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易筋经的实践教学
《易经》系统修炼法的一般原理
易筋经是中国武术中的瑰宝,历来为各流派所重视。而易筋经的内训原理却一直向世人隐瞒,导致易筋经的训练方法众说纷纭,大乱。本人从事中医经络和中医杂技教学,中医杂技的主要内容是易筋经。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和研究,我终于发现易筋经修炼的是人体的十二经脉,从而达到修炼十二经脉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体的十二经脉运行气血,而十二经脉通畅,则气血和谐健康。反之,十二经脉不通,气血凝滞,百病始生。人体的肌肉按照十二经脉的路线分为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循着十二经脉,起着主导滋养的作用。《易筋经》中所谓的筋,是指十二经脉。?容易吗?是改变还是提高?易进?就是改善十二经脉。易筋经是改善十二经脉的方法(经典),其根本目的是修炼十二经脉。具体分析表明,立桩时整个经络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加强了经络运行的传导性。这里的关键是站桩时姿势要准确,因为每一个潜在桩的姿势都是为练的经筋设定的。如果有些动作和姿势不到位,也要知道标准姿势,尽力去做。易筋经不同于一般的身体活动,一般的身体活动也是锻炼十二经脉的,但是练某一条经脉并不系统,所以十二经脉很难启动。易筋经的奥秘在于通过特定的姿势,使整个经络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刺激相应的整个经络,使整个经络处于有序状态,加强经络的通透性,使气血通畅,增强人体的内力(内功)。
?
少林易筋经的一般练习规则
1,易筋经是桩功,不能理解为动态作品。现在各种流行版本的错误就是把很多姿势都练成了动态功,喜欢易筋经的朋友可以通过站桩的体验来确认。
2.每桩势分为左势和右势,以脚为准。左脚锻炼前面的右经筋,就是右势。就连竖桩电位也分左电位和右电位。
3.易筋经中各桩势的共同点是头松。领队,站在桩上的时候,不需要身体各个部位的支撑来支撑全身,而是用头部的领力来带动全身,领力要达到脚跟。所以站桩的时候要反复检查身体各个部位,看有没有支撑力,要及时放松。横膈膜在头部最容易紧张。放松心窝使膈肌放松,全身容易放松,重心自然下降。一句话,领导者提起精神,放松身体,让重心下降。两者的对立统一使经筋处于兴奋状态。加强经络的通透性。
4、心要宁静深沉,无思无为,沉默不动。读老子的《道德经》可以改善心情,这就是易筋经的心法。
少林易筋经实践教学:第一节:三阳手桩势
手三阳经均沿上肢外侧走行,其中手阳明经在上,手太阳经在下,手少阳经在中。
手阳明经生真功向前,运化阳经生开左右真功,手阳经生真功向下。
韦陀提出了第一个潜在的手阳明经(经络)
桩势要点:左脚成90度角站立,左脚在右脚前三寸,手肘与肩同高,双手心对角,约60度角,左手在右手前三寸。站桩时,背部要圆,内腰要直。头和身体都松了,往前看。左势相反。
经络(经络)循环;手阳明经的筋脉(经脉)分布在食指、手臂外侧前缘、肩部、肩胛骨、脸颊。第一次站在这个桩上的时候,首先是肩前部和上臂前缘酸痛肿胀发热,经常练习后自然消失。渐渐的,你会觉得手的阳明经沿线的筋脉(经脉)通畅了,手掌生出真力向前。
