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感动中国的舍己为人的故事。
朱和放弃了安逸的退休生活,到偏远山区支教9年,省吃俭用为学校筹集教材,改善教学条件。
朱夫妇走遍了贵州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桂阳市孟关乡。尖山苗寨小学是他们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学校。尖山有贵州“小西藏”之称,海拔1,300多米,村里70多户人家。
这个由村民扛着石头建起来的袖珍小学,只有一个代课老师。两间教室只有窗洞,没有窗框。本来学校只开语文和数学课。朱和他的妻子到达后,他们重新安排了苗寨孩子们的课程,增加了英语、体育和音乐。
因为师资短缺,两位老人成了学校教学活动的“顶梁柱”。早上7点到下午5点,课程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他们说:“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是我们最幸福的事。”
2008年,夫妻俩再次来到贵州支教。在遵义龙坪镇某村支教时,夫妻俩还为学校筹集了300多万元,87台电脑,电教室全部设施,1000多册图书。
2010年,夫妻俩来到遵义县龙坪镇,住在不到10平米的小房子里。两位老人生活依然节俭,把省下来的钱都花在了教书上。
与此同时,两人为当地的孩子们收集了各种文具和书籍,筹集了220多万元,不仅建了学生食堂,还建了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
由于教学区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加上年龄越来越大,孙丽娜的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视力只有0.04。2014朱突发脑溢血,因抢救及时脱离生命危险。
2.张
1987年6月,张利用出差之机,将“无锡市汉昌路1439号”养殖土鳖虫所得收入1000元捐赠给祝塘镇党委,并附言“交正在建设中的祝塘镇敬老院,以示敬老”这是他第一次以“炎黄”的名义送钱。
当时100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员工两年的工资。张并不富裕。退休后,他的月收入不到1000元,其中包括78元养老金和500元失地农民补贴。他的妻子是一名教师,仍然有一些养老金。夫妻俩一直节衣缩食,至今仍住在老房子里。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黄艳”或“黄”从无锡、张家港、上海等地邮局向祝塘敬老院、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革命老区、自然灾害区和中西部贫困地区捐款捐物。?
无论希望小学还是养老院,还是地震灾区,都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他每年以“炎黄”为笔名,从异地给敬老院、希望小学、地震灾区寄钱,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捐物,资助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多次缴纳特殊党费。数额巨大,因为没有参照物,很难统计。
3.木拉提·西日甫江
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时,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任卧底和翻译。从警14以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恐怖犯罪第一线,用鲜血和行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沙漠中的“猎鹰”。
2014年4月,木拉提得到重要情报,一伙藏匿在和田农村的恐怖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量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
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反侦查意识极强,布置了大量机关,并在制爆窝点内及周边预埋了遥控炸药。一旦事件曝光,他们打算和警察一起死。
情况很紧急。穆拉提和他的同志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他们果断行动,击毙歹徒。现场发现200多枚成品和半成品自制炸弹,包括汽油弹和杀伤力巨大的自杀式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最前沿。面对艰巨繁重、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破获暴力恐怖活动。
4.朱晓辉
朱晓辉的父亲在2002年患了弥漫性脑梗塞,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地照顾他的父亲,朱晓辉辞去了他在报社的工作。
为了给父亲治病,朱晓辉卖了房子,欠了一屁股债。因为她不堪重负,朱晓辉的丈夫离开了她和她的孩子。朱父女在小区车库落户,一住就是13年。
朱晓辉曾经是一位诗人,他的诗在全国获得了许多奖项。在他父亲生病之前,朱晓辉喜欢阅读和写诗。现在朱晓辉读更多的关于医疗保健和养生的书。
患病后,老人陷入瘫痪,腿脚不方便,大小便无法控制。朱晓辉几乎每天都擦洗身体。在她的精心护理下,老人卧床13年,没有褥疮。然而,多年的努力让42岁的她已经满头白发。?
朱晓辉和老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疗的费用攒不下来,朱晓辉只能去菜市场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就以米饭配咸菜过日子。
尽管生活环境艰苦,朱晓辉一直努力让父亲的生活更舒适。这位老人经常哭,因为他非常爱他的女儿。
除了照顾父亲的日常生活,朱晓辉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做家教。朱晓辉感谢别人的帮助,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的人。
5.石昌旭
1974卫校毕业后,他走上了麻风病防治的岗位。独立诊治新发和复发麻风病人300余例,矫正康复手术100余例,从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在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时,他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风病防治的普及知识,在全县医疗单位进行了近百场皮肤病防治知识讲座。
肖庆福和麻风病打交道已经40年了。于都县黄林乡安背康复村是一个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麻风村。在村里,肖庆福既想当医生又想当护士,无论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做饭,他都是一个人在做。
他给病人打针,上药,清洗溃烂的伤口,照顾眼睛、手、脚畸形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擦身体,时刻牢记治疗麻风病人的责任,从不抱怨。
百度百科-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