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著名的道家医家有哪些?
道教的信仰是“长生不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道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找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各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太平道)有用水咒治病的说法。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也从阴阳五行、络脉学的角度描述了人的生理状况。认为人体疾病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寒热有关,提出用针灸调理人体360脉,用植物、动物、植物治病。有些经典把固精、炼气、养神作为强身健体的方法。
最著名的有晋代道士葛洪、南北朝齐梁之际道士陶弘景、唐代道士孙思邈等,他们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晋葛洪著有《金匮要略》和《肘后备急方》。《金匮要略》中有肺结核、天花等传染病的记载,并指出肺结核(“尸”)会传染人,导致整个家庭的崩溃。《肘后备急救处方汇编》中有100多种简单处方,可谓我国第一本急救手册。陶弘景,齐梁人,精通医术,著有《本草笔记》、《药通方》、《效方》、《肘后百方》。其中《本草纲目》是当时使用的730种药物的汇编,以不同的学科和地域,以及圣旨所用的土地为依据。说明药物的名称、来源、产地、特性、鉴别、功能、加工等。它是唐代的本草纲目,是古代药物学的重要著作。此外,陶弘景还首创了药物按药性分类的方法。
被誉为“药王”的唐代著名道士孙思邈,著有《救急方》、《护理论》、《太清单晶要》、《皮林中方》等30余种医学著作。史书上说“至于弱冠,颇有自觉性,有益于国内外之病者。”孙思邈在医学上非常重视食疗和医德,对妇婴疾病也非常重视。《千金方耀》有《妇人方》和《小儿方》三卷。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位道医的医学成就之外,还有一些道教的养生方法,如行气、疏导、调息、按摩等。,已被纳入中医领域;道教外丹术被纳入制药领域,成为制药手段;道教内丹术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