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儒释道对酒的态度不同?你怎么想呢?
第一,文化主题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教文化:常规文化。
佛教文化:奉献文化。
第二,生活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悟道,修德,求自足,守本分,淡泊名利。
佛教文化:不作恶,追求善,遵守十诫,心态平和,运用智慧。
第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教文化:爱众生,无私奉献。
第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示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佛教文化:天下在己心;一个想法可以创造地狱和极乐。
动词 (verb的缩写)价值观念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美的自我驱动和谐社会。
佛教文化:在给予他人爱和贡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第六,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生哲学。
佛教文化:以出世的理念做入世的事业。
那就说说他们对酒的态度吧。
儒家对酒极其推崇,因为酒是由粮食酿造的,所以极其高贵。在古代,它主要用来祭祀神灵和祖先。然后人们就可以喝了。在儒家思想中,酒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必需品。以酒待客,是行礼之道。儒家虽尊酒,但主张饮酒不可过度,不可无序。饮酒时,遵循自然、土、鬼、灵、久后、幼、敬、卑的顺序;喝酒时不要发疯,要适量。
道教也推崇平等的酒,表现出较为宽容的态度,称酒为玉液、甘露,说“神仙不能不饮,使其振奋精神,而不能不饮。”但道家建议饮酒不可过量,要适度,也就是适量饮酒。同时,道教在修道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借助于酒。道教饮食非常重视酒的保健作用,酒能调节人体生态平衡,避秽助药,适当饮用有益健康。
佛教完全禁止喝酒。佛家的戒律是不能自己喝酒,或者给别人喝,不要把酒藏在家里。戒酒可视为佛家戒律,违反它将受到严厉惩罚。佛教禁酒,不代表酒有什么不好。但大多数人会在酒后发生性行为,并犯下谋杀、盗窃和卖淫的罪行,所以我们应该防止它。
为什么儒释道对酒的态度不同?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教义不同。儒家是入世思想,融入世俗生活。品酒也是一种世俗的乐趣。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所以不会排斥酒。而佛教讲究修行,要清净禁欲,不能陶醉。所以对葡萄酒更有排他性。
儒释道对酒的理解其实是一致的。只是在态度上,有不同的看法。姑且称之为一样吧。
最广为人知的是佛教对待酒的态度,戒酒。此酒在戒中列为盖,是佛家的说法,最好连根拔起,不沾酒。因为酒是可以小酌的,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作为药酒。但是谁能保证喝一小杯呢?谁能保证不喝醉?只要你喝醉了,你就是在发呆,不是吗?一个人只要喝醉了,就一定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为了安全,不沾酒自然是上策。但是,佛陀并没有让任何人以酒为戒,但是如果你想做得更好,自律,那么你可以以酒为戒,这是一种修行。
道教,尽管给酒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比如琼浆玉液,神仙也喝。不过,酒也是戒,最好不要喝。老子也说:虎为爪不知所措,兵为刃不知所措。丈夫怎么了?没有死亡。这也是一条戒律。干脆放弃吧。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其实和佛教的意思是一样的。如果真的想摆脱束缚,就必须从根本上切断。
而儒家没有那么深刻的规律,更注重世俗的规律。所以,我觉得酒是个好东西,是交流的好东西。小酌有益身心健康,只要人能控制得当。
其实儒释道在一些场合也是用酒的,比如一些祭祀仪式。有人疑惑,儒道用酒无可厚非。为什么佛教徒也用酒?其实很简单。佛教也需要在世间弘扬,大爱无边,所以会有很多护法护持佛教。佛教徒和菩萨虽然不需要喝酒,但他们并没有戒酒。比方说关吧?就像玉帝一样,对吗?山川,大地之神等。,他们可以喝酒。我们凡人尊敬他们崇拜他们就可以敬酒。至于佛教,也是很通融很听话的。它没有说你在这里不能喝酒。
以上是我的拙见,愿与大家共勉。如有不足之处,请赐教。我的命理师陈义红,欢迎关注交流。
儒家入世,实惠,关键在于仁二字。
佛教讲的是超越,所以放下的关键是一个空字。
道家讲出世,所以思考的关键是一个道家的字。
借酒探讨儒释道在人文上的成就,在这个人与物的世界里遵循天地转化的规律,是永恒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