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

在国学成语中不难发现很多关于动物的成语。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有很多东西值得向它们学习。

下面重点介绍一些关于动物的成语和故事。在许多动物习语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动物的习性,还可以了解一些做人的道理。

“迟做总比不做好”的典故1

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发现一只羊不见了。仔细一查,原来羊圈上有个洞。晚上,狼进来带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赶紧把羊圈修好,把洞堵上!”这个人拒绝接受建议,说:“羊已经丢了,为什么还要建羊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另一只羊不见了。

原来,狼又从洞里钻进来,叼走了另一只羊。他后悔没有听邻居的劝告,于是赶紧把洞堵上,把羊圈修好了。从此,狼再也不能进羊圈抢羊了。

《等兔子》典故二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了君王治理人民,建立适当的政策和设施是适时的。不要盲从古代的法律,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是好的,而不管这些政策是否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有一天,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正在种田的时候,看见一只兔子跑了过来。兔子大概是太害怕了,没注意前面,就撞到了树上,脖子断了,农夫白得了兔子。

他想,如果将来能用这种方式获得兔子,就不用努力了。于是,他扔掉农具,每天在树下等兔子上门。结果他从此再没得到过什么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了整个宋朝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治国,像这种守兔人,根本就白费劲。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为“守株待兔”,用来形容墨守成规,也用来形容想不劳而获,或者等待目标自我交付。

“造虎”典故三

从前,在某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的老虎。有一天,它感到非常难过,因为没有食物来满足它的饥饿。所以它走出洞穴,去附近的山野寻找食物。

就在这时,老虎看见一个人沿着山腰走,就向他猛扑过去,杀死了他,吃光了他的肉。但是老虎并不满足。它执着于那个人的鬼魂,坚持要找另一个人让它享受。否则,它不会让那个人的鬼魂自由。被老虎抓到的鬼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给老虎当向导,四处寻找,终于遇到了第二个人。这个时候,鬼其实是为了尽快摆脱自己而帮助老虎犯罪的。他先走过去迷惑他遇到的新的人,然后解开那个人的皮带,脱下他的衣服,让老虎更容易吃东西。这种帮老虎吃人的鬼叫鬼。根据这个传说,后人把帮助坏人做危害世界的事称为“命运多舛”。来源《郑子通听雨》

叶公·龙浩的典故四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的人,字高。他是叶底县尹,自称,大家都叫他高。叶公以他对龙的爱好而闻名。他不仅在自己的剑和凿子上刻龙,还在家里的门窗梁柱上刻龙,甚至在墙上画龙。天堂里的天龙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好的龙族,非常感动,决定下凡感谢叶公。

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一天,叶公正在家里午睡,突然下起了暴风雨。叶公在我的梦里被唤醒了。他赶紧起身关上窗户,没想到天龙把头探出窗外,把叶公吓得魂飞魄散。当他转身逃进房间时,他看到一条巨大的龙尾巴躺在他面前。

叶公无处可逃,他非常害怕,脸色苍白,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天龙看着晕倒在地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失望地飞回了天堂。事实上,叶公并不真的喜欢龙,但他只是喜欢看起来像龙的东西。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看似喜欢某样东西,实则怕得要死的人。

后来,人们用“叶公·龙浩”来形容那些看似喜欢某事,但实际上并不喜欢的人或事。

鸡犬升天典故5

西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淮南王爵位。

淮南王刘安读了很多书,却迷上了道家的书。成仙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于是他四处寻找有仙术的道士。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个叫八公的神仙有炼丹的秘方,但他从来不传给别人,就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奔波,刘安吃了不少苦头,也找不到八公。但刘安还是一心一意在寻找,刘安的真诚感动了八公。一天,八公来到刘安家,教他炼丹的方法,并告诉他炼丹后,吃了可以升天成仙。

刘安每天虔诚修行,后来“真”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又轻又高。那些药剂是透明的。他知道是时候升天成仙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祈祷,然后吃下长生不老药...刘安觉身子一轻,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站在云端。

刘安成仙后,院子里洒的仙丹被鸡犬吃了,都飘走成仙了。鸡犬环绕的刘安,慢慢消失了。

“虎皮求肉”典故6

鲁国的君主想让孔子做牧羊人,但是他所有的大臣都反对。他一时拿不定主意,决定和大臣们商量后再做决定。他正巧遇到左丘明,问他:“我想让孔子做牧羊人。你认为你应该和你的大臣们讨论一下吗?”

