骼和肌肉都依靠胃气来获得营养。脾主肌肉,丰满坚实有力,充满脾胃的气血;肌肉消瘦无力属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大骨枯,大肉沉于胃气衰。胖体少食,松肉慢皮,为形盛衰,固体无权。爪甲苍白,是由于生化源不足,气血失和所致。前额突出、平头、方颅的孩子,脾胃虚寒。囟门突出,脾虚湿滞,形体消瘦;囟门凹陷,杨庆不上升。黄燥,脾精不荣;如果你削脸,耸肩,你的胃会筋疲力尽。

(4)看姿势。

如果脾胃虚弱,清阳不升,那么精神就会疲乏无力,四肢收不拢,或者躺着就会头晕(头晕会坐得很硬,躺得轻,清阳不升;坐着轻,甚至躺着都是肝阳上亢;饭后加重者,多为脾虚痰湿,或头下垂,抬不起,眼深,呆滞。用手护住腹部,身体前倾的人,大多是腹痛。手足蠕动是因为脾胃气虚,筋脉失养,身体消瘦。拍空图排线,顺衣摸床是阳明热,让我不安。

(5)看腹部

正常人腹部平坦对称,直立时可略隆起,约与胸部齐平,平躺时略凹陷。要注意腹部的形态表现,如是否对称,是否有凸起、凹陷、青筋外露、脐况等。

仰卧时腹胀明显高于胸骨到耻骨中点的线。如果腹部肿胀,四肢消瘦,多半是腹胀。如果腹部肿胀,全身浮肿,多半是水肿。腹部局部肿胀,要考虑堆积。

腹部凹陷,即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胸骨至耻骨中点连线,脾胃虚寒,举力弱。如果腹部的皮钉不对,脊凹得很深,胃就会衰竭。腹部凹陷,如木板,是一种严重的热毒(腹膜炎)。左腰皮肤青紫,可见于重症大柴胡汤综合征(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新生儿脐带呈蓝色或黑色,局部有硬度,多为脐风危象综合征。婴儿脐部红肿糜烂,或有脓水,表现为脐部不洁,湿热蕴结。肚脐突出的浮肿腹胀患者,后天灭绝,先天衰退,病情严重。腹壁上有半球形突起,多位于脐孔、腹部中线、腹股沟等处。每次在直立或用力后发生,多为疝气。腹部皮肤皱褶处(如腹股沟、腰带)有褐色色素沉着,见于肾阳虚证(爱迪生氏病)患者。阳明胃肠梗阻综合征(胃肠梗阻)可见胃型、肠型或蠕动波。

脾胃虚弱导致声音低沉气短,经常打哈欠。孩子哭闹或夜间哭闹多是由于暴饮暴食受凉、腹痛,或热积于心脾,或积食积虫所致。呕吐的特点是没有声音时干呕,没有声音时呕吐,有声音时呕吐。呕吐慢,声音弱,吐得稀的人是脾胃虚寒。吐得凶,声音刚强有力,痰黄,或酸,或苦者多为实热。酷热扰乱心神,呕吐伴头痛。在利用利益时应考虑到霍乱,并应进一步区分霍乱和霍乱样疾病。黄昏吃东西,黄昏呕吐就是恶心,导致胃阳虚。饭后立即呕吐引起的胃热。口干口渴、酒后呕吐是水逆所致呃逆的症状,有频繁、高亢、短促的呼噜声,声音大者多属实证、热证。呃声音低弱无力,多为虚寒所致。呃逆,新症,声音铿锵有力,多由寒或热引起。久病打嗝严重,声音低沉,怕无力者,为胃气下降。

嗳气、酸腐、腹胀、停留一夜以上、饮食停滞者,实证。嗳气声频响,嗳气后胃脘胀满减少,因情志变化,嗳气发作增多或减少,导致肝气过盛而攻胃。呼噜声低而断断续续,没有酸味,还见腹胀,多为脾虚气逆所致。经常打嗝,没有酸味,还有胃脘痛,比较寒邪对胃。

肠鸣音是腹部肠道蠕动的症状。正常情况下很难闻到。肠道传导异常或受阻时,肠鸣音高而频。严重肠鸣音完全消失,腹部胀痛,很难治疗。上腹部的声音不同于肠道的声音。上腹部听起来像包在袋子里的水,并且可以听到振动。当人直立或推上腹部部位时,上腹部发出声音,多半是因为喝水留在胃里。腹中响,饿则暖则食少,饿则寒则肠鸣多,脾气弱则水止聚。故《灵枢·口文》篇曰:“胃满气...而肠子为此而苦。”肚肠鸣如雷,腹满便溏,多风,寒湿。腹部轻微肠鸣音,腹胀,厌食,脾虚,传导弱。

口臭多与口腔不洁、龋齿或消化不良有关,多为胃热积聚所致。咳嗽带脓带血,内有脓肿,头痛鼻涕浑浊,牙齿脓肿伴牙龈腐烂,口臭如烂苹果,都是糖尿病的症状。口臭,肝臭。嘴里有尿味,有水肿很危险。

