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一知半解
针灸大家基本都懂,艾灸没几个人懂。其实针灸就是针灸,艾灸就是艾灸。和别人在一起叫针灸。艾灸费时费力。医生通常不想为一个病人浪费这么多时间。有些学院派的学生对艾灸完全不感兴趣,忙着研究老鼠。但是艾灸的效果毋庸置疑。古人说,保命之道,先烧艾,再烧丹药,再烧附子。艾灸用于医疗,如烹饪。——宋斗彩
(我理解这里的丹药是内丹,附子是中药),而且据说是一灸两针三药。说明艾灸很重要。因为针灸很讲究穴位和手法,所以我在这里和有缘的朋友说一下艾灸。我也是学生。姑且说是读书实践的体验吧。
要了解艾灸,就要知道一种植物——艾叶: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的叶子,在春夏之末盛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后使用。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端午节挑艾,挂在门上毒气”的习俗。
艾灸是以艾叶为原料制成艾条,通过不同的燃烧方式作用于穴位的一种治病、防病、保健的方法。艾灸二字,久而火之,不言而喻。
你为什么要找艾蒿?神农氏,甚至炎帝在选拔过程中有过的草也可以用,但是没有艾蒿的味道,方言稳定。性辛,味温苦,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风止痒之功。这个日本人做一个实验,但是外国人很喜欢我们传统的东西。相反,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是不是人的技术太落后了?曾有“家中养艾条,老少皆宜无病”之说,可见艾条对养生大有裨益。
为什么学习?大家看了我的文章都知道,我一直强调“求”要靠“养”。从自己身上求真,而不是身体上的自己,请真诚。是心经中菩萨的“自性”。养是内向,收是收藏,藏是用。不要用意念跳舞,过度看电视上网,那不是为了生病。这也是一种疾病。不管是艾灸,拔罐,刮痧,经络,药物。只是为了辅助五脏六腑的正常工作,经络通畅,气血运行顺畅。根本没有灵丹妙药。凡事都要养着求着。如果有,为什么明朝练丹的皇帝死得那么早?比如拔河:你和病魔拔河,医生喊加油。医生弄断了他的喉咙。你说,医生,请帮我拔出来。省省你的零食吧。没人能做到。佛吃饱了不代表你吃饱了,佛也不会给你吃。佛不横我们,我们自己不吃。艾灸是养身的辅助方法。
怎么说:
有多种形式,包括直接灸(疤痕灸和无疤痕灸)和间接灸(隔姜灸、盐灸、蒜灸)。
我说我们经常用艾条灸。市面上有艾条和药用艾条。艾条由纯艾绒制成,艾条内装有中药。这个应该是对症什么的,比较难。我们会用纯艾条。有时候你会遇到很强的东西,就是用艾草做成金字塔形状的物体,有的像麦粒那么大,有的像莲子那么大。这就是所谓的强者。庄和艾条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艾灸的目的是:最好是把里面的皮肤加热,加热到充满气为止。刚开始不用强求,慢慢体会。功夫是要练的。一般情况下,患者应每天艾灸一次。艾灸后要小心生活,要有性生活。艾灸后喝一杯温水,注意防寒保暖。艾灸重在进补,无病防身,有病提高免疫力,现在也能帮到你。
2.艾灸中应注意的问题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之一。
以艾炷为主要熏蒸灸度来治疗疾病。
一种用烧过的艾条在人体穴位上挂灸的传统中医疗法。
可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疾病。
但是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全神贯注,耐心等待:
施灸时注意思想集中,施灸时不要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伤害皮肤,浪费时间。
对于保健艾灸,要长期坚持,偶尔艾灸达不到预期效果。
2.注意* * *和穴位的准确性:
* * *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 * * *的舒适性和自然性,要根据处方找到正确的部位和穴位,保证艾灸的效果。
3.消防保护:
现代人的衣服很多都是化纤、羽绒等材质,容易燃烧。所以在施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止降火,尤其是用艾条的时候要注意防止艾条翻滚脱落。
艾条灸完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塞入直径略大于艾条直径的瓶中,以利熄灭。
4.注意保暖,防止中暑:
因为艾灸要暴露部分体表,冬天要保暖,夏天天热要防暑,还要注意调节室内温度,打开换气扇,及时交换新鲜空气。
5.为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灸治不当,可能因局部烧伤而生疮,勿破疮。如果已经破了,感染了,及时用消炎药。
6.掌握艾灸的程序:
如果艾灸的穴位多而散,应按照先背部、后胸腹、先头部、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艾灸的时间:
有些病一定要注意艾灸的时间,比如失眠应该是睡前艾灸。饭前和饭后不要空腹施灸。
8.第一次使用艾灸循序渐进:
注意掌握* * *的量,先少量,小剂量,比如用小艾芯,或者艾灸时间较短,强度较小。以后加大剂量。不要从大剂量开始。
9.防晕灸
虽然晕灸很少见,但一旦晕灸,就会出现头晕、目眩、恶心、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等。,甚至会出现昏厥。
晕灸发生后,立即停止灸,平卧静卧,足三里加灸,温和灸约10分钟。
10.注意艾灸温度的调整:
对于皮肤不敏感者或儿童,将食指和中指放在艾灸部位两侧,感知艾灸部位的温度,既不会灼伤皮肤,又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艾灸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1.艾灸前保持冷静,大怒、喜悲后不宜立即施灸。
2.艾灸后要乐观开朗,精心调养,戒* * *,不要过度劳累,清淡素食。
有助于疗效。
3.用艾灸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艾灸是长久的,要有信心长期坚持。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医疗保健,我们必须持之以恒。
4.艾灸可以在上午和下午进行,晴天也不用忌口。失眠晚上艾灸
好多了。
5.艾灸的不良反应,一般没有不良反应,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可以开始艾灸。
可引起发热、乏力、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无所顾忌,继续艾灸。
可以消失。
6.一般艾灸后要避免着凉。秋冬穿得整整齐齐,头上身上出汗之后。
再出去。春夏灸后,也要注意保暖。艾灸当天不要洗澡,以免感冒。
冷。
4.艾灸的正确方法,做艾灸要注意什么?
