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酒的渊源

二十首饮酒之歌

公元416年,刘裕动员全国军队,自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先攻克洛阳,再收复西晋故都。第二年,攻克长安。历经百年沧桑,长安终于被金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地扩张了个人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立刘裕为丞相,掌管国事,封他为宋公,并在食邑十郡加九锡,在诸侯之上。刘裕假装拒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在刘裕手里。如果他想要什么东西,朝廷就得用圣旨给他东西。他要当朝廷,今天的朝廷得赶紧给他让路,这是早晚的事。

那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郁郁寡欢。他早已看破,东晋之运已尽,刘裕篡位只是时间问题。他一整天都为此感到悲伤和沮丧。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会辉煌,照耀他的国家。东晋一旦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还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兴衰荣辱都是不断交替变化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担心这些是没有用的。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

只要陶渊明拿到酒,就没有一个晚上不喝而醉的。他意识到生命如闪电,转瞬即逝,所以他应该坦荡,无忧无虑。也许借着喝酒,我陶渊明就可以名垂青史了。

醉酒后变得很有诗意,随便抽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感受,等到第二天醒来,再修改润色。写出来的诗越来越厚,让老朋友帮我整理转录。某* * *得到了20首诗,陶渊明给这组诗取名为《饮酒诗二十首》,并配以序言:

我独居,长于黑夜,偶尔有名酒,每晚不喝。顾瑛独自一人,突然又喝醉了。喝醉后,我问几个问题自娱自乐;纸墨太多,不解释。我告诉我的老朋友写它,认为它是一个笑话。

一个

没有鸟的鸟在黄昏独自飞翔。

无休止地徘徊,每晚声音都变成悲伤。

李去清远,何去;

因为价值是孤独的,是松散的,是遥远的。

大风中无荣,此影不长;

我有我的房子,它有一千年的历史了。

在这首诗中,迷途的鸟儿孤独而散漫,寓意着隐居生活,保持着对生活的野心。

一只迷途的小鸟,仍在黄昏独自徘徊飞翔。没有找到合适的栖息地。黑夜悲伤地哭泣,不愿离去。因孤松,翼敛而归。寒冷的强风使所有的树都枯萎了,但松树从未死去。就像这只鸟,我终于找到了我的家,它有一千年的历史。

其次,

盖房子是人情,没有车马。

问你能做什么?心远非以自我为中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越来越好了,鸟也回来了。

这话有道理,我要明辨是非,忘乎所以。

这首诗写的是人的心远离世俗,所以人在人间,心能感受到世俗之外的真趣。

虽然我盖房子是为了活在世上,但我没有世俗交通的喧嚣。这是因为我的心远离世俗,所以即使生活在繁忙的城市,也会像在偏僻的地方一样不受打扰。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因采菊而见景,是最美妙的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无意中看到了南山,从南山的风景点和悠然的心境以及我的隐居生活中感受到了真正的意义和乐趣。日落时分,山景特别好,有鸟儿相伴。一切随波逐流,这里面有很深的玄机。想分辨,忘了说过的话就分辨不出来了。

第三

有千次驻足,谁知对错;

是非对比,同毁名声。

三个多赛季的这件事,大史似乎格格不入。

庸俗是傻子,应该学学黄渤。

三季指的是夏、商、周三三个朝代。这首诗的意思是,三代以来,人们没有明辨是非,只是顺应时代潮流。作者应逆世俗而行,追随夏黄公、七里鸡等秦时上善四大隐士,过隐居生活。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的行为。谁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对错?有些人只是单纯的从事物的表面看对错,然后去赞美或者诋毁别人。夏商周以来,这样的事情很多,但开明的人自有主张,不要跟风。世俗世界的愚民,他们有闯劲,但又不能一样,所以决定隐退。

