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生活习俗与饮食文化

日常饮食习俗

戴家宴

大部分傣族人都有两餐相食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傣族的主食是粳米,西双版纳傣族的主食是糯米。通常是立即食用。人们认为粳米、糯米只有立即食用才会失去原有的色泽和香味,所以不吃隔夜饭或很少吃,习惯用手捏米。

农民工经常在野外用餐,他们可以用香蕉叶或大米,加上盐、辣椒、酸肉、烤鸡、米楠(在傣语中是酱的意思)和青松来吃饭。所有的菜和小吃都以酸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野酸果;我喜欢吃酸菜干,它的制作方法是将蔬菜晒干,然后放入水中煮沸,加入木瓜汁使味道变酸,然后晒干保存。吃的时候放一点炒菜或者放在汤里。这种酸菜有些地方的傣族人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人之所以经常吃酸菜,是因为他们经常吃不容易消化的糯米食物,酸的食物有助于消化。

用苔藓吃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人吃的青苔是春天河里岩石上的青苔,最好是深绿色的。钓上来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签穿上备用。做菜的时候,厚的用油炸,薄的用火烤。酥脆后碾入碗中,再倒入烧开的油,再加盐搅拌,汤圆或腊肉蘸食,鲜美无比。

烹饪鱼,多以酸鱼或烤香茅鱼为主,此外还有做鱼排馕(即烤鱼加香菜等调料捣碎)、鱼冻、烤鱼、白酱鳝鱼等。

吃螃蟹的时候,一般是连壳带肉剁成蟹酱做饭。傣族人称这种蟹酱为“蟹南米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日常蔬菜。除了苦瓜,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所以傣味里也有一种苦味。有代表性的苦菜是用牛胆等食材烹制的牛皮和凉菜的混合菜。

宗教饮食习俗

傣族人普遍信仰由南向上座传播的佛教,许多节日都与佛教活动有关。浴佛节(泼水节)期间,除了酒和菜,还有很多傣味小吃。

还有用油炸糯米泥做的锅巴。比较重要的节日有夏节(傣历九月15)和夏节(傣历二月15),都是流传到上半部的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和金平的傣族人庆祝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其内容和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相同。典型的食物有狗肉汤锅、干猪肉、咸蛋和干鳗鱼。

节日饮食习俗

在傣族社会,每个家庭都要帮忙盖房子。新房竣工,要恭喜新房。小伙子先上楼,提着牛头,唱着祝福歌。成熟的男人扛箱子,结了婚的女人拿被褥。女孩们轮流搬运食物。然后他们在壁炉上支起三脚架,放在桌子上,买酒备菜,唱着祝贺新房的歌。村民们也给他们的主人送一些吉祥的礼物。

“抓黄鸡”是西双版纳青年男女通过吃谣言来寻求爱情的一种方式,即姑娘把扒鸡拿到集市上卖。如果买家是女生的情人,女生会主动拿出凳子让他坐在旁边。通过交谈,如果双方相爱,两人会抱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倾吐感情;如果买家不是女孩的情人,女孩会加倍要价;再比如“喝点酒”。一男一女订婚,男方拿起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客人散了,男的由三个男的陪着,女的和她的三个女的陪着,摆了一桌。“吃点酒”就是吃三道菜:第一道是辣的;第二种方式是多放盐;第三道菜应该有甜食。它意味着热情、深沉和甜蜜。

婚礼当天,婚礼会在双方家里举行,大多是先在女方家里举行。婚宴上,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包括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和各种菜肴。酒席前,新郎新娘要做一个绑礼,即婚礼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膀,两根白线分别绑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老人把糯米捏成三角形蘸上盐,放在壁炉上一个三脚架的顶点上,让它燃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着爱情坚如铁。元江大坪乡的新娘进门后要和新郎坐在板凳上,吃糯米拌四个蛋,喝两杯酒;沅江边的傣家新娘进门,男方给每位送别者4块肉,4根排骨,4个丸子,4块酥肉,然后吃晚饭。