秋明回答说:“孔丘是今天公认的圣人。圣人有官职,别人就得离开官职。如果和可能因此离职的人讨论,会有什么结果?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朝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也喜欢吃精致的饭菜。他打算缝制一件昂贵的狐狸皮衣,于是他和狐狸商量说:“给我一些你的毛皮。”听到这话,狐狸都逃到山里去了。

他也想用肥羊肉献祭,于是他去找羊说:‘请帮帮我,割下你的两斤肉,我要去献祭。’他还没说完,羊们就吓得尖叫起来,互相告知,钻进树林里一起躲了起来。

就这样,那人十年没有缝制一件狐裘,五年也没有做出牺牲。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他挑错了讨论的对象!现在你要让孔丘成为一个牧羊人,但你是在和那些因此而辞职的人谈判。这不是想狐假虎威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画龙点睛”的典故7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巧高超。当时,梁武帝皇帝信奉佛教,修建了许多寺庙,所以他被要求画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让张僧繇在金陵画安乐寺,并在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只用三天就完成。这些龙栩栩如生,像真龙一样栩栩如生。

张僧繇画完之后,很多人去看,都称赞画得好,栩栩如生。然而,当人们走近一看,会发现四条龙都没有眼睛。每个人都求他把龙的眼睛放上去。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眼球并不难,但有了眼球,这些龙就会破壁飞走。”

听了这话,大家都不相信他,认为他的解释很可笑。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时间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在撒谎。

张僧繇被迫给龙“画龙点睛”,但为了把两条白龙留在殿中,他只愿意为另外两条白龙画龙点睛。这一天,有很多人在庙墙前观看。当着众人的面,张僧友举起画笔,轻轻点着了两条龙的眼睛。奇怪的事情确实发生了。他点击了第二只龙的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在电闪雷鸣中,人们看到两条“画龙点睛”的龙,冲破墙壁,腾空而起,张牙舞爪,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儿,乌云散去,人们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再看墙壁,只有两条龙没有被发现,另外两条被“发现”的龙已经不见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衍生出“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比喻一篇讲话或一篇文章。在要点中用一两句关键而精辟的句子点出主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但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一个眼神,就有了质的飞跃。

“史密斯”的典故8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山洞里有一只老虎。因为他饿了,他跑到外面去找食物。当他来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他突然看到一只狐狸走在他前面。它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它向前一跃,毫不费力地抓住了他。

但当它张开嘴准备吃掉狐狸时,狡猾的狐狸突然开口了:“哼!别以为你是百兽之王就敢把我吞了;你要知道,上帝命令我做万王之王,谁吃了我,就要受到上帝的严惩。”

老虎半信半疑地听着狐狸的话,但当他歪着头,看到狐狸傲慢而镇定的样子时,并不感到惊讶。原来那种嚣张跋扈的架势,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消失了一大半。即便如此,它心里还是想:我是百兽之王,所以世界上任何野兽见到我都会害怕。而它,原来是奉奉天皇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迟不吃,知道它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相信了他的话,于是更加骄傲地挺起胸膛说:“怎么,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现在就跟我走,走在我后面,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看到我都吓得屁滚尿流。老虎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所以他做了。

于是,狐狸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老虎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他们走了没多久,就隐约看到了森林的深处,那里有许多小动物在争抢食物,但当他们发现老虎走在狐狸的后面时,不禁吓得狂奔起来。这时,狐狸骄傲地转过头来看着老虎。看到这种情况,老虎不禁感到有些害怕,但它并不知道野兽害怕的是自己,而是以为自己真的害怕狐狸!

狡猾的狐狸成功了,但他的力量完全归功于老虎,他能以一时的有利形势威胁动物。可怜的老虎被忽悠了,自己都不知道!因此,北方人民害怕赵茜的衬衫,因为国王的军事权力掌握在他的手中,也就是说,他们害怕的实际上是国王的权力!