魏拓贤对阳经(经络)的二次电位操作
桩势要点:双脚并拢成外图形,右脚领先左脚三寸。上身前倾30度左右,头部挺直,眼睛直视,双臂水平抬起,掌心向上。注意:倾斜时,不能弯腰凸背,背部要挺直。你应该以你的髋关节为轴向前倾斜。
经络(经络)循环:手太阳的经络分布在手的小指,手臂的外侧后缘,耳朵周围和脸颊上。第一次站在这一堆上,肩背部和上臂背部会出现酸痛、麻木、热胀感。站久了会自然消失,然后会有一种通畅轻盈的感觉,手掌会生出真正的向左右张开的力量。
韦驮仙杵第三势手少阳经(经络)
桩势要点:右脚八步,右脚领先左脚三寸,双臂水平向前伸展,双手向内(朝向你的脖子),指尖向上,腰背要挺直。
经络(经脉)循行:手少阳经分布于无名指中部、手臂外侧(手阳明经与手太阳经之间)、肩颈部、脸颊两侧。刚开始堆的时候肩端容易酸胀,时间长了力量自然消失到一定程度,手有少阳的经络就会出现顺滑轻盈的感觉,然后手掌就会生出真正的向下的力量。
少林易筋经第二节实践教学:手-三阴桩势
手三阴经在上肢内侧循环,其中手太阴经在上肢上缘循环,手少阴经在上肢下缘循环,手厥阴经产生向上的真功。
九鬼拔刀势手太阴经(经络)
桩势的关键点;这是左姿,左脚在右脚前三寸,右手放在头后,手掌向后,拇指侧朝上;左手放在背后,拇指侧朝下,手掌向前(对着自己),背部要挺直,头向左上。注意:手肘向后,不要向前放松。
经脉循行:太阴手的经脉分布于拇指、上肢内侧前缘和肋间。刚站在这一堆的时候,我的胳膊前肩下面又酸又肿,时间长了自然就没了。经常练这一桩,太阴手经络会有麻热的感觉,然后会很顺很轻,然后手掌会向后生出真力。
摘星换斗势。手少阴的经络(经脉)。
桩势的关键点;这是左姿,左脚向前三寸,左手放在手臂后面,手掌向下,手臂要伸直;把你的右手放在头上,掌心向上,手臂伸直。头向右,下巴微抬。右势相反。
经脉循行:手少阴的经脉分布在小指、手臂内后缘和胸肋。第一次站在这一堆上,大鱼际会感到酸痛肿胀,时间久了,手沿阴经运行的部分会感到通畅,手掌会生出向内契合的真力。
手厥阴带爪亮翅筋(经脉)
桩势要点:这是右势,右脚在前三寸。双手放在头上,掌心向上,手指相对,右掌略在右掌前方,背部挺直,头指向重点,身体放松。注意:不要端肩,要沉肩。
经络(经络)循环:手厥阴的经络(经络)分布在中指正中、臂内侧(手太阴与手少阴之间)、腋窝、胸肋。第一次站在这一堆上时,掌根处手腕内侧酸痛肿胀,长练侧手厥阴循环部分有通畅感,手掌生出真正向上的力量。
少林易筋经实践教学之三:足三阴桩势
足三阴经主要分布在下肢内侧,其中足太阴经分布在下肢内前缘,足少阴经分布在内后缘,厥阴经分布在中部。
足太阴的筋(经)向后生真力,足少阴的筋(经)向下生真力,足厥阴的筋(经)向内生真力。
向后拖九头牛的尾巴,全是太阴经(经络)
桩势要点:这是左势,左脚虚步,脚尖着地,脚尖在左边,脚跟抬起,重心在右脚上;右手拇指和食指指向自己的唐寅,其他三指自然握拳。右手距离头部一尺左右,右肘与肩同高。左手放在左臀后,小指和食指伸直,指向后方,中指和无名指向后勾,拇指扣在食指尖端,掌心向右。
经络(经络)循行:足太阴经分布于足大拇趾、下肢内前缘和胸腹部。经常练这个桩,太阴经筋脉循行的地方会感觉很舒服,脚下会有一种真正的向后的力量。
三套落地势都是阴经(经脉)不足
桩势要点:这是右势,右脚在左脚前三寸左右,两脚间距一尺左右,两脚形成一个外图形。屈膝下蹲,双臂合拢,背部挺直,抬头。双手放在臀部旁边,手指自然张开,下颌向前,手掌向下,肘部由后向外向前扭转,与膝盖相对。右手略微领先于左手。
