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养生的应用

1.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比如肝脏是“木”,因为它有止泻的功能,没有生发的特性。心阳有温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点,所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具有生化之物的特性,故脾属“土”;肺气主下法,金具有清泻收敛的特性,故肺属“金”;肾有控水藏精之功,水有润下之特性,故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比如肾(水)之精养肝,肝(木)藏血养心,心(火)之热温脾,脾(土)化为水谷之精充肺,肺(金)下助肾。这就是五脏之间的关系。肺(金)气下降,可抑制肝阳上亢;肝(木)之顺,可解除脾土之郁;脾(土)的运化,可以阻止肾水的泛滥;润肾(水)可以防止心火过旺;阳-心热(火)能过分制约肺-气-金-清-素,这是五脏之间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如食物的四季五味。总之,五行学说在生理学上的应用,在于解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解释脏腑之间的病理影响。

比如肝病能散脾,是树取土;脾病也会影响肝脏,这是对木的侮辱;肝脾同病,相互影响,即木滞土虚或土滞木滞;肝病也会影响心脏,是母病,子病;影响肺,为木辱金;影响肾脏,对于孩子和母亲的疾病。肝病如此,其他器官的病变也是如此。五行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解释它们的病理相互作用。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从颜色、味道和脉搏来诊断内脏的疾病。如果看到脸色发青,喜欢吃酸味,看到脉象有弦,可以诊断肝病;面红,味苦,脉红,可诊断为心火过盛。脾虚患者面青,以土为木;心脏病患者,见黑,以火为水,等等。

从其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病的传播。比如脾虚患者,面色发青,脉如弦,为肝病而散脾(木带土);肺病患者面红耳赤,脉红,是心脏病蔓延到肺(火取金)。五脏中任何一个有病变,都可以波及到其他四个脏腑。根据五行学说,有四种传变关系:繁衍、互犯、母病、子儿病、母。

从色脉关系判断疾病的预后。如果肝病看起来是蓝色的,见弦脉,与色脉一致。若不见弦脉,而见浮脉,则属互胜之脉,则克色(金克木)之脉为逆,主预后不良;如见脉象深,则属于互有联系的脉象,即生色(水生木)的脉象,平滑,预后较好。

(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播。如果肝病能散脾(木带土),提前补脾,防止其扩散。“看到肝的病,就知道肝要传脾,所以要先巩固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为补母,实为泻子”。补母针对的是有母子关系的虚证,比如因肝不足而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生肝木。腹泻是根据母子关系的证据来治疗的,比如肝实泻心,因为心是肝之子,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比如可以总结为“抑强减皮”法,根据两者的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即抑者泻强,抑者补弱。如果肝木过旺,脾土过旺,一定是腹泻,脾土虚弱,一定要补。

(3)制定处理方法。在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埋树,是一种滋补肾阴养护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不足、肝阴不足的疾病。再如养土生金法,即健脾益肺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肺气虚弱之症。再比如扶土抑木法,这是一种用疏肝健脾的药物治疗肝郁脾虚的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心理治疗中,五行的克制可以用来选穴和调节情绪。如果悲伤能战胜愤怒,那是因为悲伤属于肺,愤怒属于肝。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往往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解释事物矛盾两面之间的一般关系,还可以解释事物之间更具体、更复杂的关系,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