画蛇添足的典故九

楚国有个贵族,祭祀完祖先后,给客人们奉上一壶祭祀酒。门卫拿着这壶酒,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们认为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送给一个人,好好玩玩。但是我应该给谁呢?于是,客人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大家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出那壶酒,谁就喝。大家都认同这个方法。

每个门卫都拿了一根棍子,开始在地上画蛇。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就把蛇画完了,于是带了酒壶。就在他要喝的时候,他一眼就看出其他人还没画完蛇。他骄傲地再次拿起棍子,对自己说:“如果我给蛇加上更多的脚,他们可能就画不完了。”边说边给画的蛇画脚。

没想到,那人还没画完蛇的脚,手里的酒壶就被旁边一个人抢走了。原来那人已经画完了蛇。画蛇足的人不肯,说:“我先画完蛇,酒应该是我的!”"那人笑着说:"你还在画,但我已经画完了。酒当然是我的!" "画蛇脚的人辩解道:"我早就画完了,现在还早,不过是给蛇添了些脚罢了。"那人说:“蛇没有脚。要给他们加点脚,反正不能喝酒!”"

男人粗鲁的喝下酒,画蛇添足的男人看着被别人抢走的酒,后悔不已。

《十井蛙》典故

有一只青蛙,常年生活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世界非常满意,一有机会就会当众吹嘘它。一天,他吃饱了,坐在井边。突然,他看到一只海龟走在不远处。青蛙赶紧扯开嗓子喊道:“喂,乌龟哥哥,你快过来,你快过来!”乌龟爬到了枯井的旁边。

青蛙马上打开话匣子:“你今天很幸运。我会让你睁开眼睛,参观我的房间。”。这是一个天堂。你大概没见过这么宽敞的住所吧?“乌龟探头往井里看,看到井底浅处有一滩长满绿苔的泥水,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海龟皱了皱眉,迅速缩回了头。

青蛙根本没注意乌龟的表情,继续挺着大肚子吹牛:“我住在这里很舒服!”晚上,你可以在井田上跳跃乘凉;晚上可以睡在井壁的洞里;泡在水里,让水浸湿你的腋窝,托住你的脸颊,你就可以游泳了;跳进泥里,让泥盖住脚背,埋住四只脚,打滚。那些虫子,螃蟹,蝌蚪等等,哪一个能跟我比!”青蛙吐了一地,越说越得意:“你看,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是我一个人的,我爱怎么干就怎么干。“这种乐趣可以算到顶了。龟哥哥,你不想进去观光吗?”海龟感受到了盛情难却,于是爬到了井口,但左腿还没来得及完全插入,右膝盖就被井场卡住了。

乌龟慢慢后退,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吗?”青蛙摇摇头。乌龟说:“大海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千里不能形容其辽阔,千里不能显其深邃。传说四千多年前,大禹为君时,十年九洪,海不深;3000多年前,商汤统治时期,八年七旱,海水不减。海这么大,时间的长短和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有明显的变化。青蛙哥哥,我住在海里。你看,和你的枯井浅水相比,哪个世界更开阔,哪个世界更好玩?”青蛙傻傻的听着,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闭了好久。

“杯弓蛇影”典故11

从前,有一个叫岳的官员。他有一个好朋友,一有空就来他家聊天。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没有出现。岳光非常想念他,所以他去看望他。我看到我的朋友坐在床上,躺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光知道他的朋友病得很重,所以他问他是怎么病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

再三追问下,朋友说:“那天我在你家喝酒,看见一条绿皮红花的小蛇在玻璃里游。”那时候很恶心。我不想喝。你一次又一次劝我喝。出于礼貌,我无法拒绝岳光的好意,只好勉强喝下。

从此我总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跑来跑去,想吐又吃不下东西。我已经病了快半个月了。”乐光心里纳闷,玻璃杯里怎么会有一条小蛇?但是他的朋友又清楚地看到了。发生了什么事?

