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克隆的信息

关于克隆的信息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来说就是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是克隆不同于无性繁殖。无性生殖是指没有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只有一种生物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繁殖方式有孢子繁殖、出芽繁殖和分裂繁殖。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分层或嫁接产生新的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羊、猴、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无法无性繁殖的。科学家把人工基因操纵动物繁殖的过程称为克隆,这种生物技术称为克隆技术。

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将一个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一个没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通过微电流刺激使两个细胞融合为一,再促使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将其植入动物的子宫,使动物怀孕,然后就可以诞生与细胞供体基因相同的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无性动物后代的基因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它只需要从动物体内提取单个细胞,通过人工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然后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繁殖出新的个体。这种用单细胞培养的克隆动物具有与单细胞供体完全相同的特征,是单细胞供体的“复制品”。英国和美国俄勒冈州的科学家相继培育出“克隆羊”和“克隆猴”。克隆技术的成功被称为“历史性事件和科学创举”。甚至有人认为克隆技术可以和当年原子弹的问世相提并论。

克隆技术可以用来生产“克隆人”和“复制人”,这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克隆对人类来说是悲是喜,是祸是福?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一分为二。克隆技术也是如此。如果用克隆技术来“复制”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即使用来“复制”普通人,也会带来一系列伦理问题。如果将克隆技术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将使优良家畜品种的培育和繁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将克隆技术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就极有可能攻克癌症、艾滋病等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顽疾。克隆技术和原子能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剑柄在人类手中。人类应该采取联合行动,避免“克隆人”的出现,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社会。

克隆技术的研究现状

第一,克隆的早期研究

单词clone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作为名词,c1one通常被翻译为无性克隆。同一克隆体中所有成员的遗传组成是完全相同的,除非有突变。自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克隆在自然界早已存在。比如同卵双胞胎其实就是克隆。而自然哺乳动物克隆发生率极低,成员数量少(一般为两个),缺乏目的性,很少能用于造福人类。因此,人们开始探索人工方法来生产高等动物克隆体。这样,克隆一词开始作为动词来指代人工培育克隆动物的行为。

目前,生产哺乳动物克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胚胎分割和核移植。各国科学家培育的克隆羊多莉和各种克隆动物后来都采用了核移植技术。所谓核移植,是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和细胞融合,将胚胎或成年动物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重新形成胚胎并使其成熟的过程。与胚胎分割技术不同,核移植技术,尤其是连续核移植技术,可以产生无限个遗传相同的个体。由于核移植是生产克隆动物的有效方法,人们通常称之为动物克隆技术。

通过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想法最早是由汉斯·斯皮曼在1938年提出的。他称之为“奇怪的实验”,即从发育中的胚胎(成熟或未成熟的胚胎)中取出细胞核,移植到卵子中。这种想法是现在克隆动物的基本方式。

从1952开始,科学家首先用青蛙进行核移植克隆实验,先后获得蝌蚪和成年青蛙。65438-0963年,我国童第周教授领导的科研组首次以金鱼为材料研究了鱼类胚胎的核移植技术,并取得成功。

哺乳动物胚胎核移植研究的第一项成果是在1981年取得的——卡尔·伊尔门泽和彼得·霍普利用小鼠胚胎细胞培养正常小鼠。1984年,Steen Willadsen用取自绵羊的未成熟胚胎细胞克隆了一只活产的绵羊。后来又有人用牛、猪、山羊、兔子、猕猴等各种动物重复他的实验方法。1989年,威拉德森获得了连续核移植的第二代克隆牛。在1994年,尼尔·菲尔斯特从一个至少有120个细胞的晚期胚胎中克隆出了牛。到1995,主要哺乳动物胚胎核移植成功,包括冷冻和体外产生的胚胎;也尝试过胚胎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的核移植实验。然而,直到1995,成年动物的分化细胞核移植仍未成功。