大便酸臭的人胃热多。臭得像个臭鸡蛋,甚至还有未消化完的,或者又酸又臭,为倒伏而停滞。呕吐和酸腐或打嗝和酸腐也是食物潴留。

第二,咨询

(一)问寒热出汗

问寒热汗出,可知脾胃盛衰。任何寒热汗出的证候,首先与外感病、内伤相区别。脾胃受伤使你感到寒冷。看到风,住在冷的地方,就会觉得冷,等暖和了,就会停下来。其热为蒸躁,躁为寒,寒为躁,天冷则止,或极热亦缓解。午后潮热、病情加重者,因脾胃气虚而发热,热势可高可低。脾胃内伤发热,手心比手背热。午后潮热,或寒热互见,为内伤热证,寒无热为不散寒证。日(申时,下午三点?5点)潮热,伴口渴便秘,多阳明热结。身体不热(刚开始皮肤不热,过一会手就烫了),脾胃湿热。

脾胃气虚,表阳不固,自汗多见。手脚多汗,汗出不止,喜冷饮,小便赤涩便秘,脉数,多阳明热盛。如果出现多汗,伴有头重身倦,体热低,或头汗,则三焦湿蒸。盗汗和阴囊出汗可由脾胃虚弱和湿热引起。

(2)询问食物的味道

了解水谷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对脾胃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1.渴望喝水

渴是指口干舌燥的感觉,喝水是指实际摄入的水分。口渴和饮水量都反映了脾胃运化水的功能状态。

总之,渴饮的病机有二:一是津液受损,二是津液衰竭。津液衰竭的病机也有两端:一是痰饮水湿内阻,邪水不通,真水不升,人口渴不爱喝,喝多了,然后一般喝完就想吐;二、脾胃阳虚,气机不畅,或者阳虚湿阻,真水不升,很多人喜欢热饮,但喝的不多。喜欢热饮的人更冷,喜欢冷饮的人更热。

2.食欲和胃口

食欲是对进食的要求和对进食的欣快感,食量是指实际摄入的食物量。两者* * *反映了脾胃运粮的功能状态。

厌食就是食欲不振,厌食就是吃得少。厌食伴有味觉异常或情绪不适,治疗宜芳香化,健脾开心(食欲和味觉是心灵的主宰)。厌食是由于饮食停滞或胃虚所致,宜用开胃解郁法治疗。喜欢麻辣烫的比较凉,喜欢冰水凉拌的比较热。

饥饿是指饥饿的感觉。生理条件下,饥饿-食欲-食量大多呈正相关。凡是容易产生饥饿感的,都是胃火过旺(虚火或实火,扰胃阳,碾谷),过于成熟。消除饥饿大多是因为真火。《灵枢·石砖》篇说:“胃热则消谷,使人饥。”饿了就瘦,这种情况在解渴初期比较常见,而且还是以实火为主。吃多了容易饿,便溏,属于健胃健脾。所谓胃强,就是胃的功能太高,吃多了容易饿死;所谓脾弱,是指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减弱,所以便溏,正如《医学概论》所说:“能吃而不能化者,为脾寒胃热。”饿了不想吃,更多的是阴虚火旺。虚火内扰,胃阳碾谷下,易饥;因为阴虚津液不足,五谷不熟(如锅里煮的粥,不用火煮的,不用水煮的),所以不想吃。误食异物,多为蛔虫病、九虫扰胃所致。

新病食欲不振为正气抗邪,病性较轻;久病后食欲不振是脾胃虚弱。病程中食欲恢复,食量逐渐增加,胃气逐渐恢复,病情痊愈;如果食欲逐渐减退,食量逐渐减少,脾胃虚弱,病情加重;如果长期重病,突然想吃东西或暴饮暴食,胃就会衰竭,就会有危险。

品尝

口淡表示脾胃虚弱,胃不醒。口苦是胆火,口臭是胃火,口酸是消化不良,口甜口腻都是因为湿,脾虚也是味甘,但苔薄津,咸口是肾虚水。肝病是嗜酸的,心脏病是苦的,脾病是甜的,肺病是辛的,肾病是咸的。味觉异常最容易影响食欲,原因有三:一是脾胃虚弱,口中无味,食欲不香。口淡而喜甜或食物唾液返口时有甜味的,也属于脾虚;第二,浊邪阻滞,味觉异常,味觉不佳;第三,胃气浮上来,味觉异常,属于现代医学所谓神经症的范畴。感觉嘴里酸有三个原因:一是反酸,就是胃气上来,嗳气酸,连呕吐都酸;二是泛酸,这是口腔中唾液很多,吃起来酸而不臭,酸是从口中来的,不是从底部来的,这是脾虚的原因;第三,恶心呕吐前,口服泛酸水是泛酸的一种。

(3)问两个问题。

大肠和膀胱经属于下焦,导致流出而不是流入,所以你问两个问题就知道水谷是怎么出去的了。《净月全书》说:“第二,它是一个整体的门户。不管内伤外感,都要观察这个来区分寒热。”

