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应该允许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不习惯养好,终身受罪。”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更是如此。大部分学龄前智障儿童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有的整天被关在房间里,处于半隔离状态。有些被父母纵容。这种环境导致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明显不足,不会自理。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为了缩小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异,使他们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上自立,成为独立或半独立的社会成员。因此,培养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非常重要。

第一,增强智障儿童的自我保健意识

为了让智障儿童生活自理,有必要让他们知道生活自理的方法。尤其是作为智障儿童的父母,往往一心要给孩子更多的补偿。很多事情他们都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他们替孩子做。长此以往,他们自然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自己不想做事,父母就会帮。对于这种现象,首先要做好家长,让孩子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其次,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做自己的事了。从入学那天起,我就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理意识,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他们自我服务的欲望。老师在帮他们上厕所、吃饭、睡前脱衣服时,可以有意识地提醒他们自己动手,增强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独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自理的意识和独立的能力。

第二,反复强化是提高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大脑皮层中的神经连接不稳定,容易衰竭,应采取强化策略对其进行训练。我根据智障儿童情绪不稳定、多动、注意力不集中、遗忘快等特点,采用生活实践的方法,创设各种情景,丰富生活内容,不断反复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孩子用脑用手,然后边训练边纠正错误。在情境教室中,可以提供床、被子等模具,为孩子营造最真实的自助空间,开展孩子根据指令穿衣服、袜子等活动。这些活动让孩子每天练习,练习的次数也在逐渐增加。孩子只有积极参与各种生活实践活动,才能将大量的经验付诸实践,有效提高自理能力。经常开展“我最棒”、“我能行”等各种自理游戏和竞赛,进一步调动学龄前儿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增强自我服务意识。此外,我校还开展了“我学会了”、“争做好学生”等相关谈话活动。通过相互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让孩子正确看待人和事,养成自己动手做事的好习惯。

第三,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教育不仅要关注如何把教学内容教给孩子,还要了解这些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智障儿童的生活背景不同,障碍也不同,使得每个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所以对不同层次的智障学生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关注孩子的感受、需求和兴趣。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化教育。对于各个层次的孩子,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因材施教。对于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孩子,要求层次更高;对于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要求的标准要相对降低,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要给予肯定。我们可以开展“扶弱”的活动,比如让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在午睡起床后,帮助自理能力弱的孩子穿衣服、穿鞋、叠被子。让能力强的孩子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也让能力弱的孩子在心里播下学习自我服务的意识,逐渐学会掌握自我保健的方法

四、体验成功,进一步提高自理能力。

在成长的过程中,即使是智障儿童微弱的“一小步”,也不应该被老师忽视,应该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孩子有了初步的自理技能后,也要积极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比如作业的速度和质量。奖励他们的行为就是认可和鼓励他们的行为,体验成功可以刺激智障儿童的行为。孩子自己扣扣子,但是位置不对。首先,我们肯定孩子的自理意识,表扬他:“真能干,我自己会扣扣子。”然后纠正:“只是一个进错门的小按钮。能不能再扣一次?”让孩子有个好心情,提高自信心。但是,当孩子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时,作为老师,一定要给予鼓励,给予相应的引导。必要时,还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实现预期目标,不至于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自理能力会得到提高。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孩子拥有满足、安全的情感体验,成为激励他们自觉掌握自我服务能力的强大动力;但当他们因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一定要耐心指导,避免表现出急躁情绪,影响积极性。

五、密切与父母的联系,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大多数家长不了解教育培训的理论,培训不专业不系统,不知道主动与孩子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很少与孩子沟通或做游戏,没有耐心教孩子一些基本的自理技能,也从来没有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因此,孩子们常常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更不用说学会了在生活中照顾自己。因此,智障儿童回国后要继续实践和巩固在学校学到的良好习惯和生活技能。父母会因为“爱”而做所有的工作,这只会让他们失去自己能掌握的技能。因此,父母应该积极配合和支持这些孩子在学校学到的技能,并在他们回国时给予他们同样的鼓励,让孩子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所以一定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告诉他们除了耐心,还要有正确的引导方法。首先要结合孩子自身的能力,有针对性的教育。其次,只要没有危险,我们可以让他们独立完成。不强求,但不溺爱。另外,家长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要和学校统一,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的基础上,还要坚持一致性,即让智障儿童长期坚持这个好习惯,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目前,我校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卡、访谈家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向家长介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更好地实现学校与家庭的相互配合和支持。

总之,学龄前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见效的,而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过程。只要他自己能做,愿意自己做,我们就给他锻炼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只有这样,培养孩子强大的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作为特殊教育行业的一员,我们要做智障儿童的拐杖,让他们磕磕绊绊的脚步变得更轻,让他们的心灵绽放出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