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创始人和大宅门有什么关系?历史是什么样的?

349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北京同仁堂横空出世,从“同修仁心,助天下养生”到“无人问和,有心知”,再到“加工虽繁,必不敢省工,质量虽贵,必不敢减材”。

2001央视首播的一套《大宅门》,是根据现实生活故事改编的影视剧。导演(兼编剧)郭宝昌描述的百草堂是晚清北京同仁堂的原型。郭宝昌本人不仅是《大屋》中的主角,也是在同仁堂生活了26年的当事人。

1.北京同仁堂的历史渊源

公元1669年,时任大清帝国医院官员的乐显扬在北京第一次创办了同仁堂,但初期并未正式投入运营。公元1723年,即雍正元年,雍正帝亲自任命同仁堂为清朝皇室供应药材,从而开启了同仁堂188年“独办官医”的先河(这期间同仁堂先后经历了八个皇帝)。

公元65438年,持续了267年封建统治的清朝在宣彤皇帝的和平退位诏书下宣告结束。北京同仁堂随即开始面向大众,真正体现了“医生善良,为人民服务”的医疗品质。但由于民国时期的混乱背景,无法给北京同仁堂这类行业一个安定祥和的环境,几乎导致了同仁堂现阶段的覆灭。20世纪50年代以后,北京同仁堂开始稳步繁荣发展。300多年来,正是同仁堂的历任经营者(音乐家的后代)与时俱进,恪守规则,才使得同仁堂享誉海内外。

2.大宅门与北京同仁堂的不解之缘(现实原型最终上升到艺术创作的高度)

一:郭宝昌的人生经历(两次来到同仁堂)

郭宝昌1940出生于北京,两岁时丧父。因为生活困苦,他妈妈以80元卖给了别人。原本以为这可能是郭宝昌最后的命运,但他三姨的到来打破了一切。由于贪图利益,郭宝昌阿姨借钱赎回了郭宝昌,并以200元转卖给同仁堂。于是,年纪尚轻的郭宝昌开始了长达26年的同仁堂生活,这为他后来创作《大宅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大屋门是百草堂(白家是乐师)。

编剧郭宝昌曾在《府门》中写道:“我在同仁堂府门住了26年,对故事再熟悉不过了。”可见《大宅门》确实与现实息息相关。众所周知,《大宅门》讲的是百草堂1880到1937白氏三代之间的恩怨。剧中的百草堂是同仁堂的现实原型,主角白景琦是导演郭宝昌的养父。

第三,郭宝昌两次从现实和故事中“入其境”。

郭宝昌说:“这个京草堂的原型是同仁堂,剧中李天一这个角色就是以我自己为原型的。”没错,就像郭宝昌说的,他自己在同仁堂已经26年了,同仁堂几百年的历史都是他养父乐靖宇亲自传授的。郭宝昌在65,438+06岁时,曾以同仁堂为原型创作了《大宅门》。“三分虚七分实”的大宅门,把同仁堂老一辈的恩怨展现在大众面前,一度把人们带到了一个身临其境的艺术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