1.拉屎

排便异常与排便次数、排便质量、排便感觉异常不同。

①排便异常包括便秘、腹泻和交替性腹泻。便秘多因热郁或阴虚,或气虚传变弱,或阳虚寒凝,或湿热郁结,或血瘀肝气郁结,导致肠气郁结所致。腹泻多因脾虚寒湿所致,腹泻伴发黄食糜、腹痛、肛门灼热多为阳明大肠湿热。

②大便质量异常不同于大便带脓带血。不融谷是因为脾胃虚弱,水谷不融。其五谷完全不融,食(或吐)者,不为胃阳磨;五谷已融者,五谷难辨而未完全消化者,非脾阳所运。停滞是由于脾胃虚弱,津液不同,有时便秘大便先硬后便秘。粪便脓血属湿热阻滞,热损伤肠膜,有脓、血、脓血三种。部分流脓者为白痢,以气为主;偏血者为赤痢,以血为主;脓血并重者,气血双伤。便血有两点(多发性痔疮出血),与便血不同;或者看血前排便(远血)和血后排便(近血)的区别。有鲜红、深红、酱红、柏油大便等不同的血色。黑便属于血瘀。大便不臭,从小肠排出;大便发臭,留在大肠里。

③异常排便感包括肛门灼热、尿急后重、排便不舒服、滑泻失禁、肛气下降。前三者多为下焦湿热气滞,后两者多为气虚下陷,固摄无权。但肛门灼热、大便尿急、排便不适也是气虚下陷所致。辩证原因有二:一是患者虽未吃过麻辣,但仍有烧灼感,排便不适。其次,右手脉搏微弱。疾病由脾胃虚弱转变为湿热。我的老师曾胜平主任医师喜欢用调中益气汤,黄柏,泽泻来治疗,很有效。

撒尿

排尿异常包括尿量异常、尿频异常和排尿感异常,部分患者还可看到尿质异常。

①尿量异常包括尿量增多和尿量减少。尿量增多多为虚寒,夜尿增多与昼尿增多不同。饮水、温度和运动都会影响尿量。如果口渴,喝尿就是过量。尿量减少导致津液受损,或脾胃虚弱,气不能化津液而导致水湿潴留。

②尿频异常包括尿频和尿失禁。尿频可能是下焦湿热,或肾虚,或脾虚失摄。因湿热阻络或下注,或血瘀结石阻络,或脾肾两虚,气虚,开合不足。

③排尿感觉异常包括尿涩痛、尿不尽、尿失禁、遗尿四种类型。前者多因中焦湿热,后三者多因脾肾气虚,无固摄之权。

④尿液质量异常包括血尿和尿液混浊。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和显微镜血尿。肉眼血尿有不同的表现,如尿色鲜红、酱红色、洗肉水样、尿中有血块等。尿中混浊不同于脓性尿、蛋白尿(尿液长期呈泡沫状)、乳糜尿或尿后白带。尿黄也是一种尿液质量异常。尿是甜的,喝多了口渴的人会更渴,尿臭的人会很久不尿。排尿前有一股上升的气息从尿道出来,称为阴道吹气。

腹部疼痛和肿胀

1.病位:任何上腹痛、腹胀都不同于腹痛(腹胀满)。胃痛(胃胀、腹胀)不同于上、中、下胃脘痛。腹痛(腹胀满)不同于大腹、小腹、少腹。大腹是脾,小腹是膀胱和肛门,小腹是大肠,是足厥阴肝经经过的地方。

2.疾病性质:上腹部不适,疼痛不同于腹胀。肿则气异常,病多在气;疼痛是形态伤,病多在血。

①肿:肿不同于胀、满。胃脘痛有两种:胃脘痛和胃脘痛。腹胀是指患者自觉上腹部胀满(主观感觉),用手按压不牢,多为气滞或乏力所致。鼻衄是指患者主观感觉胃腔被塞住、充满,用手按压时,感到坚实饱满,甚至有轻微或较大的疼痛,多为气血、痰、火、湿、食、热郁滞所致。腹部的腹胀不同于腹胀。腹胀是指患者自觉腹部胀满(主观感觉),腹部看着不鼓,按着也不觉得饱。腹满是指患者主观感觉腹部很饱满,看着看着腹部就鼓起来,扣着是空的,或者就像一个装满水的罐子,甚至有摇晃、晃动的感觉。

2疼痛:突发性疼痛更真实,长期疼痛更虚拟;剧烈的疼痛更真实,隐藏的疼痛更虚拟;吃了之后,疼痛感更强烈更实质,痛感减弱更虚;空腹痛,夜痛,虚,满,实。腹痛首先要排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绞痛、输尿管结石、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卵巢囊肿、宫外孕等。),然后进一步区分肝胆胰疾病、腹膜疾病(腹膜炎、腹部肿瘤、疝气)和胃肠疾病,胃脘痛要注意区分不典型心绞痛和早期阑尾炎。

③温寒:每当上腹部热、吵、热时,上腹部冷痛,温寒。

太湖中医学校:专注中医传承,弘扬中医精髓,保护生命,传承文明,珍爱太湖的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