第四。

秋菊颜色好,更显其美。

菊花酒在心中,心更美,避俗之情更深。

酒杯里的酒晃了晃,然后握住了酒杯。

夕阳西下,鸟儿向林欢呼唤。

夏,,萧傲?找回这种生活。

这首诗的作者饮鸩止渴,远离尘世。天涯若比邻,可以心安理得。

秋天是菊花最好的时节。带着露水,采摘菊花,浸泡在酒里,菊花和酒的香味极好。屈原的《离骚》说:“早晨吃木兰时,便显出来,晚上吃秋菊时,便落成英文。”因为菊花是傲霜的产物,吃菊花可以培养人的自净能力。喝下这种忘却烦恼的酒,让你的感受更加非凡。虽然是一个人在喝菊花,但是兴致很高,没喝够。当太阳下山时,所有的动作都停止了,鸟儿们回到了森林。我在东窗下尖叫。而且舒服。

第五。

东园松在,草无姿;

霜降不一样,看得见高枝。

连森林人都没有意识到,一个人很奇怪。

拎个锅挂个冷柯,远远望去,就还原了。

在我梦寐以求的房间里,灰尘怎么了!

有些树,比松树高,隐藏着松树的雄姿。但是冬天来了,所有的树都枯萎了,只有松树更茂盛。作者应该学习松树的风格,忠诚和高尚的品格。

松在东园,杂树无姿。等到严初霜,树枯了,才看到松树挺立。当许多松树连成森林时,这种品质就不被重视了。孤高,才华惊人。一个人喝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了。我觉得我的生活就像在梦里一样。人生怎能被世俗的羁绊所羁绊!

第六。

早上闻闻门,把它倒过来。

问儿子为谁而?田神父心地善良。

锅浆高瞻远瞩,怀疑我会与时俱进。

"?屋檐下的那缕草,住的高是不够的。

我将在尚同度过我的一生,愿你咯咯地笑你的泥浆。".

“我对长辈的话印象很深,我很生气。

你可以老老实实的学,但是你自己不着迷!

和* * *欢这一喝,我可不敢开车回去!"

这首诗假借田夫与自己的问答,表达了他终身隐居的坚定态度,回答了那些好心劝他去任职的人。

早上听到敲门声,还没穿好衣服就跑去开门了。原来是一位好心的老农,带着酒从远方来迎接我,安慰我,怀疑我的所作所为不合时宜,与世界为敌。田神父说:“破破烂烂的茅屋,不是高处不胜寒的地方。全社会都提倡随波逐流,希望你也能随波逐流。”屈原在《楚辞·渔父》中说:“天下泥泞,何不汩汩出淤泥而不染?”"

诗人回答田的父亲说:“我深深地感到,我和我的父亲是善意的,可以互相劝解,但我的天性很少和别人和睦相处。”可以学习回归仕途是真的,但违背自己本性的做法并不愚蠢!我们暂时一起喝一杯吧,我的司机不能回来了。退役的决心已经下了,再说也没用。"

第七。

客人经常在同一时间停下来,选择不同的地方。

君子常独醉,夫一年四季醒。

喝醉了还笑,说话不领风骚。

条条框框是愚蠢的,但是傲慢和贫穷。

给一个客人发信息,一天就没有蜡烛了。

这首诗把醉汉和觉醒者相提并论,认为觉醒者因为世俗的看法而愚蠢可怜;一个喝醉的人能察觉到虚伪,但他表现出清醒。说明世态炎凉,不堪忍受,只好以烈酒灌醉,以示愤慨。

有两个住在同一个地方的客人,对选择的态度却完全不同。一客常独醉,一客一年四季醒。两个人互相嘲笑,谁也没听对方说什么。醒后的谨小慎微是多么愚蠢的行为,但一个醉汉的谦让和狂放才是更明智的。邱家穗《东山草堂陶诗注》说:“醒不是真醒,实是痴。醉不是真醉而是其实聪明。”告诉喝醉的人,日落后要在烛光下喝酒。

第八。

年轻人稀缺,六经游得好。

如果不迷茫,呆久了会一事无成。

其实我是抱着贫穷不放的,又饿又饱。

坏公司在亨泰,杂草没有前庭。

把黑夜保持在棕色,早晨的鸡就不会叫了。

孟珙不在这里,所以他终于挽回了我的感情。

作者感叹其少年擅六经,有济世之志,但世道艰险,待久了一事无成。是和平与贫穷,是隐居与辛劳,是饥寒交迫,是没有知己的孤独。

少年时,很少与外界交往。我最喜欢的是儒家的六经。我现在老了,但学业停滞,事业一事无成。我以“君子穷”的节操隐居乡间,饥寒交迫。亨泰攻破屋,前总统杂草丛生。饥寒交迫睡不着,穿上衣服一直坐到天亮。偏偏晨鸡不肯晓,夜更长。现在没有一个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我做过的事最终都会被掩盖,无法坦白。