二、“多莉”克隆羊的意义和反响

以上事实表明,在1997年2月,罗斯林研究所威尔穆特博士的科研组宣布成功培育体细胞克隆羊“多莉”之前,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事实上,克隆多莉在核移植技术中遵循了胚胎核移植的全过程,但这并不能降低多莉的意义,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只通过体细胞核移植出生的动物,是克隆技术领域的一大突破。这个巨大的进步意味着:从理论上证明了分化后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就像植物细胞一样,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在分化过程中不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实践证明,利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是可行的,可以用无数相同的细胞作为核移植的供体,并在这些供体细胞与卵细胞融合之前对其进行一系列复杂的遗传操作,从而为繁殖优良的动物品种和大规模生产转基因动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理论上,使用同样的方法,人们可以复制“克隆人”,也就是说科幻小说中的独裁者完全有可能克隆自己。因此,“多莉”的诞生在全世界科学界、政界乃至宗教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克隆人所衍生的道德问题的讨论。各国政府和民众纷纷反应:克隆人类是违反伦理的。尽管如此,克隆技术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促使科学家们加快研究速度,从而将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推向高潮。

三、近三年克隆研究的重要成果

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全世界掀起了克隆研究的热潮。随后,关于克隆动物的报道接连不断。1997年3月,也就是多莉出生后的1个月,美国、中国、中国台湾省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分别公布了他们成功克隆出猴子、猪和牛的消息。但都是用胚胎细胞进行克隆,意义无法与多莉相比。同年7月,罗斯林研究所和PPL公司宣布,世界上第一只带有人类基因的转基因绵羊“波利”已经从转基因胎儿成纤维细胞中克隆出来。这一成果显示了克隆技术在培育转基因动物方面的巨大应用价值。

7月,1998,Wakayama,夏威夷大学报道,从小鼠卵丘细胞中克隆出27只存活的小鼠,其中7只是克隆小鼠的后代,这是继多莉之后的第二批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后代。此外,和歌山等人采用了不同于多莉的相对简单、成功率高的新克隆技术,并以大学所在地命名为“檀香山技术”。

从那以后,美国、法国、荷兰和韩国的科学家也报告了体细胞克隆牛的成功。日本科学家的研究热情尤其惊人。7月1998至4月1999,东京农业大学,冯静恩大学,家畜改良企业集团,地方家畜试验场(石川县,大分县,鹿儿岛县等)和私营企业(如日本最大的乳品公司银雪乳业等。)报道说他们用的是牛耳朵和臀部肌肉。到1999年底,世界上已经成功诞生了六类细胞——胎儿成纤维细胞、乳腺细胞、卵丘细胞、输卵管/子宫上皮细胞、肌肉细胞和耳皮肤细胞——的体细胞克隆后代。

2000年6月,中国西北A&F大学用成年山羊体细胞克隆了两只“克隆羊”,但其中一只因为呼吸系统发育不良而夭折。据介绍,该研究小组采用的克隆技术与多莉的克隆技术完全不同,这表明中国科学家也掌握了体细胞克隆的前沿技术。

不同物种间的核移植实验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1998,1年6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成功克隆了猪、牛、羊、鼠、猕猴五种哺乳动物的胚胎。研究结果表明,一个物种的未受精卵可以与许多动物的成熟细胞核结合。虽然这些胚胎流产了,但它对异种克隆的可能性作了有益的尝试。1999年,美国科学家从牛卵中克隆出了珍稀动物盘羊的胚胎。中国科学家还从兔卵中克隆出了大熊猫的早期胚胎,这表明克隆技术可能成为保护和拯救濒危动物的新途径。

