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经常会有阴虚阳亢的情况?
朱丹溪认为,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两面,太阳,地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天比地大,太阳永远不变,月亮却阴晴圆缺。从这个性质上来说,是“阳盛阴衰”的体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当然有这种情况。
朱丹溪也认为:“人是天地之气所生,天之阳为气,地之阴为血”,所以总有气有余血不足的时候。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只有中青年时期的阴精相对丰富,而中青年时期在人生中是很短暂的,所以人是生活在一种阳有余阴不足的状态中。为什么青壮年的阴精相对丰富?
殷琦很难成为,只有在男性16岁,女性14岁时才形成。殷琦很容易丢失。“四十殷琦是一半”,当男性64岁,女性49岁时,就会停止更年期。从此人的阴精会越来越少。因此,“殷琦将供应30年”《色与欲》中指出,“无知他者,偏于性与色,惟恐不及”。阳气过盛,阴伤重,精血难续,对身体有害。“血与气的几何关系是什么?却不为自己感到难过!我生的什么,变成了我的贼。”这就是从量的比较来理解“阴虚”。
丹溪感叹“从中世纪开始,世俗日益被盗,禀赋日益单薄”的社会氛围,强调了在情欲无边的“阳”和难以成为、容易流失的生殖材料的“阴”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供求失衡的关系。“阴不足,阳常有余”的理论,直到现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阴”是我们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根基,不要透支。在农村长大的人比在城市长大的人能承受更长时间的透支。这是因为在农村长大的人在童年时睡得更早,体内储存的能量更多。现在的孩子比上一代睡得晚,以后透支的精力和得重病的几率就少了。
另外,现在为生活和工作奔波的人,因为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只能维持日常的工作或活动。当一般疾病入侵时,人体缺乏抵抗力,疾病直线前进。因为没有抵抗力,所以不会有不舒服的疾病症状,但是会在人体的肤色、体型、五官上留下痕迹,有经验的医生可以识别。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健康,体力无穷。每天忙到半夜,体力透支到极致也不会生病。这种现象是典型的阴虚,意味着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透支了自己的阴气,等到大病来了后悔都来不及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保存精力,保护好自己的阴气,不要因为精神好,身体壮,就随意花掉。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透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