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关于什么的?
武术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由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武术是当今世界众多体育项目中最富哲理、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体育项目。从武术的发展过程和文化形态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古典哲学是武术的思想渊源。中国古典哲学的范畴很大,包括了很多传统思想和理论的流派。影响较大的有道家哲学、周易理论、五行学说、太极哲学、孙子哲学。我们将从古典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来探讨武术的思想渊源。
古典哲学的本体论中国古典哲学的本体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气是道的体现,用气的聚散来解释生命的形成,从而导致生死。在古代武术理论中,“气”被视为武术的原力和根源,是武术生命的本质。武术的各种外在形式,如武术的功能、神韵、绝技等,都是“气”的演变和体现。因为生命的盛衰都是气的结果,人的气的好坏决定了生命的质量,所以气也被视为武术养生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也是本体论的范畴。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身体、心灵与身体的和谐统一。武术是人体的运动。要达到武术的目的,练武必须顺应自然,模仿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与宇宙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才能谋求发展。
武术的认识论基础“知行合一”是武术的认识论基础,也是武术发展的重要机制。所谓“知行合一”,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先实现对事物的认识,再指导实践。认识和实践是统一的、一致的。这种理论在武术中的表现往往是“学以致用”和“直觉”。中国武术是在一定的社会需求下产生的,练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而武术的意境和神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需要学者用直觉去领悟体会,然后去把握。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思维的特点。
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反道而动”的方法论。意思是对立物转化为它的对立面是运动规律。换句话说,就是刚柔并济也能克服僵化,强能克服弱,弱也能克服强。因此,中国武术要求武术必须符合刚柔相济、阴阳和谐的原则。
中国的古典哲学对武术影响深远。其他如基于周易哲学的武术阴阳观、基于阴阳和八卦化生观的八卦掌、基于五行学说的形意拳、基于太极哲学的太极拳、基于孙子哲学的武术攻防战术观,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的思想渊源。
第二,强烈的武术观念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所谓武德,即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
吴德的理论非常丰富,包含了许多方面和层次,其萌芽、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历史上最早的带条款的武功记录,可以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找到。“武德七德”,即“禁暴、捕兵、护国、立功、安民、和民、富民”。这是对军阀打仗道德的要求。在武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封建社会一直处于正统地位的儒家仁学逐渐形成了传统武术的主要内容。孔孟仁学的基本思想是以仁、信、善、爱待人,处理一切人际关系。武德的仁心首先表现在练武与修身的统一。习武不仅是人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而且要求习武者具有高尚的品德、宏大的胸怀和气魄。其次,武德的仁心还体现在武术的应用上。武术的本质是武术,武术必然包含残忍和暴力。而武术中的仁义精神,要求以对方为主要任务,尽量避免杀人偿命。以武会友,也要讲究点对点,以“礼”规范行为。武术拳法是中国传统的武术礼仪。以服务和平友好为宗旨的当代武术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意为武术;左手捂拳,表示尊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弯曲左手大拇指,表示虚心求教,绝不自大;手臂弯曲,表示天下武林一家。
这就是武术的内涵。虽然武术也讲究实战,但是你要明白我们中国武术更深层次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