这首诗中的孟珙是东汉公刘写的。据《高图传》记载,张仲伟东汉时隐居,不做官。“往往依贫,蒿中无人,闭门养生,死于功名。当人们无知的时候,只有公刘知道。”

七九

兰花生长在前厅,呼吸等待沐清风。

微风对着风习习,野草清香。

走下去,迷失我的老路,顺应自然或者Per。

既然觉醒要走,小心鸟弃好弓。

作者以兰花待清风,以示芬芳,比喻等待人才。但仕途险恶,飞鸟尽隐,只好隐居幽香。

前庭生长的兰花香气四溢,等待微风吹拂。因为微风可以把它的香味吹到很远的地方去告别艾叶。我现在好像迷路了,老路都认不出来了。我想隐居乡下,顺其自然,路就畅通了。我意识到,归田隐居才是对的,因为鸟儿没了,好弓该收了。

第十

紫云嗜酒,家境贫寒。

时间靠好人,醪液用来解惑。

如果你来做,就会有人来咨询你。

有时你拒绝发言,你不是在切割国家。

仁者用其心,故失其默。

这首诗的作者用西汉末年的杨雄来表达他的抱负。杨雄的字子云。王莽篡汉时,那些能说会道的人都称赞王莽自称皇帝,所以都得到了赏赐。杨雄拒绝效仿,所以没有印章。

杨雄生来就有好酒,他的家庭很穷,所以他不能总是得到它。他只能依靠那些喜欢追求古代事物,拿着酒和菜向他求教的人来解惑。他能喝光所有的酒,并能回答所有的难题。当然,当你问他攻击其他国家的计划时,他不会说。因为仁者考虑问题认真,说的时候就说,说的不对就不说。

第十一届

故人赏我利息,锅里和谐。

班敬坐在松下,数完就醉了。

父亲和长辈乱说话,一想就失了线。

不知道有我,就知道东西珍贵。

你入迷了,酒味很深!

陶渊明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这一天,他邀请朋友到松下来坐坐喝酒。故人赏我利息,锅里和谐。没有桌子凳子喝,只好躺在地上,围着主客坐。没有丝竹之乐,只听风吹松叶,只听长辈漫无边际的话语。这种情况下,酒不醉人,人皆醉。

在朦胧的醉酒中,自我意识消失,诗人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使人看到了一个醉酒诗人的形象。

诗人最后说:有些人执着于虚荣和名利,但我知道“酒有很深的味道”。魏晋以来,名士崇尚自然,嗜酒如命。他们追求的是与自然和谐的境界。只有喝酒,他们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这是酒的深味。

第十二

好运有赏,易叔在西山。

如果善恶不应该,为什么要做空洞的陈述?

九十索,饥寒交迫。

穷也不错,谁会永远传下去。

诗人一落笔,一针见血,道出了一个矛盾:人们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伯夷和舒淇这两个最优秀的人都饿死在西山(首阳山)。伯夷和叔齐是商朝古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父亲去世后,他们把王位让给了对方。周灭商朝后,可耻地吃了,躲在首阳山,吃了从欧盟来的,最终饿死。诗人接着严厉地指出,既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古代的圣贤会说这样的空话?

诗人还引用了容闳时期的事迹,证明诸如善有善报之类的说教都是空话。容琦琦是个安居乐业的人,封建社会的好人。孔子说辉煌时期:“如果你是善良的,你可以原谅自己。”然而,这位好人在90岁的时候,仍然像年轻时一样,以鹿皮为衣,以绳子为带,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而伯夷、舒淇、容奇生前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死后名声却传到了后世。他们的名声能代代相传,靠的就是坚守贫穷的节操。陶渊明本人就是这样一个坚守贫穷的穷人。