四、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

克隆技术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1)培育优良品种,生产实验动物;(2)生产转基因动物;(3)生产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的人胚胎干细胞;(4)濒危动物物种的繁殖,动物物种资源的保存和传播。转基因动物和胚胎干细胞的生产简述如下。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是动物生物工程领域最具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课题之一。转基因动物可用作医学器官移植的供体,用作生物反应器,以及用于家畜的遗传改良和疾病实验模型的建立。然而,目前转基因动物的实际应用并不多。除了单个基因修饰的转基因小鼠的医学模型,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蛋白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至今已超过10年。但目前全世界只有2种药物进入III期临床试验,5 ~ 6种药物进入II期临床试验。然而,其农艺性状已被改良并可用于家畜生产的转基因家畜品系尚未诞生。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效率低,定点整合困难导致的成本高和调控失败,转基因动物有性繁殖后代的遗传性状分离,难以保持祖先的优异胜利,是当今制约转基因动物实用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为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为快速放大转基因动物产生的种质创新效应提供了技术可能。利用简单的体细胞转染技术转移目的基因,可以避免家畜生殖细胞的困难和低效。同时,该转基因细胞系可用于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转基因整合预检验和性别预选择。核移植前,将目的外源基因和标记基因(如LagZ基因和新霉素抗生素基因)的融合基因导入培养的体细胞,然后通过标记基因的表达筛选转基因阳性细胞及其克隆,再将该阳性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理论上,最终生产出来的动物应该是100%阳性的转基因动物。通过该方法,Schnieke等人(Bio Report,1997)已成功获得6只转基因绵羊,其中3只具有人凝血因子IX基因和标记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3只具有标记基因,目的外源基因整合率高达50%。奇贝利(Science,1997)也通过核移植的方法获得了三头转基因牛,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可见,当今动物克隆技术最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就是研发高附加值的转基因克隆动物。

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所有成体细胞类型的潜力。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诱导各种干细胞分化成特定的组织类型,以取代体内那些受损的组织,例如将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科学家已经能够将猪es细胞转化为跳动的心肌细胞,将人ES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将小鼠ES细胞转化为内胚层细胞。这些结果为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开辟了道路。目前,科学家已经成功分离出人类的es细胞(Thomson et al. 1998,Science),体细胞克隆技术为生产患者自身的ES细胞提供了可能。将患者的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形成重组胚胎,在体外培养成囊胚,然后从囊胚中分离es细胞,将获得的ES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的细胞类型(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用于替代治疗。这种核移植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治疗干细胞,而不是获得克隆个体,科学家称之为“治疗性克隆”。

克隆技术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为研究配子和胚胎发生、细胞和组织分化、基因表达调控、核质互作等机制提供了工具。

动词 (verb的缩写)克隆技术中的问题

克隆技术虽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离产业化还很远。克隆技术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理论和技术上还不成熟。在理论上,通过分化的体细胞克隆(细胞核中所有或大部分基因被关闭,细胞重新获得全能性的过程)进行遗传物质重编程的机制尚不清楚。克隆动物是否会记住供体细胞的年龄,克隆动物的连续后代是否会积累突变基因,细胞质线粒体在克隆过程中发挥的遗传作用等问题都没有解决。

在实践中,克隆动物的成功率仍然很低。在培育多莉的实验中,威尔穆特的研究小组将277个卵子与移植的细胞核融合,只获得了一只活羊多莉,成功率仅为0.36%。同时,胚胎成纤维细胞和胚胎细胞的克隆成功率分别只有65,438±0.7%和65,438±0.5%。36866.88868688666

此外,一些出生的个体表现出生理或免疫缺陷。以克隆牛为例,日本、法国等国家培育的许多克隆牛在出生后两个月内死亡;到2000年2月,日本已经诞生了121头体细胞克隆牛,但存活下来的只有64头。结果表明,部分犊牛胎盘功能不完善,血液中氧含量和生长因子浓度低于正常水平。部分犊牛胸腺、脾脏、淋巴腺发育不正常;克隆动物的胎儿一般倾向于比普通动物发育更快,这可能是死亡的原因。

