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由来是什么?
重阳节源于对天象的崇拜,始于古代,传于西汉,盛于唐以后。根据现有史料和考证,在古代,有季秋祭天祭祖的活动;据鲁《春秋》记载,古人在九月庄稼丰收的时候,要祭祀天帝和祖先,以答谢天帝和祖先的恩情。这是重阳节作为秋收祭祀活动的最初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杂糅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流传至今。重阳祭祖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古老民俗。重阳节、除夕、清明节和七月三十日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4][5][6][7][8]
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重阳节是各种民俗的混合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间观念中,“九”是数字中最大的数字,有长寿之意,寄托着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愿。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10]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2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农历九月初九为老人节。[11]
中文名
重阳节
外国名字
重阳节
另一个名字
老人节、重阳节、登高节、祭祖节、重阳节、晒太阳节、敬老节、重阳节等。
节日时间
农历九月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快的
航行
历史沿革民俗文献记载神话传说。
节日可追溯性
节日名称
入选影片列表显示了民俗文化“重阳节”的知识,你不知道的都在这里。
01:02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
71次播放| 10个视频
重阳节
“重阳”之名的由来,因古书《易经》中“阳为九”而得名。在《易经》中,“六”定义为阴数,“九”定义为阳数,“极数”表示天的高度是“九倍”。“九”是老阳,也就是阳极数。两个阳极号合在一起,九九统一,一元起步,万象更新。所以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吉日。古代有饮酒祈福长寿的习俗。九月初九,日与月均在初九相遇,意为“二九之重”,故称“重九”,同时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九”。明代张岱写《夜航》:“九为阳数,其日与月重合,故称‘重阳’。”[13][14][15][16]
重阳节
祖先节
重阳节、除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月三十日都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重大节日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和农业文明,非常重视祖先的经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敬祖先的观念,有逢年过节祭祀祖先以示孝顺、不忘根的习俗。[17][18]
登高节
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所以也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和古人对山的崇拜。登高也是源于自然界的节气,重阳节登高对应的是古代人阳春三月的春游。[19]
敬老日
在现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的新含义。因为“九”是数字中最大的数字,九是经久不衰的谐音,所以九上九,九上九,包含了很长很长很高贵的比喻在里面。在民间观念中,由于“九”是数中最大的数,而“九九”与“久”又是谐音,所以被赋予了长生不老、长命百岁、健康长寿的含义。[17][7]
孝道和中华美德滋润人心。
起源
收获祭品献给天堂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据传说,重阳是元帝的开悟日。现存关于重阳节活动的文字记载见于《吕春秋·秋吉纪》:“九月,命家宰,备耕,引五种要领。藏帝书收于圣仓,唯敬。是日,大皇帝,我尝祭告天子。”可见当时是有在九月庄稼秋收时祭祀神和祖先以感谢神和祖先恩情的活动。这是古代重阳节作为祭祀活动的原始形式。与此同时,还有大型的餐饮活动,这是从先秦时期庆祝丰收的宴会发展而来的。对神和祖先的崇拜,长寿,宴会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4][20][21]
重阳节
向“火”献祭(心宿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祭祀“火”的仪式。“火”(心宿二)是古人用来确定季节生产和季节生活的标志的时间坐标。在古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道和位置,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分为28组,俗称“二十八人质”。在东方,角、角、房、心、尾、簸箕构成完整的龙形星象(《黑龙七夜》)。春耕伊始,《黑龙》中的七夜开始在东方夜空中缓缓升起,亮亮的龙头——角梁最先露出;夏天,庄稼生长,黑龙高悬南方夜空七夜;秋天,庄稼丰收,黑龙七夜开始西退;一切都隐藏在冬天,而《黑龙七夜》则隐藏在北方地平线下。到了秋天和季节,火(心宿二)隐退,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长冬天的到来。因此,在秋天和火退的季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告别仪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祀火神的仪式逐渐式微。尽管古代祭祀仪式的情况不为人知,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江南一些地方的重阳(家园火神)祭灶习俗中找到一些古代习俗的痕迹。[13][4]
按十二地支的顺序,古人时代一般用主枝,正月建阴,九月为火仓,火入仓。皇位西北,属洛书干卜之内。秋秋满月的“火”(心宿二),在西北方位的黑龙星前,带着几颗星星退入地下。《易经·干卦》:有了九,你看到的是群龙无首,是吉祥的。传统文化中,秋季重阳节和“大火”退隐,处于干坤之变,甘德苍劲,昆德绵软,是吉祥之事。[22][13]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说一个案例,一种酷刑和与之相关的神仙。
大锤理论的历史
赞273
读两万七
种族发生
古代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古代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现象、历法等人文和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尊德、礼乐文明的深刻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南北方有不同的风俗。先秦时期,各地风俗尚未整合流传,重阳节的活动也鲜有文字记载。现存关于重阳节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春秋·秋吉记》,其中记载了古人在九月祭祀天帝和祖先的活动。“重阳节”的名称在三国时期就有记载。到了魏晋时期,节日气氛渐浓,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并为文人所传唱。到了唐代,它被列为国定假日。在历史延续的过程中,重阳节融合了多种民俗。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伸和丰富。[4][13][23][24][25][26]
