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性格分析。
自《水浒传》问世以来,对宋江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英雄??
宋江的外号
水浒传里每个英雄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外号。宋江有四个外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胡。而他的每一个绰号都显示了他在这方面的特点,也显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梁山泊第18回:
那雅斯,姓宋,是有名的姜,姓明,排行第三,祖籍郓城县宋家村。因为脸黑,身材矮,大家都叫他黑宋江;而且,他对家人很孝顺,对有需要的人也很慷慨。大家都叫他孝顺黑三郎。.....郓城县的家里。他精通刀笔,他精通官道;我也爱学枪学棍,学过很多种武术。我一辈子都要结识江湖中的英雄,却有人来找他。有高有低,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就待在庄上亭里,整天追着,也不累。想起来就尽力帮忙,挥霍无度,视钱如水。人家找他要钱要物,也不推脱;而且很容易做到,往往很难解决纠纷,但也只是体谅人的生活。.....山东河北都很有名,都叫及时雨。
胡的第四个绰号是“胡”。胡这个词,直到今天,大家都解释不清楚。有一种解释说,报乙是南宋的一个武官,叫保一郎。另一种解释,说“保”,就是保;“义”就是忠,“护义”就是守忠,叫,就是大家都这么叫他。总的来说,胡这个词实际上是指宋江对国家、对朝廷、对皇帝的态度。?
理解宋江的第一个角度;
宋江刚出现在《水浒传》18集的时候,给了他一个全面的介绍。他祖祖辈辈种田,祖祖辈辈种田,留着一些田地过日子。我从小学习经学史,受传统文化教育。更重要的是?他就是这么做的。他在县政府做三陪。所以从他的家庭背景、文化教育、职业可以判断,他的家庭背景赋予了他一定的正义感,职业培养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玩弄权术的手段。这是我们从第一个角度对宋江的认识。?
从第二个角度理解宋江;
第二,宋江是不是英雄豪杰?还是国家的忠臣?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他上梁山前后的几件事。上梁山前,他私下为心腹兄弟放古典乐。因为害怕曝光而杀了阎婆惜。从这些事情,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勇敢的英雄。然后上了梁山后,成为了一支义军的首领。他领导了几次梁山兄弟的战斗,充分展示了他的指挥能力和组织能力。被接受后,成为一国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从“替天行道”改成“依天护国”,只是一个国家忠臣的行为。因此,无论我们以何种主观情感来赞美或贬低宋江,或爱或恨他,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二)、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中描写的人物性格特征是有生活依据的,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好,有理有据。他为什么变了?什么时候会改变?都是从生活出发,这就是水浒的现实主义。
在《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把一个正面人物完全理想化,往往需要从一开始就把他的优点写出来。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是《水浒传》中有名的英雄,令人称奇,作者热情赞美。但是,他一出场就把自己的弱点和性格上的弱点写了出来。不好的一面是他能忍,忍气吞声,忍气吞声。
“隐忍”之一:
一个80万的御用教头,老婆光天化日之下被调戏,让人忍无可忍。所以他非常生气。“当时林冲靠边,拉了拉他的肩胛骨,但他认出那是高衙内,那个官员,他就先心软了。”“先软”这个词很值得注意。这不是对普通人动作的简单描述,而是对人内心世界的突然挖掘。所以,林冲写小说的时候还是生气的。他知道了,就先靠边,心软了。但是“愤怒没有消失,我睁大眼睛看着那个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言,他忍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此时林冲与鲁的比较:鲁不买账,鲁有一句名言,与林冲形成鲜明对比。他说:“可是你怕他,洒家也很怕他。”"如果我撞上那只鸟,我会教它吃掉洒家的三百根禅杖."一个是忍辱负重,怕事;一个是恶如仇。一种是他们受到侮辱和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你不忍心看到你的朋友被压迫。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部分“忍”:
接下来,我还是想写林冲的平和与隐忍。但要安全,就不能安全,要忍就忍不了。所以小说接着写道,高衙内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楼上的房子里。林冲听了,便“拿刀解腕”,“径到寻鲁”。他拿起这把解腕刀不是为了找高衙内,而是为了找陆谦。换句话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只是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你应该去找高衙内。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我仍然害怕高衙内,害怕激怒他。就像我之前说的,这次饶了他吧。这是第二次,他又有耐心了;第二,这是关于林冲对义的强调。也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拜兄弟,也是林冲最讨厌的奸诈之徒。忠诚是林冲性格中非常美好而珍贵的东西。这是他未来能够改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改变之后非常具有革命性。
第三部分“忍”:
林冲被发配沧州后,还能忍,还是忍辱负重。这部小说在这里非常精彩。他离开前写了一封离婚信。我觉得这篇论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写了林冲的善良,他对妻子体贴入微;另一方面,他也写出了自己宽容的性格,也是幼稚的。你以为高衙内写了离婚书后就不会来了吗?照常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他的善良,唤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唤起读者对恶势力更多的仇恨。?
