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厨房里,我和妈妈的对话
我问妈妈:“你怀念小时候在农家院的生活吗?”母亲理智地说:“我不怀念。”她不怀旧可能是对的。就像做饭一样,光有柴火不容易。我妈小时候,农业一年收成成都都很难,更别说收割后有柴烧,省柴烧了。
那时候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要半夜起床。家里没有手表,唯一能测时间的就是公鸡打鸣,但那时候公鸡没有打鸣。爬起来摸着黑路爬离村子十几里的北山。光是走路和爬山就是很大的体力消耗。
上山的时候用我妈的话说“山也是凸的。”走那么远,每次都能捡一捆柴火。所以我一天又一天起得早又累。
妈妈说那时候她最大的梦想就是盼着我什么时候不再爬北山。我觉得妈妈小时候一个人捡柴火的回忆,比她以后在农村的幸福生活更好。
也许,我还没有真正体会过农村生活的辛劳和艰辛,以及日复一日的精神挣扎。因此,我的农村生活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当然,农村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辛苦也少了很多。
我想象的是,在院子里做饭,不用开油烟机,烟火味和油烟味都跑起来,然后和周围的空气融为一体。没必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清理油污。
我想象的是,院子里种着时令的瓜果蔬菜,院子里点缀着花草。每天下班后,我的主要休闲和活动之一就是播种、挖掘和浇水...每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坐在他们旁边,一起享受阳光和空气。哇,我喝醉了。想象的时候真的很陶醉。
只是,醒醒。我现在住在城里,一切都很方便。我的身体从工作中解放出来,但心里的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难以理解自然和舒适。
吃饭的时候旁边有消息,不需要脑力参与就可以拿起食物咀嚼。然后把你的大脑拿开,听听今天重要的事情。
吃了一顿饭,没吃到好吃,抱怨饭难吃,要求下次做饭多加调料。或者干脆吃外卖,吃点快餐。
吃饭不需要大脑工作,但还是需要它的参与。身体和大脑是一个整体,它们与细胞紧密相连。吃一顿饭不是冲刺,不是充电,我们要的是吃,全身心的自然吃。吃它的天然风味,吸收它的营养,给身体补充健康能量。
外面的世界,太快,快得无法加速,仿佛吃饭就是浪费时间。每天微信群和朋友圈总有几万人,各种需求变化,要赶紧抓住...如果你敢停下来,似乎生活太恐怖了。
疫情停止了我们忙碌的旅行步伐,却没有阻挡我们的渴望。小时候科学课第一节的题目是“热爱自然”。现在,我觉得这很有趣。
每个人,跑着,停着,好像真的不一样。但是心毕竟在我们自己的身体里。每天除了瑜伽和洗澡,还要静下心来,和自己的心舒服地相处。也许它也需要你的照顾。比如去度假...
我只能听说我妈小时候的辛苦,却无法理解。她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轻松多了,内心也很满足,所以现在感觉很好。而且我希望我能满足于现在。当我给孩子讲我小时候的生活时,我并不是在为我那颗一直在努力,把希望寄托在明天的心寻找出路。
那天看《人类简史》的时候有一段话,大意是资本家会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投资出去,或者继续扩大生产,却很少用于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得有市场,于是就引入了一个新的伦理观念——消费主义,并借助大众心理,“放纵有益于你,节俭如自抑。”
看着家里桌子上的养生锅,我忍不住笑了。显然,有一个水壶,一个电饭煲和一个额外的锅专门用于健康。看新闻,某某咖啡投资了什么?有钱人有钱投资,我们却发了点工资赶紧花。
分手比享受消费主义难多了,但静下心来想想也是真的。那就是放弃对金钱、享乐、名利的欲望。还记得马云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一个月拿两万块钱吗?挣钱的人生活最安逸。简单来说,很好理解。物质生活丰富,精神分离,生活并不美好。
今年,我打算在我的书中加入以下内容:购买0件新衣服。幸运的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我新加的还没有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