重阳节
重阳习俗流行于汉代,这是一个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各地的文化交流使习俗融合传播。汉代作品《西京杂记》载有重阳节求寿的古老习俗。《西京杂记》中记载西汉的朝臣贾说:“九月九日,裴椋吃帐饵,饮菊花酒,云长使人寿。”这是文字资料中对重阳节求寿习俗的最早记载。据说这是受古代巫师(后来的道士)追求长生不老,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此外,战国时期,重阳在一些地方受到重视,但只是宫中的一项活动。[26]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天与钟繇》中描述重阳节:“年至月,忽至九月九。九为阳数,日月相合。是众所周知的,认为适合长久,所以是盛宴。”[27][28]
魏晋时期,节日气氛越来越浓,为文人所传唱。晋代学者陶渊明在《闲散九日》诗的序中说:“我闲散,爱九之名。秋菊满园,却又惆怅,空为九华,惜字如金。”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在魏晋时期,就有赏菊饮酒的习俗。[29][28]
南北朝梁宗谷《荆楚纪年》说:“九月九日,四人共野餐。”[30]
重阳节
在唐代,重阳节被定为官方节日。从此,朝廷和百姓一起庆祝重阳节,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活动。据记载,农历九月初九在唐德宗施立统治时期(780-785年)被正式列为国定假日,重阳节被列为“三节”之一。[13]
在宋代,重阳节更加热闹。《东京梦中华》记录了北宋重阳节的盛况。《武林外传》也记载,南宋朝廷“初八重排九卒”,以备次日大娱。
明清时期,明朝皇宫里的太监和妃子从大年初一开始一起吃花糕,重阳九天皇帝为了庆祝秋志也要去万岁山登高看胜;在清朝,风俗仍然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将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以除邪秽,招财进宝”。[28][16]
在现代,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中国政府将9月9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结合,使这个传统节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节日。2012年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农历九月初九为老人节。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重阳节作为一个具有丰富生活意义的节日代代相传。设宴尊老、祈福长寿的主题逐渐与中国传统的孝道伦理融合,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主题之一。[13][18][31]
如何高调过重阳节?
温石岩
赞52
阅读4007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古人会在这一天爬山、插菊花、戴山茱萸?
历史大学堂
Zan 999+
阅读172000
你知道重阳节的规模吗?学会这些,才能过一个地道的重阳节。
浩然文史
赞268
阅读五万三
民间习俗
民俗活动
总结
在历史延续的过程中,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融合了许多民俗和文化内涵。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旅游赏景、登高望远、观赏菊花、采摘中草药、遍地种植山茱萸、办老年宴、吃重阳糕、用药酒养生、喝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是“晴空升,浊气沉”的季节。地势越高,晴空越聚,于是“重阳节登高赏晴空”就成了民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望远可以达到提神、健身、养病的目的。重阳节,各地都组织老年人爬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很多家庭的年轻一代也会帮助老人去郊区。重阳节有许多民俗活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2][18][33]
重阳节习俗
秋天的太阳
重阳节是赏秋的最佳时节,中国南方的一些山村还保留着“晒秋”的特色。去乡村领略民俗风情,观赏秋日骄阳,已经成为乡村旅游中的一种时尚。“秋日晒太阳”是一种典型的农业习俗现象,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居住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山区的村民。不得不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屋顶和自家的窗台架挂庄稼,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种传统的农业习俗现象。这种村民晒庄稼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渐成为画家和摄影家追求和创作的素材,并创造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晒秋”。[13][16][28]
***8张
高登商丘风情若菱
放风筝
放风筝是中国南方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重阳节的特点是放风筝。光绪《徽州府志》也有记载。[20]在民间传统中,除了爬山,放风筝也是重阳节的一大特色。【34】至于人们为什么要在重阳节放风筝(风筝),除了天高云淡,风轻日亮的气候原因,纸风筝很容易乘风,还有一些说法是介于巫师和女巫之间的,不加思索就相当有趣。传说在重阳节放风筝是为了“放恶运”。风筝飞得越高,它带走的厄运就越多。更何况,要让风筝消失于之外,还需要专门扯断这根线。另一种解释是,在重阳放风筝是“吉祥”和“幸运”的。风筝飞得越好,就越有福气。放风筝的人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而且必须千方百计保护丝线,因为丝线断了,“吉祥”和“幸运”也会随之飘散。[35]
攀登高峰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所以也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和古人对山的崇拜。登高也是源于自然界的节气,重阳节登高对应的是古代人阳春三月的春游。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登高祈福”的习俗。攀登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攀登的地点一般分为爬山、爬楼或爬台。高俗的起源有四:一是古人的崇山;二是来自“清气升浊气沉”的气候;再次,源于攀高的“逆来顺受”;第四,源于附会中一个荒诞的传说“爬山避灾”。[36][1][13][16]
高登崇阳
古代古人崇山,形成了“登高祈福”的习俗。西汉戴胜写《祭礼》:“山川、河流、山谷、丘陵,能发出风云作风雨,见了妖怪,都叫神。”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崇敬又崇拜,“登高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流行。【1】西汉《长安志》记载了人们在九月九日游览汉都。
根据天地日月运行的规律,重阳是“清气升”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