第四部分“忍”:
在与沧州的比赛中有一个情节:被关押的董超和薛霸两个警察一路辱骂他,让他用热水洗脚。连读者都忍不了,他还是“忍”了。后来,他去了野猪林,董超和薛霸受高俅和高衙内的委托在那里杀死了林冲。到了这个时候,林冲根本就没想到要杀他(宋武到了飞云铺就已经想到要派人杀他了),那就把他绑起来吧。另一个人,如或jy,在这种情况下绝不会说这样的话。鲁申智救了他,并试图杀死两名工人,但林冲试图阻止他。这个时候他还是忍着,不想反抗。
第五部分“忍”:
到沧州战俘营后不久,他从李小二那里得知有几个“尴尬的人”,于是买了一把尖刀来解腕。他在街上找了几天都找不到,“放慢脚步”,“隐忍”过去;
沧州战俘营安排他去草料场,这是一个阴谋。林冲并不知道,他还打算“晴天就去城里换泥水匠”“天佑我,改天烧纸钱”。我想我会给他一份好工作,在那里生活得更安全。最后,饲草场被点着了。忽听得陆谦三人在山中殿中说话,便要收拾尸骨,回高俅那里领赏。这时,林冲勃然大怒,打开山神庙的大门,出去杀了几个人,然后造反上山,从而实现了彻底的蜕变。?
总结:林冲走了一条很辛苦的路,林冲走了一条很漫长很辛苦的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是有很多伏笔的。比如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拜兄弟,后来陆谦害了他,所以他曾经告诉陆谦:“我的好兄弟不知道一个人有一技之长,但是他没有遇到一个有智慧的主人,所以他屈服于小人,所以才这么生气。”也就是说,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下充满了不公正。这种不公正感是林冲一步步向前,最终实现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虽然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中官,但一出场就被压迫。所以他虽然是统治阶级的人物,但是他的地位和被压迫人民差不多,这是他转型的一个基础。林冲对压迫侮辱他的人宽容忍让,对手却不放过他。如果一个计划失败了,另一个计划就会诞生。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和邪恶势力不断压在他身上,所以他很不满,有一种不平的神气。?
几个梁山人物“上山”的比较;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转化的过程,从隐忍到不容,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林冲走了一条非常艰难的路上山。《水浒传》描写人物,不同的英雄性格不同,上山走的路也不同。这种不同的道路和他的性格有关,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和他的人生境遇有关。李悝jy上山最开心,宋江最曲折,鲁最爽朗,爽朗和开心不完全一样;一点先见之明都没有,悲天悯人。当官不能当和尚,和尚不能当山,这一点非常鲜明。
(3)《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三类:
1,梁山的三个“女英雄”,最高天最低地数:孙二娘、顾大嫂、胡三娘;
2.在第二类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个妓女:卢俊义笔下的伊尔盼、阎婆惜和贾夫人;
3.《水浒传》描写了一位贞节淑女:林娘子。此外,还有一些字符,如两个老女人,一个是阎婆惜的母亲鄢颇,另一个是王婆,谁是丑陋的。?
孙二娘黑店的老板娘,在孟州路横坡上开了一家猪肉包子店,外号母狗。她的“婊子”形象是“穿着鲜红的丝裙,脸上抹着胭脂和铅粉,敞着胸,露出粉纱的主腰,上面有一颗金纽扣”,“眉毛很凶,眼睛很凶。”而夜叉和她老公的关系正好相反。她老公武功不如她,而且这家店不姓张,姓孙。为什么?孙二娘的黑店是祖传的,她父亲叫孙园,是江湖中的前辈,在青林中也很有名。这个形象和她的行为,大概我们很难接受。宋武眼里看到的是“墙上挂着几张皮子,梁上挂着几条腿”。这是英雄吗?是农民起义吗?恐怕任何一个朝代,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应该受到法律的追究。说到底,孙二娘是个深谙黑社会的女人。?