施灸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待灸穴位或患处,距皮肤约1.5-3 cm,熏烤。鸟啄灸:施灸时,艾条的点燃端不固定在距施灸部位皮肤一定距离处,而是像鸟啄一样上下施灸。此外,还可上下或左右均匀移动或反复施灸。
旋转灸:距离皮肤约1.5-3 cm,艾条在皮肤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施灸时注意思想集中,施灸时不要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伤害皮肤,浪费时间。对于保健艾灸,要长期坚持,偶尔艾灸达不到预期效果。
注意* * *和穴位的准确性:* *一方面要满足艾灸的需要,同时也要注意* * *的舒适性和自然性,根据处方确定部位和穴位,保证艾灸的效果。
扩展数据
循序渐进,第一次使用艾灸要注意掌握量* * *,先少量,小剂量,如使用小艾条,或灸时间较短,强次数较少。以后加大剂量。不要从大剂量开始。
虽然防晕灸很少见,但一旦头晕,就会引起头晕、目眩、恶心、脸色苍白、心慌、出汗等。,甚至昏厥。晕灸发生后,立即停止灸,平卧静卧,足三里加灸,温和灸约10分钟。
艾灸温度的调整:对于皮肤不敏感者或儿童,将食指和中指放在艾灸部位的两侧,感知艾灸部位的温度,不灼伤皮肤,效果良好。
5.艾灸疗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古人对艾灸的顺序有明确的论述。就阴阳而言,例如,千金方耀说,“一切灸法,宜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唐明灸经》也指出:“先灸,后灸;先少灸,后多灸。”这意味着艾灸的一般顺序是: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强壮人数而言,艾灸是先少后多,即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就大小而言,先艾灸小艾炷,再艾灸大艾炷,每次都会增加。
在临床实践中,艾灸要根据病情灵活应用,不能一成不变。同时,艾灸一两个穴位的问题一般没有限制。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洗手或用冷水洗澡。
艾灸后比平时多喝温水(千万不要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就不要艾灸;饥、饱、醉禁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的部位不要艾灸!
手术后体内埋有钢钉或其他东西的人,不要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
非精制艾不能久灸,否则会造成其他后遗症。劣质艾条灸对身体的伤害是极难恢复的:前阴,筋脉聚集的地方,如果艾条杂质太多,就像用火烘春一样,筋脉会变松,表现为起身坐起无力,勃起障碍。
更多艾灸知识可以参考楚医艾条官网,这方面的知识非常详细!
6.艾灸烟雾对肺有影响吗?
艾条艾灸时燃烧会有烟。你认为它是好还是坏?有的人有时候会觉得呛,有的人闻着不舒服,但是有的人认可艾烟,想闻一闻,所以人们对艾烟持有不同的态度,有排斥的,有厌恶的,也有认可的。但是你知道艾烟的作用吗?艾烟是怎么产生的?是干艾草或艾条/艾条加工后燃烧产生的烟?
艾叶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复杂,燃烧后药理作用更强。艾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镁、钠、钾、钙等,燃烧后的艾烟中也含有这些微量元素,可被人体吸收。
艾烟对交感神经有调节作用,被人体吸收后起到镇静作用。现代人压力这么大,每个人都有一种干巴巴的心情。如果你有幸闻到艾烟的味道,你会感到全身放松,有缓解压力的作用。
艾颜含有硒,硒是一种抗癌成分,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力。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孩子每年冬天咳嗽很久,然后经常来闻艾燕,真的很神奇,然后冬天就不咳嗽了。所以艾烟可以平喘止咳。
艾颜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净化空气的功能,可以预防传染病。艾烟的空气净化效果比现代人发明的空气清新剂还要好。
无艾不成灸,无火不成烟,也就是说有艾、有火、有烟才能称为真正的艾灸。(这也是艾灸能表现出来的神奇效果,在于艾条、火和烟。没有艾条,没有火,没有烟,可以叫艾灸。(达不到艾灸的神奇效果)
该香烟的甲醇提取物还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防癌、抗衰老。具有抗真菌作用,艾条熏蒸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艾烟燃烧时,其挥发油会随烟雾挥发。艾叶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如肺炎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和乙型链球菌、奈瑟氏球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福氏志贺氏菌、流感杆菌和变形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艾烟浓度越高,各种病原体的杀伤力越大。
如你所见,艾烟有很多好处,适量的吸收艾烟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因此,对于艾灸产生的艾烟更大的艾条,我们不应该持排斥态度。关注艾灸小技巧,学习艾灸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