祭祀饮食习俗

傣族人也崇拜村里的社神。傣族人称之为“去拉曼”或“皮曼”,是一种保护神。他们一年崇拜两次。播种前,他们祈求丰收,秋收后,他们感恩。他们集体杀一头牛或一头猪,每家准备贡品,送到供奉社神的房间。看完祭祀词,大家就吃饭。俱乐部的新成员应该向社会之神提供鸡肉、葡萄酒和熏肉条。

在勐海等地,宰牛吃鱼牛皮的习俗依然存在。西方版的一个部落神,有些祭品一定是黑牛和白猪。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沅江上的傣族人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人都会宰杀红牛,宰杀前会用白灰涂满,并在上面铺上红绿两色的布。在同一个月里,为了保护牲畜的安全,猪会被献祭给“天地”。

在傣族中,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烹饪时还存在一些禁忌,如:先从根部烧柴火;不要越过火坑;不能随便在壁炉上移动三脚架之类的。

酸肉

傣族的传统菜肴是用牛肉腌制后油炸而成的。它的特点是酸味强烈,可以帮助消化。方法是将新鲜牛肉用淘米水洗净,切成大块,放入锅中,加入鲜椒叶、盐和大米,拌匀,放入瓦罐中,倒入白酒压实,盖上盖子,用草木灰和泥封住坛口,腌制一个月。将腌制的牛肉切成丝,和绿蒜苗一起炒。

火烧鱼

傣族传统家常菜的特点是软、嫩、甜、原味。其制备方法包括:将鲜鱼去鳃和内脏,洗净,将葱花、姜末、蒜末、青椒末、绿姜叶末、香菜末、野辣椒叶末、薄荷、茴香叶末、香茅叶末、草果末、味精、盐和料酒混合制成馅,装入鱼肚,将头尾对折,用香茅扎紧。

腌牛头

傣族传统家常菜。其制作方法是将牛的头、脚去毛、去蹄壳,切块煮熟,去骨,切条,放入锅中用淘米水浸泡3-4小时,然后取出用冷水洗净,再将花椒叶、红椒粉、姜、蒜泥放入牛肉锅中,加盐、白酒,拌匀调味,放入瓦罐中压实,盖好封口,半个月后即成。吃的时候可以蒸,可以炒。是带酒的凉菜,脆而酸,辣而凉。

酸角

蒜苔树

冬春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走进傣族村寨,很容易看到一种果树——酸枣,当地人特别喜欢吃。它的树很高,树干粗糙,树枝稀疏,树枝上挂着一串串褐色的钩状豆荚。酸枣又名酸枣、罗望子、珞璜子、乌梅(海南)、“韩牧”(傣语)、天目坎、通血图,是苏美尔科热带、亚热带常绿乔木,仅含酸枣1种,有甜型和酸型两种。酸角喜欢炎热的气候,年平均气温18?c-24?c、年降雨量500-1200mm的地区可以正常生长。

昆虫食物

傣族地区湿热,昆虫种类繁多。以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吃的昆虫有蝉、竹虫、大久保、鳖、蚁卵等。

捕蝉是在夏天。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翅被露水浸湿,飞不起来。女人们赶紧把蝉摘到竹篮里,放在锅里烤成酱。蝉酱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消肿的药用功能。

傣族人普遍喜欢吃蚁卵,他们经常吃一种在树上筑巢的黄色蚂蚁。取蚁卵时,先把蚂蚁赶走,再取卵。蚂蚁卵大小不一,有的绿豆大,有的米粒小。它们又白又亮,洗干净晾干,和鸡蛋一起煎。它们很好吃,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着吃。生吃的时候做成酱,熟了和鸡蛋一起炒。常用的酸味水果和苦瓜。

特殊饮料

傣族人嗜酒,但酒精度不高。是他们自己酿的,味道很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人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饮用时,只在火上炒至焦烂,冲泡后略饮。嚼着槟榔,混着烟草和石灰,一天到晚。因为长期咀嚼,嘴唇牙齿发黑,口液如血,让人觉得很美。烧陶业比较发达,食具多为女性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