梁山三位女主角给读者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胡三娘。因为胡三娘很美,很漂亮,很勇敢,但却是一个很不成功的文学形象。无论《水浒传》中的胡三娘有多英雄,作为一个人物形象,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她都是单薄的,没有个性的。与王结婚已经是她一生中的一大不幸,最后她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轻视态度。她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愚蠢的美人。这个符号是:可以用来战斗,漂亮又漂亮。
潘金莲是小说中成功的人物之一。再加上《金瓶梅》的产生,于是潘金莲就成了“淫妇”的典型和代名词。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潘金莲原本是一个安静的女人,想过平静的生活。是个有志气的女人,从和武大和谐共处到最后毒死丈夫,潘金莲有一个逐渐堕落的过程。
潘金莲有一个逐渐没落的过程。一开始她还是有追求的,有一些独立的想法。张对她垂涎三尺。她本可以得到一个妾的名分,但她没有这样做。她因嫁给武大郎,一个“三寸不烂之丁”,一个“谷树皮”,被财主报复,“好一块羊肉落在狗嘴里”(也就是现在说的“一朵花插在牛粪上”)。心中不满,在外人的怂恿下,一步步走向深渊。中间她还描述了自己有追求,看到了宋武,被宋武拒绝。在潘金莲那里,应该说是欲望大于道德。她没有道德观念。当然,生了个丫鬟,大概也不认识几个字。她没有任何知识。也许是自然属性高于她的社会属性,本能压倒了理智,所以她走向了毁灭。
《水浒传》中一篇精彩的文学小说,写的是23回宋武的妻子。
金生叹道:凡是叫了三十九声“叔叔”的人,突然把这个字改成了“你”,真是让人心碎!
金圣叹评论:第一篇写武二遇虎,真撼山,令人汗毛倒竖;突然访问这篇文章,写的是武二和嫂子的相遇,真的是百花齐放,让人心旌摇曳。
《水浒传》中这些女性形象为什么被塑造和排列?为什么作者对女性的看法如此落后?为什么梁山好汉「不近女色」?
第一,《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一样,讲的是男人的世界,基本上是“男性文学”。北方抢家打架是男人的事,女人没份儿。但为了突出不近女色的男主人公的本来面目(如宋武),就要有好色的女性作为陪衬(如潘金莲);此外,由剧本演变而来的小说,为了吸引听众和读者,还得配上一些“脏料”,以满足普通人的口味。
第二,传统文化中的男权文化和“女性灾难论”的投射。潘金莲的淫荡太可怕了。为什么我们的文化把潘金莲塑造成一个不讲理的恶妇,一个放荡的女人的形象?说到底还是男作家害怕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女性身上。所以这种有欲望的女人特别可怕。她没有一个幸福的结局,所以她的命运结局是作家在这里工作的一个道德观念。是有欲望的女人,尤其是想控制自己欲望的女人。我们的文化会判她死刑。告诫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你最好温顺一点,回去做个贤妻良母。
第三,是“江湖观念”。《水浒传》描写的是江湖绿林的故事。那么,江湖绿林中的道理和他们的想法,和一般社会中的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强人的概念。比如杀人偷货,开黑店,其实就是黑帮。为什么流浪汉如此鄙视女性?因为江湖自有江湖规矩,都是亡命之徒,聚山劫家。他们认为女人的妻子和孩子是个负担。生理需求可以临时抓住。所以《水浒传》中有很多描写。恶霸抢了翟夫人和王也做了同样的事。所谓扎寨夫人,并不是真正的“夫人”,实际上是一种性工具。如果等到官兵来镇压,这个堡垒里的女人,要么都被自己的男人杀死,要么被俘后,都作为土匪的家属死去。
历史可以证明,比如李自成和张都做过类似的事情。崇祯十二年,李自成败于潼关花园,逃往商洛山。当时他觉得自己已经穷途末路,几次想自杀。养子李双喜劝阻了他,他的将军刘宗敏在他回去帮助李自成东山再起时杀死了他的两个妻子。然后其他一些强壮的男人,也就是李自成最好的朋友,当他们看到刘宗敏将军做这样的事情时,就回去杀了他们的妻子。其实这些老婆都是扎寨夫人,都是被掠夺的女人。杀了之后,他又说要和朝廷再战。李自成就这样东山再起了。这样的观念把女人当成了负担,当成了物品,像火烧茅屋一样把她们处死。那些女人没有人格地位。这里可以看到《水浒传》的作者。他也是这样的心态,看不起女人,视女人如粪土,如虫如蚁。
第四,是剧情发展的需要。比如胡三娘的出现,王斗胡三娘的情节,都与31中宋江欲为王找老婆的情节有关;潘金莲与武大、宋武、西门庆的纠葛是宋武步入梁山的必然过程。
第五,错误的“养生”观念在作怪。比如晁盖是个有钱人,有钱,在东溪村老实,仗义疏财,结交天下英雄。宋江在书中的出场年龄大约是三十四、五岁。和晁盖见面时说晁盖哥哥十岁,晁盖四十多岁。小说里,我写古典小说,但我不娶妻。我就是喜欢做一把好枪,整天锻炼肌肉。换句话说,当时的这些绿林人认为练武和亲近女人是矛盾的。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养生理论。古人认为武术首先要保存人与生俱来的生命力。所以鄙视女性也是利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