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杰爱养生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姑娘,谁娶谁就幸福一辈子。?叶圣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合肥四姐妹是指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和张充和。如果我是男的,我可以在四姐妹中选一个。我最想娶的不是最有名的三姐赵贺,而是我的小妹崇和。

在我知道和谐的存在之前,我以为闺阁这种生物已经从中华大地上消失了。完全无法想象,今天,在离我几万公里之外的大洋彼岸,一个101岁的老人,依然保持着上个世纪初的生活方式:每天清晨,他磨墨练字,吟诗作词,偶尔和同龄人捧着一本高雅的昆曲集,整天搞音乐,讲和取乐。

这位老人就是张充和,他现在住在耶鲁大学。

她来自遥远的民国,在旧月光和古老习俗中长大。她的名字曾与沈从文、卞、等人联系在一起,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现在,她的老朋友英年早逝,时代不同了。她的时代永远过去了,但她依然选择活在她的时代,离家万里。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只属于她的奇迹。

与林、等民国名媛不同,张家四姐妹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淑女。他们的爱好、天赋甚至心智都很好?老派?即使时代风风雨雨,生活又在流浪,他们依然固执地保持着自己优雅的生活方式。时代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但他们生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一点,在负责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她考上了北京大学,语文满分,数学零分。

她嫁给了外国人傅汉思,但他是一位比她更精通中国历史的汉学家。

她在美国耶鲁大学教书,但教的是中国最传统的书法和昆曲。

她经常和一位名叫咪咪的美国女士学习中国艺术,这位女士后来成了比尔·盖茨的继母。

她年轻时在苏州拙政园的兰州船上唱过昆曲。今天,她仍然在耶鲁的公寓里和人们一起创作音乐。在她的盒子里珍藏着乾隆时期的石鼓文古墨,在她的阁楼里,有一架著名的古琴大师在她结婚时送给她的名琴?霜冻钟?在她亲手培育的小花园里,来自家乡的香椿、竹子、牡丹花竞相开放。张大千曾在这一簇牡丹上画过名画。

张大千甚至为崇和画了一幅美女图,是抗战时期画的。画中只有一个修长的身影,身着戏服表演昆曲,宽袖云髻,似欲飞去。

也许很久以后,回头看中国的美术史,会填补留给后人的印象,就是这样一个淡淡的身影。即使在最好的年华,她似乎也无意正面展示自己的美丽。

崇和出生在合肥一个大家族,曾祖父张树声是淮军将领,官至两广总督。在代充和父亲张武灵,已经?弃武从文?他干脆离开合肥,在苏州创办了乐毅女子中学。

崇和出生于上海。在生下她之前,妈妈陆颖已经连续生了三个女儿,所以崇和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太多惊喜。当她出生时,她被称为。小猫修女?最小的妹妹,刘英真的很期待身后有个儿子。崇和生完孩子后,她妈妈整天都在哭,陆英还要整夜照顾宝宝,还要照顾一大家子。她很累。

崇和的一位阿姨心疼陆英,主动提出收养小毛杰,但又主动提出找人占卜,怕她生活辛苦妨碍孩子。陆颖乐呵呵地说:?她有自己的生活,别人无法阻止。?我把费用交给了我姑姑。后来崇和回忆,这是因为母亲心大。考虑到他的姑姑和姑父没有后代,需要收养一个孩子作为继承人,陆英后来将她的第四个儿子雨荷收养给了亲戚。

姑姑姑父把她带回合肥老家,一直住到十六岁。我姑姑和姑父是李鸿章的侄女。她学识渊博,非常重视萧崇和的教育。她曾经雇了一位绅士做老师。先生科举很气,爱教骈文之类的。她觉得很不满意,所以给了他一个新老师。这位老师名叫朱,是吴昌硕的弟子。他既有才华又心胸开阔。他教崇和学古文,从断句开始。他一上课就给她一篇《项羽本纪》,让她用红笔断句。他还专门编了一本同音字的书来解释词义。

崇和很喜欢这位先生。他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倡讲解而不是背诵?另一个原因是?他没有想到古墨骗了我?。一位崇和长老曾送给她几锭古墨,让她用来练字。朱先生看到了,就提醒她。你在家写字,不要用那么好的整墨,用碎墨就好。?古墨的价值很高。刚到美国时,他很尴尬,很不情愿地把十方墨卖了。当时他卖了一万块钱。

朱老师还特意得到了颜碑帖,并教她练字。崇和说燕北打基础很好。直到她老了,她每隔几年就会去一次贝。可惜后世的拓片都是装裱的,字体太肥,临摹的时候完全走样了。

没错,比起《牡丹亭》里迂腐的陈先生,朱先生确实可爱。难怪春香要去玩学校了。当时的教育是朱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他从九岁到十六岁跟着朱老师。这七年间,朱老师是唯一的学生,留给朱老师的应该不仅仅是渊博的国学知识。

