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汤不用勺子,品味古城洛阳的汤文化。

“唐城一品,唐城一品”在北方洛阳别称“唐城”。不清楚是否过誉,但我觉得唐成这个名字是买得起的。无论是塞北、岭南、胶东、陇西,中国地域辽阔,饮食多样,牛羊入汤的吃法也是百花齐放。但对于洛阳人来说,离开了半辈子,还是喜欢这个家乡的味道,记忆深刻,刻在味蕾上。

洛阳的汤有很多种,各有所长。洛阳的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向外国朋友介绍“如果你来洛阳,早上我带你去喝汤,一个星期就不一样了”。羊肉汤,牛肉汤,驴肉汤,丸子汤,不翻汤,豆腐汤,杂肝汤,小碗汤,水席汤,和一些地区特有的凉粉汤等。,不胜枚举,足以让人品味一段时间。

洛阳的汤和苏杭闽浙粤的汤不一样,尤其是老广的老火汤,久负盛名。各种产品,肉禽蔬菜,在老广人手里都能写得很漂亮。但与北方的汤相比,北方的汤苍劲有力,南方的汤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灵动

洛阳的早晨,最受欢迎的是“三肉一菜”羊肉汤、牛肉汤、驴肉汤、豆腐汤;在大街小巷,这四种汤的出镜率最高。早上的汤馆,人们排着长队,等着口令开启一天的精神(今天洛阳有汤馆把一碗汤的价格保持在5元,6元和8元从10元到15,20元不等)。年轻人多在8元到15元之间;年纪大的人,出于节俭和饮食清淡,一般选择5、6块的汤,肉少。一般外地的亲朋好友来访,都想尝尝汤。出于热情和面条安排,主人会点两碗20多,敲敲地,吃半碗肉,吃两块饼干,一瓶蓝玉。纯的不打算让人中午吃饭(想必也是手段吧,不过午饭还是不饿,省了不少,哈哈)。有一群神秘的老汤顾客,出于养生的意图,追求原汁原味;喝原汤、甜汤(不加盐、味精、香料)和纯肉汤,几十年没喝汤了,年纪也够大了,就不会那么容易尝试了;

除了大厅里的食物,有的用塑料袋装好带走,有的人手里提着保温桶、铝锅或钢锅;一打是一个锅的客户。早起很难,一家人可以顶着寒风在屋里喝香喷喷的热汤。

一般来说,端锅端汤的动机有三个:

第一:买两个汤,让卖家多加几个汤,三四口之家就有早餐了,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第二:因为不是用来用餐的,一旦汤不够了,食客就没办法回碗加汤了,所以卖家一般会多加汤;

第三:也许稍微用心一点,多做点汤,早上吃不完,中午可以在家里的徽面里吃,很奇妙;

不管以上原因,买卖双方都是心照不宣的;因为汤基本上是免费计算的,所谓的8块、10块、15块是用来衡量肉价的;另外,能上一锅汤的,一般都是附近的熟客。通常情况下,多亏商家的照顾,卖家绝不会为这点汤讨价还价;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么大的两人汤锅(能装下一整只羊的那种,俗称杀猪锅),就算你肚子巨大,能喝多少?每天的汤估计蒸发十几碗八碗;

洛阳街头很少有专门卖烩面的餐馆,因为这个生意自然会被汤馆接手。得天独厚的条件,让我在守着一锅好汤的同时,也忍不住为一碗徽面发愁。一般的汤馆会延长营业时间到中午,以迎合一波便当,比如徽面、刀削面。忙碌的一天将在两点后结束。清洁、餐具清洗、备料;因为第二天凌晨一两点,我又要起床熬汤,开始新的一天。我在洛阳见过最早的汤馆,早上五点就开门了,冬天凉飕飕的。我觉得那是一个很辛苦的生意,所以餐厅一直被称为“勤快”。如果你不勤奋,你永远也做不好生意。

离家出走的洛阳人,回家第一天早餐都会喝一碗汤。这是一次珍贵的重逢,勾起了久违的记忆。这是夸大其词吗?全国那么大,喝牛肉羊肉汤的地方不在少数。能叫出名字的有羊肉汤和牛肉汤。怎么才能看出洛阳汤最好吃?

这里面有最简单的感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月亮是故乡圆;我试过省内外很多汤,都是摇头。曾经和一哥们发誓“黄山归来不看山,出洛阳不喝汤”,哈哈。

洛阳人早上喝汤不需要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