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是怎样的体验?
第一,遵循天地运动规律
首先,人自身的活动要遵守自然规律。
《黄帝内经》提出了整体观。其内容如下:一是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次,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人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所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极其密切。大自然按照自己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周而复始。长期生活在这种自然条件下,人类形成了体内气血盛衰、阴阳盛衰的相应变化。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的活动要遵循自然的运行规律,这样人自身才会得到天地的庇佑,健康长寿;违背天地之道,就会得病。
那么,人们在饮食和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天地的法则。
夏天衣服厚,汗就出来了;冷停留在肉的部位之间,起泡就是痛。天冷了就闭了,气和湿都不好。水顺膀胱经而下,为溺,为气。——《灵枢》
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根据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即春夏养元气、长气(杨琪)以适应自然界杨琪逐渐兴起、欣欣向荣的规律,为隐藏的杨琪和成长中的殷琦奠定基础,不宜宣泄过多或内冷过盛而伤害杨琪;秋冬季节要保持气(殷琦)的收藏和贮藏,以适应自然界中逐渐产生和繁盛的规律,为来年的生长打下基础,不可耗精伤。
然而,也有不同之处。如果人体是阴阳体质强的人,就要区别对待。“阳虚”即冬病夏补;“阴虚”就是夏病冬补。
第三,四次调整
只有适应四季生长和收藏的规律养生,才能增强五脏六腑的适应性,达到内外环境的统一。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就会伤及五脏之气,削弱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至于怎么调养?除了日常生活,还要特别注意精神意志的调节。此外,根据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的目的也是为了补充人体真气。
从根本上说,人类疾病的本质是阴阳失调,是阴阳和谐受损的恶果。如果阴阳的运动是适度的、有序的、适时的、和谐的,那么阴阳的对立就是统一的;如果阴阳运动失序、不合时、失序、错位,就会失去和谐,阴阳就会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