经络(经络)循行:足少阴经循行于小趾、足心、下肢内侧后缘、脊柱前侧。经常练习这一桩,可以加强脊柱,使经络(经脉)感觉通畅,脚底下生出真正的向下的力量。
悬尾潜足厥阴经筋(经络)
桩势要点:这是左势,左脚略前三寸,脚外侧分为180度,脚尖向外,脚跟向内,脚跟相距一尺左右。弯腰,抬头,手和手指放在对侧手掌而不是掌心,掌心向下。注意:膝盖不要弯曲,头要低。右势相反。
经络循行:足厥阴经络循行于足大趾与下肢内侧之间,足太阴与足少阴之间。经常练习这个桩,可以让筋脉经过的地方感觉通畅,真正的内合之力可以在第一步之下诞生。
少林易筋经第四节实践教学全是三阳桩
足三阳经筋主要分布在下肢外侧,其中足阳明经分布在外侧前缘,足太阳经分布在外缘,足少阳经分布在中部。
足阳明经生前行之真力,足太阳经生上行之真力,足少阳经生外开之真力。
卧虎捕食阳明经筋。
桩势要领:这是左势,左脚是虚步,重心在右脚上,双手手指并拢,双手与肩同宽,腰要直,头要抬,全身要上提。注意:背部要平,右膝不能过度屈曲。
经络循行:足阳明的经络分布在第二趾、第三趾、第四趾、下肢外侧前缘、胸腹、面颊等部位。经常练这一桩,沿着阳明足的经络、筋脉就会感觉通畅,真正的向前之力就会在脚下诞生。
鞠躬全是太阳经络筋
桩势要点:这是右势,右脚略靠前,重心在左脚上,两脚间距约一横尺宽。弯腰,十指交叉,手指放在对面手背上,放在脑后,掌心向上。注意:不要捏手肘,要伸开,前臂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背部保持挺直,脖子不要弯曲。
经络循环:足太阳的经络分布在小拇指、下肢外侧后缘、腰背部和头顶。经常站在这一堆上,太阳穴运行的地方会觉得通畅,真正向上的力量会在脚下诞生。
青龙的爪子里全是阳经筋。
桩势要领:这是左势,左脚在前,右脚向外摆动,两脚成90度角,右掌向左推;半握拳的左手,放在左臀部旁边,头向左倾斜。注意:头部是要点,虽然是头倾斜的姿势,但是意义更强。
经络循行:足少阳的经络分布在第四趾、脚背、下肢外侧中间、身体左右两侧和头侧。经常站在这一堆上,有少阳足的经络筋脉有一种酸、麻、胀、热、通畅的感觉,真正的外开之力就诞生在脚下。
少林易筋经实践教学总结
站在筋上跨桩势,可以产生一种内真力,外柔内刚,穿透力强。此力生于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通过十二经脉(经脉)从手脚发出,对应如下:
手阳明向前
三杨举手,少杨举手。
手太阳向外打开。
手太阴向后
手三阴,手厥阴向上。
手少阴,向内收。
足阳明向前
足三阳足少阴向下。
足少阳向外开。
脚太阴向后
足有三阴而足少阴向下。
阳里足厥。
在十二经脉中,阳明经从外到内是相互对应的,但它们所产生的真力却是反方向的。掌中真功是立体六向的,足下真功也是立体六向的,这样手脚相融,就像著名武术家王香斋说的那样?三力成人,六力错综?。
十二经脉:手阳明脉手太阳脉手太阴脉手少阴脉手厥阴脉手太阴脉脚少阴脉脚厥阴脉脚阳明脉脚太阴脉脚少阳脉。
十二经脉:手阳明经手太阳经手太阴经手少阴经手厥阴经脚太阴经脚少阴经脚厥阴经脚阳明经脚太阴经脚少阳经。
易筋经十二势:韦驮仙第一势,韦驮仙第二势,韦驮仙第三势,九鬼拔刀,摘星,易手,秀爪亮翅,九牛尾倒拖,挂尾三盘,卧虎,扑食,鞠躬,龙探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