姑奶奶去世后,十六岁的崇和回到了苏州的九如巷。父亲创办女校,三姐妹接受中西结合的教育,与崇和的私塾教育完全不同。姐妹比较西化,旧知识最好。

姐妹之间十几岁时发生的一件小事,从中可以看出她们不同的性格。崇和回来后,曾经被分配到二姐云鹤当学生,云鹤给了她一个新名字?王治郅?,还主动把这个名字绣在了崇和的包上。他看了很不高兴,问。没人改名字改姓,一直乖巧无语,只好一点一点把绣字撕下来。我忍不住吐槽,王治郅,这个名字真的是又红又专业。

在三姐妹中,崇和与弟弟何宇相处得最好。雨荷小时候也被亲戚收养。此时,两人都刚刚回到苏州的家中。雨荷又大又谨慎,对这个小妹妹特别照顾,经常带她到处跑。

苏州的生活又多了一个终身相伴的爱好——昆曲。张武灵和陆颖都是戏曲爱好者,张武灵特意请来了苏州全福班的尤蔡赟来教孩子们唱戏曲。结果,女儿们也喜欢昆曲。

四姐妹中,大姐元和最迷昆曲。她特别喜欢上台表演,后来甚至嫁给了著名青年学生顾传君。和谐呢?是不是更多的是昆曲?玩?,她曾说:他们喜欢在舞台上表演,面对观众;我习惯了一个人呆着,做自己的事。?住在苏州拙政园的时候,据说她经常晚上一个人在兰州船上唱昆曲。

汪曾祺在回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往事时,也提到了吃饱了撑的,不爱扎堆的特点。在文章中,他写道:?有一个人,从来没有和我们一起做过音乐,也没有同期参加过,但是她的演唱风格却在音乐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唱歌非常讲究,用词精致,细致入微。真的吗?水磨腔?。我们唱的?范思?、?学校?、?瑶台?都是用她的唱法(她出了几张唱片)。她唱的?呕吐?,娇慵醉媚,若不胜招架,难以比拟?。

可惜当时没有视频。我们很难想象她年轻时唱昆曲时有多迷人,多醉人。好在张大千用一张美女图留住了她的魅力。我们只知道抗战时期,她以一首《游园惊梦》惊艳了当时的重庆。上世纪80年代末,为纪念汤显祖诞辰300周年,她回国,与姐姐元和在园中表演了一场梦,依然赢得满堂喝彩。其中一张剧照是俞平伯获奖的?最有意义的剧照是什么?。

二十一岁时,他以语文满分、数学零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当时她怕考不上,就用了化名考试?张轩?胡适入学后遇到她时说:张轩,我记得你数学不好。?她吓了一跳,心想这可能是退休了。系里的老师安慰她说,胡适是虚张声势,那他进来要补什么?

北大中文系,张充和听过胡适讲文史和哲学史,钱穆、俞平伯、闻一多都是她的老师。但崇和更感兴趣的是学校之外的世界。在清华,北大旁边,有一个专业的昆曲老师,经常上课。之后,她辍学了。患肺病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她对学校的政治集会和读书聚会不感兴趣。

退学后,崇和随沈从文一家去了昆明,和姐姐、姐夫住在一起,后回到北京。她还住在沈从文家。在她眼里,这个三姐夫是个不爱说话但很有才华的人。我一直觉得,四姐妹中,云和、崇和对沈从文的了解并没有更深。沈从文死后,远在他乡的崇和送来悼词:不妥协,善良;众星捧月,儿子是男的。?只有十六个字,却写了沈从文的一生,可谓沈从文的知音。后来,这十六个字被刻在了湘西沈从文的墓碑上。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重庆教育部音乐厅工作,结交了沈、张等名人,并师从沈学习书法。沈尹默说她的话是什么?明人学写晋书?评价很高。在苏伟的《天涯夜笛》中,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沈很有绅士风度,曾经坚持要坐公车和公车。他高度近视,所以他担心找不到回家的路。他故意不上车,偷偷跟着他,直到他安全到家。这群师生听起来就像《世说新语》里的一流人物。

书法可以说是对生活的热爱。她曾经说过,她不喜欢打扮,也不喜欢金银珠宝,但一定要用最好的笔,最好的墨,最好的墨。由于长期练习书法,她的手臂肌肉在年老时仍然像女孩一样强壮。在重庆的那段时间,即使经常要跑警报,她还是坚持写作。防空洞就在桌子旁边。她站在桌前,一个一个地练习小字母。当警报响起时,她可以迅速钻进洞里逃跑。

说到女人,总有一个情字。填充和解最早被大众所知是因为一段恋情。

事件的主人公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卞。传说中那首著名的歌?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是诗人为充而作的。

卞是沈从文的密友。当时崇和住在姐夫家,两人相识。余崇和只有一个像水一样的朋友,但边宇支林有一个她一生崇拜的女神。卞、爱人和在当时的文坛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他坚持不懈地给她写信,甚至在她结婚后,他去了美国,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工作。他煞费苦心地收集了她的文字,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送到香港出版。他追求了她十年,直到45岁,对她的爱持续了大半辈子。

然而,多年以后,我和我的朋友兼学生苏伟谈起这件事?心爱的人?张充和说?这是一个完全虚假的故事,说心爱的人有点舍不得。我根本没和他谈过恋爱,所以谈不上苦不苦。?他小心翼翼写给她的信可能有几百封,她看完就丢了,从来不回。她以为这个态度很明确,但是他一直给她写信。苏伟问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跟他说清楚?冲他回答:?他从没说过这是一种享受。我怎么能不说呢??