十三号

盛宴叫仁,荣公说了些什么。

如果你空虚了好几年,你就会饿到老。

虽然我留下了名字,但我的生命枯萎了。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但还是知足为好。

一个客人养了一个女儿的尸体,他的财宝在脸上消失了。

裸葬有什么不好?人们应该明白他们的意思。

孔子的弟子颜回是个仁者。然而他29岁,头发全白,英年早逝。容奇奇也是出了名的好人,但90岁的他依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虽然他们留下了好名声,但死后却一无所知。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爱惜自己,把自己的身体看得像金子一样珍贵,但当他们死去的时候,无论身体有多珍贵,都必须被毁灭。西汉杨王孙临死的时候,叫儿子裸葬,他要用自己的身体去亲吻泥土。人们应该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

这首诗前八句说名声不够贵,后四句说身体不够珍贵,都是玩世不恭的话。

陶渊明写《饮酒诗二十首》时,喝了很多酒,经常在家戒酒。他写十九首诗的时候,家里的坛子空了好几天。正在这时,一天早上突然听到有人敲门。陶渊明穿上衣服,打开门。原来是邻居李老汉,抱着个坛子站在门外。李老汉说:“我们家凌晨刚酿的酒,我想让你尝尝,就赶紧给你端来!”

陶渊明见酒来了,高兴得手舞足蹈,说:

“好几天不吃东西不觉得饿,可这几天没喝酒,快渴死了!”

“我还不认识你呢!”李老汉说:“就算渴死,也要当个酒鬼。”

这两个人大声笑了起来。

进入房间,陶渊明急切地倒出一碗酒,淡黄色的酒散发出迷人的酒香,让人垂涎三尺。因为是刚酿的酒,没有经过过滤,酒面上漂浮着一些酒糟,像一些白蚁。陶渊明去找酒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挠头的时候想起了裹在头上的毛巾,盖在空碗里,又在毛巾上倒了一碗浑浊的酒。他掸掉毛巾上的酒糟,又把它绕在头上。头上的毛巾也是飘逸着迷人的花束,通过鼻子渗透到陶渊明的心里。

“这是个好办法,”陶渊明自豪地说。"它过滤葡萄酒,可以戴在头上闻香味."

陶渊明举起那碗滤酒,一饮而尽。突然,他觉得眼前一亮,两个嘴巴里都充满了风,每个毛孔都透气了,每个细胞都快乐了。

陶渊明喝足了李老汉送的酒,写下了二十首饮酒诗的最后一首。

第十四

Xi农已经走了很久了,这个世界很少是真的。

在鲁中间画上老人,把他缝起来,使他纯洁。

凤鸟虽未到,礼乐暂新。

我们的眼睛在打转,飘着,抓着疯狂的秦。

诗词书法有什么罪?一旦尘埃落定。

只是老人们,对事物真诚而勤奋。

怎么才算漂亮,六个人没有亲人?

整天开着车走,看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快点喝,怕头上戴毛巾。

但恨更是谬误,所以原谅我的醉人。

陶渊明是以饮酒为题材创作大量酒诗的第一人。他诗满酒,寄酒为迹。

伏羲和神农是传说中“黄三”中最古老的两位皇帝。他们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这样无辜的人在世界上很少见。只有一生努力的孔子,想弥补支离破碎的东周社会,想让民风回到那个淳朴的时代。

虽然孔子东奔西跑的努力没有达到统治天下的目的,虽然他所期待的凤鸟没有飞起来,但是经过他的考证,从殷周以来的诗、书、礼、乐终于从残缺中恢复了过来。但是自从孔子在洙水和泗水之间设坛讲学的事业停止之后,就再也没有听到什么消息了。世道每况愈下,以至于出现了疯狂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把诗书烧成灰烬。

好在西汉初年,有几个老儒生,比如傅盛,勤于教授六经。但是为什么在世人离世后,没有人喜欢和亲近六经?现在有些人也像孔子一样,整天在车里跑来跑去,却没有人来礼遇。

最后,我突然转向喝酒。在这样一个绝望的世界里,我能说什么,做什么?我必须以一种好的方式喝酒,才能对得起我戴在头上过滤酒的葛藤毛巾。陶渊明写了二十首饮酒诗,这是最后一首。这组诗是酒后直言,谈谈自己对历史、现实、人生的感受和看法。因为酒后直白,难免有谬误。“但仇恨更荒谬,所以请原谅我。”这是二十首饮酒诗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