回到家,他在庙里走了一圈,分析原因。他看到墙上有一张红条纹的张青雕花弓,灵机一动:这是雕花弓在耍花招吗?于是,他倒了一杯酒,放在桌上,动了好几个地方,终于看到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映在玻璃里。随着酒的晃动,它像一条绿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

为了消除朋友的疑虑,乐光立即用轿子把朋友送回家。让他坐在和上次一样的位置,仍然给他倒满一杯上次的酒,问:“杯子里又是什么?”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呼道:“蛇!蛇!又是一条绿皮红花的小蛇!”

乐光笑着指着墙上的雕弓说:“你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着雕好的弓和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觉得浑身轻松,心脏病也没了!

《邯郸行》典故十二

传说两千年前,燕国守陵有个少年。不知道他姓什么就叫他守陵少年吧!这个年轻的守陵不愁吃穿,从长相上来说也算是中等人才,只是缺乏自信。他常常无缘无故地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衣服好,菜香,站着坐着也优雅。

他看到什么就学什么,学到什么就输什么。虽然他有了新的面貌,但他仍然不能做好一件事,他不知道他应该是什么样子。家人劝他改变这个问题,他认为是因为家人太在乎了。

亲戚邻居说他是熊掰棒子,他根本不听。久而久之,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傻太丑。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几个人有说有笑,只听有人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叫美。他一听这话,心脏病发作,急忙上前一探究竟。没想到,那几个人看见他,笑着走开了。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有多美?他无法想象。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去了遥远的邯郸学步。到了邯郸,处处觉得新鲜,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孩子走路,他觉得活泼、漂亮、学院派;看到老人走路,他觉得稳了,有学问了;看女人走路,摇曳,学习。就这样,只过了半个月,他连路都走不了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回去。

对牛弹琴的典故十三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名叫公。他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擅长弹钢琴。他的琴声很美,人们听到这么美的琴声后往往会陶醉其中。

一年春天,他带着竖琴去郊外的田野散步。温暖的春风在他面前吹着青草的香味,这让他感到非常舒服。他环顾四周,发现一只大公牛正在不远处吃草。他兴高采烈,突发奇想,想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拨弦为这头公牛演奏了一曲优雅的《清角之歌》。

虽然宫演奏的音乐很悦耳,但吃草的牛却无视这优雅的曲调,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能听到琴弦的声音,却无法理解歌曲中美妙的意境。(短文学网www.duanwenxue.com)

宫看到美妙的琴声打动不了这头不懂音乐的牛,很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主意。贡益铭抚摸着琴弦,弹出奇怪而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作响的蚊蝇,有的像迷途小牛的叫声。这时,大牛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摇着尾巴,竖起耳朵听着。

后来人们用“对牛弹琴”比喻对一个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者对外人讲专家的话,浪费时间;也用来嘲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毛九的第十四个典故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军队深入匈奴边境,非常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开玩笑地祝贺皇帝的智慧和对人的善用。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很生气,反过来祝贺的大臣们都骂李陵没用,不忠诚。这时,司马迁默默地站在一旁,汉武帝就此事征询他的意见。司马迁直言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八万匈奴骑兵包围。然而他奋战十余天,杀敌一万余人。他真的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最终因为食物耗尽,道路被切断,战事停止。李陵并没有真的投降,而是在等待一个报国的机会。他的贡献仍然可以弥补他的失败。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讽刺皇帝至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把司马迁气得进了监狱。次年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没有把事情说清楚,就杀了李陵的母亲和妻子。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诬陷皇帝,给了司马迁最残酷、最屈辱的“贪刑”。司马迁为此一蹶不振,痛苦的时候想自杀;然而转念一想,像他这样低贱之人的死,在很多富可敌国的人眼里,就如同“沧海一粟”,不但得不到同情,还会让人发笑。于是我决定忍辱负重,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艰难而顽强地完成《史记》的写作。

古人说有大勇气的人有大智慧,司马迁就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那个时代,像他这样没有地位和名望的人,死了还不如死了狗,所以他勇敢地活了下来,终于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伟大历史著作——《史记》。

司马迁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好朋友任,后来人们根据他在信中所说的话引申出“九根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某件事或某个人才只是绝大多数中的一部分,就像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