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君逸养生

道光十八年,28岁的曾国藩考中进士,从此步入官场。刚进京时,父亲写信告诉他保护自己的三件事:省力、节欲、饮食。

这“三节”其实就是“三戒”,这也说明曾国藩在当时是有一些不足的。其实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和普通人没多大区别。

他之所以终其一生功成名就,在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等各方面都被后人称道,是因为他正视了原有的缺点,并逐渐克服,成就了人生。谈一谈他的家训,谈一谈他是如何认识人和认识自己的,对我们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曾国藩父亲提出的“三节”,曾国藩后来不仅身体力行,还写进家训,要求后人遵循。

节省劳动力

《黄帝内经》说:“饮食适度,起居有规律,不劳而获。”

曾国藩对此印象深刻。他在家中的信中写道:“节俭、节欲、节食,总被视为休养生息。”

人的所谓“劳动”有两种:体力劳动在身上,脑力劳动在心里。人一定不能闲着,导致体力消耗;不安分的心导致精神疲劳。

曾国藩一直是个勤奋的人。但在养生这件事上,他教育儿孙要“省工”。

省力,不是不用力,而是不强迫自己尽力。学会衡量自己的极限,否则你的身体可能会不堪重负。

易经说:“一阴一阳就是道。”人体的运动就像世界上的阴阳一样,需要平衡和调和。太极之道,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所以阳为主动,阴为静之主。

长期坐立不安会让人疲惫,清闲讨厌工作会让人疲惫。如果你想健康,你必须是动态的和适当的,这样阴和才能和解。

抑制欲望

人想要什么,就会想什么。想多了正是因为人的欲望太强了。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你想要的太多,你得到的就少。最后连内心的平静都会失去。多少人因为贪欲太多自焚,跌入深渊。

曾国藩崇尚道家养生思想,自称“君子、臣”。他说:“存了你的思想,除了你的烦恼,你就可以称之为君子了。”经常走路,你的筋骨不断在动,我就叫部长。”“君意”是修心,“臣劳”是修身。

曾国藩说:“古人忧患之时,正是其道德事业成长之时。其功在于坦坦荡荡,其效在于健。”戒欲不仅能滋养心灵,还能保护身体。

对于一般人来说,禁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我们不能绝对禁止人类所有的欲望,但是一定要有节制。

曾国藩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放纵必然损伤三宝。他说:“只有天天休息,戒淫少思。”让自己安静下来,每天少想一些,心态自然平和。

节制饮食

《易经》卜筮曰:“易,君子饮食宜节制。”单看占卜的意义就不难理解了。饮食控制是按照自然法则保持健康的关键。

曾国藩一直提倡少吃,饮食清淡。他很清楚,脾胃是决定一个人后天体质的基础。

厚糊、肥鱼、大肉会损伤脾胃。所以曾家的日常饮食以素食为主,比如蔬菜。

在饮食方面,曾国藩制定了很多规矩:比如“常吃老米粥治脾虚”,每餐喝粥调和脾胃。再比如“晚上不吃肉,清汤炖一两种菜”,晚饭不吃肉,给肝胆留个休息时间。

《千金方》记载:“一夜饱餐,毁一日之命。”这意味着在晚上吃一顿饱饭实际上减少了一天的寿命。

曾国藩告诫家里的孩子:“晚上的晚饭不是肉,是素的,也适合养生,也节俭。”

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曾国藩的养生之道在一百年前也是非常科学有效的。很多人刻意追求养生,却往往忽略了病从口入,是三分毒。

曾国藩给四弟写信,信中写道:“养生之道,不在多服药,而在饮食。”劝他们不要常年吃药。如果你吃太多的补品,你会经常生病,而不是改善你的健康。保养身体的方法只是调节食欲,进补对人有害无益。

阿清王朝的人朱用纯在他的《家训》中写道:“饮食精致,园菜更珍贵。”只要饮食简洁细致,哪怕只是自家园子里种的蔬菜,味道也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