甚至连发育正常的多莉也被发现有早衰的迹象。染色体的末端叫做端粒,决定了细胞可以分裂的次数: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当端粒耗尽时,细胞就失去了分裂的能力。1998年,科学家发现多莉的细胞端粒比正常人短,也就是说,它的细胞处于更加衰老的状态。当时认为这可能是由成年绵羊细胞克隆多莉,使其细胞带有成年细胞的印记所致。然而,这种解释现在受到质疑。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医生罗伯特·兰扎(Robert Lanza)用培养的衰老细胞克隆了牛,得到了6头小牛。出生5 ~ 10个月后,发现这些克隆牛的端粒比同龄普通犊牛的端粒长,有的甚至比普通新生犊牛的端粒还长。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这种现象与多莉的情况不同。然而,这项实验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克隆过程可以改变成熟细胞的分子钟,使其“返老还童”。这种变化对克隆动物寿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除了上述理论和技术障碍之外,克隆技术的伦理影响(特别是它在人类胚胎中的应用)以及公众对它的强烈反应也限制了它的应用。然而,近年来克隆技术的发展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甘落后,没有人放弃对克隆技术的研究。在这一点上,英国政府的态度很有代表性。1997年2月结束后不到1个月,英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关于克隆技术的专题报告,表明英国政府将重新考虑这一决定,认为盲目禁止这一研究并不明智。关键是建立一定的规范,用它来造福人类。

答辩人:总督☆总督-试用期第1级3-7 20:59。

一.克隆的概念

众所周知,生物的繁衍是通过繁衍来完成的。生物繁殖有两种方式:一种叫有性繁殖,一种叫无性繁殖。

有性生殖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融合发育成后代的一种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不通过雌雄同体的生殖细胞结合,而是通过生物本身的分裂繁殖或其体细胞的生长发育形成个体。无性繁殖多见于植物和一些动物(如单细胞动物和低等动物)。

克隆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来源于希腊语klon,意为幼苗或小枝,指一些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增加了很多,比如一个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产生的一组细胞;由“亲代”序列产生的DNA序列,等等。一句话,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繁殖,从一个细胞或个体中获得基因完全相同的细胞群或个体群。

中国著名经典《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只要从嘴里拔一根头发,吹一个童话,就能“变身”很多孙悟空。因为手指上拉一根手指必然带来一群细胞,而这群细胞可以培养出一群同样的孙盛达。这也属于无性繁殖。只不过孙的技能很高,可以在瞬间“克隆”出上千个自己。简而言之,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也就是“复制”和“复制”。

第二,植物克隆

无性生殖(克隆)本来就是一种低级的生殖方式。生物进化水平越低,越有可能采用这种繁殖方式,进化水平越高,越不可能采用这种繁殖方式。因为低等生物,比如微生物,是通过自我分裂来繁殖的,分裂后的后代的遗传物质和它们的父母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微生物没有“个体”,它们也没有死亡。虽然严格意义上微生物的亲代和后代还是有一些差异的,但是因为它们的外部营养环境还是会有所不同,从高等动物的角度来看,这种差异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在这种差异可以忽略的情况下,人们可以说自己对微生物是不朽的。死亡是生物进化到更高阶段的产物。生物医学研究中通过克隆技术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或癌细胞,也称为“永生化细胞系”,即这些细胞是“永生的”。

生物医学研究已进入微观层面,利用克隆技术培育正常或异常细胞的永生细胞系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科学界和医学界的重视。在农业上,人们已经用扦插、压条等方法培育出适合人类需求的植物。在畜牧业方面,各国都在进行克隆技术的研究,以生产更多的优良动物。但是,在高等生物中,从一个成年人的体细胞发育成一个成年人,是克隆技术的一大发展。

多年前,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高速搅拌成熟的胡萝卜,获得单一的胡萝卜细胞,然后将这些单细胞放入生长培养基中,培养出基因相同的胡萝卜。这个实验证实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所谓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是指植物的每一个细胞,包括体细胞,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力。