在雍的印象中,卞很不开心,甚至很孤僻,性格比较收敛和敏感,属于?不能招惹,一旦招惹?的类型。所以她总是害怕?挑衅?她从来不敢和他单独出去,甚至去剧院。爱的人谣言之所以流传,可能是当事人表白和拒绝的方式太委婉了。

卞支林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她喜欢开朗单纯的人,后来被选中的傅汉思就是这种类型。除了性,卞的才华并不能打动他。他当时以新诗著称,但并没有被卞及其诗歌所吸引。她以为卞是的诗?缺乏深度?,人也?不够深?,?炫耀?。没办法。学历背景和审美追求不同,所以一辈子沉浸在守旧派里。明月装饰了你的梦?我真的欣赏不了。

唉,卞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他的崇拜。1953年,卞去苏州参加一个会议,碰巧被接待并住在故居。秋夜坐在原主人留下的空桌前,痴情的诗人翻遍抽屉,瞥见一堆无人问津的手稿,其实是沈为圈换的几份手稿,于是视若珍宝带走,珍藏了二十多年。当卞于1980年访美时,她与重荷久别重逢,并将手稿物归原主。他说他只是单恋,但就算是单恋,能持续这么久,感情这么强烈,就算得不到回应,也足够让人感动了。

1948年,崇和在枪炮声中与傅汉思结婚。那一年,她三十五岁。她和傅汉思也是在沈从文的家里认识的。起初,傅汉思是来看沈从文的,后来又是专门来看她的。连沈从文的儿子老虎都亲切地叫他?四姨傅伯伯?。

我在重庆的时候,张送给一首诗,把她比作。文熙生活在谁家,十八胡子只觉得自己可怜。?这让张充和很不高兴。她认为这个比喻是什么?意在不伦不类?。直到她嫁给傅汉思,她经常自嘲:他说得对,我嫁给了胡人。

我对傅汉思的终身伴侣感到满意。她没有多次提到他,说汉斯是个单纯的好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欺负过。巧合的是,这对融合了中西文化的情侣,志趣相投。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他们说汉斯的汉学造诣很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比她还多,而且是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才信服的。

这段婚姻对崇和最大的影响是她最终选择了漂洋过海。1949期间,整个中国正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充分而敏感地意识到,未来的中国,没有你喜欢的梦想的空间。

?我们应该让那些?极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人们接受社会主义革命。?于是,崇和在上海登上了一艘名为“顿顿将军”的船,带着一把、几支毛笔和一箱500多年的去了美国。

这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着迷的人,最终选择了离开家乡。没想到,20多年后,当她离开的时候,她所迷恋的文化被粗暴地从故国的土地上拿走了。三姐夫沈从文被迫扫女厕所,二姐夫周有光被发配到农场。但独自生活在海外的她,却保留了一个传统文化的小世界。世界虽小,却足以容纳一颗优雅干净的灵魂。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比喻,比喻崇和写诗。她说她写了什么?随地吐痰,不清理?。

说这话的时候,她已经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了。她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她真的很天真可爱。

我一生对艺术着迷,但一直保持着老派人的态度,无论是书法还是诗歌。我一写就写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出版它,更没有想过要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她很早就开始写了,写着写着就丢了。她一生中从未主动出版过任何书籍。但暗恋她的诗人却如痴如醉,私自收藏了她在报纸上发表的所有作品,带到香港印刷。当她在耶鲁教书时,一个外国学生自费为她印刷了一本诗集。名字很美,叫桃花鱼,装帧也很美。收入只有十几首诗。在她100岁的时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张充和的一系列作品,分别是《天涯晚笛》、《屈爪》、《古色金香》,都是填好了偶然留下的。

她无意以作品代代相传,所做的一切都是与时俱进。她曾说:我写作,画画,唱昆曲,写诗,种花种草,都是为了好玩。我从来不想给别人看。?苏伟回忆说,他和外国学生在向崇和学习书法时,崇和经常用清水教他们在纸上写字。他们试图说服她用墨水在宣纸上写字,以便保存。没想到,温和的老人生气了,坚持用清水写字。

英国诗人济慈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面上。冲贺也是?把你的名字写在水上?人们。写作的过程就是消失的过程,像鸟儿飞过,天空中却没有一丝痕迹。

但是,这么老套的人,未必喜欢这种新诗味的句子。她自己的诗里也有类似的意思,足以概括她的一生:她很冷,有一个知音,此生一曲缠绵。

这首歌淡淡的,是民国古韵的遗风。随着那个时代的逝去,已经成为绝唱。

如果你有好的作品,也可以点击下方?我想投稿?把你的作品发给我们,会有更多的读者欣赏你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