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道教是什么关系?
1.不同的起源和传承
道教医生形成于古代。从道教到关公大德道,都是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道教医学是以“道学”和《黄帝内经》为基础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手段,形神兼备而发展起来的“道学”学派。道医是通过道教在宗教活动中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而形成的一套带有宗教色彩或民间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而中医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黄帝内经》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
2.医疗的目的不同
道医的主要目的是净化身心,回归本真;帮助修行者更好的完成修炼成仙的过程。
中医的目的更多的是帮助患者免除痛苦,享受生活。
3.学习医学的不同方法
道医的真传秘传很多,所学一般会由一位大师或玄学老师传下来,内容不会随便公开;
中医可以从通俗的医学书籍中学习和提高,一般没有深奥的部分。
4.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一般是根据体质和器质性。如经络、血气、脏腑,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
道教医生治疗疾病将在形而上的本质和申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在疾病的诊断中,除了存在外感内伤、情志失调、饮食起居之外,还会考虑命运、鬼神、风水等原因。
(也就是说,要看患者发病的原因,是不是有一个不好的时机,就注定了这场灾难?是仇家债主来讨债吗?还是邪灵造成的?还是家宅阴宅风水不好造成的?这些都需要在具体的判断过程中考虑。比如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说,躺在房梁下的床上,会多梦,惊吓,精神压力大。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除了针灸、煎药、金石学、推拿、按摩,道医还要考虑长生、驱邪、风水调理、魅惑等。)
5.治疗的结果是不同的
道医是道教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以医学和一个修行者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来传教的宗教活动。道医通常具有一定水平的特殊感知能力,所以往往能准确诊断,但不能直接告诉病人诊断方法;
道教医生在古代被称为“大医”。孙思邈创始人指出:“凡欲成为大医者,必熟读苏文、甲乙、黄帝针灸经、刘著、十二经脉、三补九候、五脏、表里腧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鹤南、范东阳、张妙、金少等经典。还必须了解阴阳命运、各家之法、乌龟之焚、周易刘仁,并驾轻就熟。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医生,而且你必须仔细阅读这个食谱,思考奇妙的原理,并注意学习,然后才能和那些讲医学的人交谈。你得涉猎群书。是谁呀?不读五经,不知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道古今发生了什么;不读《内经》,不知悲喜之德;如果你不读《庄》和《老》,你就不能在任真从事体育运动,你将被禁止,无论运气好坏。触摸和绘画。至于五行,就要去探究了。如果能从中学习,在医疗上也不会受到阻碍,那就完美了。”
道医以道为本,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更需要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一颗济世的仁心。
“每一个治病的医生,都会富于安神,无欲无求,以大悲心出发,誓救精神之苦。生病的人来求援,不要问他是富是贫,是老是少,是友是妒,是愚是智,是平等,都如亲人之念,不要瞻前顾后,想好想坏,保你一命。”
中医一般不具备特异能力,很多甚至完全否定具有特异能力的诊断方法,完全依靠经验和理论的积累和分析,所以显然有很多错误。
作者:大叔,我是小公举。
来源:知乎。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