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已经在植物界得到了广泛的证明。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体外人工培养,从植物的任何活细胞、组织和器官中获得一个完整的植物,并产生许多植物。这项技术被称为组织培养。它已被用于工业化生产花卉和农作物(如甘蔗)的试管苗。

第三,动物克隆的过程

动物无性繁殖的研究一直是科学家探索的课题。因为人类千百年来一直通过有性繁殖来培育家畜品种,结果是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个体或群体。他们比普通个体更能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比如一只产奶量特别高的牛,一群产毛量特别高的羊,一匹获奖的赛马或者一只优秀的警犬。但有性生殖的后代表现不一定和父母一样,有的甚至比父母更差。原因是卵子或精子只携带构成亲本的任何一半等位基因,而等位基因几乎可以有无限的组合,所以会产生不同的后代。兄弟姐妹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差异很大,因为要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型是极其困难的。

所以很难通过有性生殖来维持一个表现型。如果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表型,比如一只产奶量高的奶牛,那么通过无性繁殖来维持、扩大和繁殖这种表型,即产生许多遗传上完全相同的个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显然是有价值的。

卵细胞被培养成成体。

1951 ~ 1959年,我国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朱贤用直径为10 ~ 13um的玻璃针刺激蟾蜍的卵细胞,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25只成年蟾蜍,即无父蟾蜍。他们最多能活8个月。

生殖细胞用于上述实验。可以通过培养体细胞来获得动物的身体吗?也就是植物细胞有全能性,动物细胞也有吗?毫无疑问,每一个动物细胞,包括体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本物种的基因,但是将体细胞直接培养成动物成体还没有成功。为了证明动物细胞是全能性的,生物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核移植实验。

2.核转移试验

1939年,科学家在变形虫中进行了第一次核移植实验。他们将细胞核移入同种去核阿米巴中,结果重组阿米巴可以生长繁殖。

从1963开始,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进行了大量的鱼类细胞核移植实验。1980年,他们以鲤鱼胚泡核为供体核,以鲫鱼未受精卵去核成熟卵为受体,移植卵有2.7%发育成成鱼。鲤鱼、鲫鱼核移植鱼的主要性状与鲤鱼相同,但椎骨数量与鲫鱼相同,侧鳞数量介于这两种鱼之间。这种细胞工程鱼的生长速度比鲤鱼快22%,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

1966年,科学家用两栖动物非洲爪蟾进行了核移植实验。他们将蝌蚪的肠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去核的卵中,结果1.5%的重组细胞发育成了成体。他们的实验首次证明了动物体细胞是全能性的,但在哺乳动物体细胞中还没有得到证明。

13.用胚胎细胞克隆哺乳动物。

1986年,英国科学家用绵羊的8细胞胚胎细胞(8细胞胚胎之前的细胞可以表现出全能性)作为供体细胞,用绵羊的卵细胞作为供体细胞。结果,重组细胞可以发育成绵羊成体,然后从胚胎细胞中克隆出牛、小鼠、兔子和猴子等动物。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实验不是复制公绵羊或母羊,而是复制它们的后代,所以实验还是有一些不足或缺陷的。

在我国,哺乳动物是从胚胎细胞中克隆出来的,80年代后期,又克隆出来了。绵羊由西北农业大学和江苏农学院在1991克隆。1993,中国科学院发展研究所和扬州大学农学院克隆山羊。1995华南师范大学和广西农业大学克隆牛。此外,湖南医学院还克隆了老鼠。然而,从胚胎细胞以外的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是由英国科学家威尔穆特发起的。

第四,“多莉”的诞生

“多莉”是世界上第一只利用体细胞——乳腺上皮细胞,通过核移植技术,在复杂的人工操作下,获得的一只小绵羊。操作过程如下:

1.从苏格兰黑脸母羊(一种绵羊)身上取出卵子,吮吸卵子的遗传物质,使之成为只有细胞质的卵子。

乳腺上皮细胞取自妊娠晚期的母羊(B羊),体外培养3-6代。这些细胞用药物处理,以控制它们的发展,并使它们处于静止期。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然后将静息细胞作为供体细胞。

13.将供体细胞引入卵子的透明带腔。然后,通过电脉冲刺激将供体细胞和卵子融合以形成重建的卵子。

将重构卵移植到黑脸母羊(羊C)的输卵管内,之前结扎了羊C的输卵管,使胚胎无法进入子宫。c羊在体内起到培养胚胎的作用,称为中间受体。

将重构卵转入C羊输卵管后6天,将胚胎冲出输卵管,选择正常发育至桑葚期和囊胚期的胚胎。

6.将1-3桑椹胚或囊胚移植到苏格兰黑面羊(丁羊)的子宫内。胚胎移植到子宫后,继续发育,最后产下多莉。这只母羊被称为“代孕母亲”

在该项目中使用了大约434个卵,并且获得了277个重构卵。移植入中间受体后6天,冲出胚胎247枚,其中29枚(11.7%)发育为桑椹胚和囊胚。将29个胚胎移植给13个代孕妈妈,最终诞生了1只多莉,产羔率仅为3.4%。如果按重建蛋数计算,产羔率不到4 ‰。可见这项技术还有待提高。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绵羊克隆技术还没有完全复制,去核卵的细胞质中也会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这些遗传物质在胚胎发育中也能起到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胞质基因也是DNA片段,其载体主要是一些细胞器,如质体、线粒体等。细胞质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是独立的,一般不受核基因的干扰。与核基因相比,虽然细胞核包含了99.9%的遗传信息,但个体性状的表达仍会受到卵子细胞质的影响。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多莉”羊并不是完全的复制品。因为“多莉”只是孤独的一只,所以有人认为“多莉”是克隆动物的说法并不准确。虽然目前只获得了1“多莉”,但这是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成就。

动词 (verb的缩写)克隆技术的意义和经济价值

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推动的:金属制造和改良的农业使文明脱离了石器时代;19世纪的工业革命导致了大机器和大城市的兴起;20世纪,物理学被加冕。物理学家分裂原子,揭示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奇妙世界,开发利用了小硅片。他们通过原子弹、晶体管、激光和微芯片改变了世界。现在,许多专家认为人类已经准备好迎接未来新一轮的科技发展浪潮。正如莱斯大学化学家、1996诺奖得主罗伯特·柯尔所说,“现在是物理和化学的世纪,但下一个世纪显然将是生物学的世纪。”许多科学家认为,随着克隆羊多利的诞生,生物学的世纪已经提前到来。

克隆技术的突破震惊了世界。人们担心人类的自我复制,却往往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应用和意义。实际上,它在基础生命科学、医学和家庭科学的研究和生产中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在未来5 ~ 20年内,它将逐渐形成并引起一场新的世界性生物技术产业革命。

1.在基础生命科学中,对基因功能的研究已在少数动物中进行,如小鼠,现在在许多动物中也能实现,有助于更清楚地揭示基因功能和生命本质;为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发育的全能性以及核质关系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还可以克隆各种濒危动物,比如大熊猫、金丝猴,甚至白暨豚。

在医学上,可以为医学科研提供核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实验动物,有利于医学家研究尚未找到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揭示发病机理;去分化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抗衰老及其机制的研究。

3.在农业科学上,可以快速培育和繁殖抗病力强、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动物;我们可以研究动物的发病机理,寻求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

不及物动词如何迎接“克隆时代”的挑战

克隆技术的成功,标志着“复制”哺乳动物的最后一道技术障碍被打破。这样一来,理论上就有可能复制人类了。因此,克隆技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也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项技术一旦应用到人类身上,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1.人类已经从有性生殖回归到无性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