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后可以做什么?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空前的909万,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奋斗后该怎么办?00后大学毕业生也会面临类似的灵魂拷问:毕业后月薪过万吗?拜托,如果能这么容易,就不会有内卷了。

事实上,我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有的人会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内卷”大军中,有的人会选择“平躺”养生。不同的选择早就有了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发展影响了各自的人生轨迹。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学毕业10年后,人生的分水岭已经变得非常明显。有些人在读书的时候默默无闻,默默无闻,甚至一次都没有和对方说过话,却靠着自己的毅力和耐心一步一步走上了学术界的巅峰或者年薪过百万。有些人在大学里相处融洽,人见人爱,但由于缺乏长远规划,毕业后会一蹶不振,逐渐沦为底层“工人”,只能平躺。

这真不是危言耸听。即使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如果缺乏人生目标,87%的人也只能沦为社会的中下阶层。

所以要充分利用大学的关键期,成功的从一个学生身份转变为一个社会身份,通过提前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毕业之路,这样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第一种情况是选择直接就业,主要工作方向分为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我们分开来说吧。

首先说说企业用工。每年有超过50%的毕业生会选择直接就业,主要对象是各种企业。即使是那些继续读研的学生,除了少数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大部分还是要进入企业就业。

如果你下定决心毕业后找工作,那么我建议你去你学校或者社会上的招聘会。找到自己喜欢的公司,了解一下在这里面试或者投简历的学生都是什么样的背景,顺便了解一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工作内容和待遇有什么不同。提前让自己了解自己的市场,不要等到找到工作再去做。原来500强企业真的只要985,原来给户口的岗位很多都是给研究生的。等到这个时候考研就来不及了。当然也有很多人一边工作一边考研,但是工作占用了我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压力和难度会比我们在学校的时候高很多。

对于想直接工作的同学来说,大学期间一定要做好这样四个准备。

1,真实有用的简历(成绩,比赛...);

2、专业必备证书(考试、会计...);

3、多次相关实习(单位、公司...);

4、综合素质的体现(笔试、面试...).

其中最重要的是简历和实习。

求职的第一步是简历,所以一份漂亮的简历对于求职成功至关重要。简历的积累全靠大学四年。主要包括

1,教育背景:成绩,排名,奖学金,荣誉证书(最好在大城市读书)。

2.实习经历:单位、岗位、时间(不少于3份,每份不少于3个月)

3、社会实践:社区工作,暑期实践。

4.竞赛证书:专业竞赛,专业证书。

5.科学研究、专利和项目。

如果不知道如何完善细节,可以通过认识就业办的老师或者已经就业的学长学姐得到及时的帮助。

求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经历就是实习。如果你的简历是你的外表,是可以包装的,那么你的实习经历就是你的内在力量。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很可能会被用人单位打破,失去进入公司的机会。所以建议学生最晚在大三暑假,最好在大二暑假开始相关实习。如果毕业后打算从事本专业,一定要找一份本专业看重的实习。比如你想当律师,就必须去律师事务所。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会计师,你必须有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经验。想进入互联网,必须要有大厂实习的经历。求职前最好实习2-3次,在不同的公司获得不同的能力。最后一个提示,如果可以选择去大平台或者大公司,先去。如果不打算从事本专业,就要提前做好相关行业实习的准备,否则很少有公司希望找一个小白从专业知识开始教。这里有个建议。如果想跨专业找工作,可以选择先读研究生,这样找工作更合适,其次也算是复合型人才。

接下来说说行业。老话说,男的要找对行,女的要嫁对人。现在人人平等,男女都要找工作,找对行就更重要了。对于学社会人文的同学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你所在学科的就业对口性不高,不像理工农医的同学可以自己找专业。

各行各业的发展本身就有高峰和低谷。除了少数传统行业,大部分行业都只是在经历高峰和低谷。比如金融业,这几年经济增速放缓。原本几十万、几百万的年终奖大幅缩水,很多精英怨声载道。但是这个行业就没有未来了吗?显然不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海外投资和国际并购会越来越多,所以只要这几年扎扎实实地研究国家政策和战略方向,等风来了再起飞就容易了。

大家应该知道,产业分为一、二、三产业,即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中国,第三产业必然会发展。我们每天喝的蜜雪冰城、喜茶、星巴克都属于这个行业。光米雪冰城就有一家饮品店,全国有上万家。这不叫发展吗?所以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你一定要知道你的专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选择行业的时候,看发展是一方面,自己是否适合更关键。

比如有些人天生就是科学家,不要因为出国留学难或者因为认真投入而放弃自己的专长。而有些人,虽然学了一门很科学的理工科,但是天生外向,很活跃。他们更擅长与人打交道,而不是与科学打交道,所以应该选择一个需要很强人际交往能力的行业。

说完了行业,再来说说企业。由于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企业。光是上市公司就有上千家,一个教学培训行业去年在疫情下倒闭了两万多家。在这么多公司里,按照企业主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为国企、民企、外资企业;按照公司的规模,可以分为巨型公司、大型公司、中型公司、小型公司和微型公司。那么面对这么多公司,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以下是一些基本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看公司是不是家族企业,如果是,劝你远离。企业家在管理企业的时候,过于集权,自己做决定,风险会很大。一旦高层出现问题,判断失误,公司可能就没了。这种情况层出不穷。第二,看公司的人力资源,就是你的面试官。求职面试的过程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就像找对象一样,你要欣赏和喜欢对方。如果你觉得你招的人都是无能或者不屑的,那么这个人可能就是你的领导。你愿意在这样的单位工作吗?第三,看公司过去的业绩,无论公司规模大小都应该有其核心竞争力。渠道、产品或品牌中必须有一个占相同的比例。另外要知道,在中国,没有大到不能倒的企业,所有的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发展起来的。再大的公司,如果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方向,迟早会被社会淘汰。进入企业前,一定要学会货比三家,充分了解后再做决定。不给你时间思考,让你马上入职的公司,要擦亮眼睛。

一些额外的提示。在公司树立管理者的思维;有奋斗精神;我们应该能够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麻烦,学会与人沟通,最终平静下来。

企业用工的内容那么多,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更多的内容需要大家在实际工作中体验成长。纸上得来的东西很浅,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必须要做。

然后再谈自己创业。很多同学可能都有创业的想法,很多学校也开设了创业班。但是光有想法和听了几节课就创业是不够的。如果可以规划其他毕业途径,创业就是一个完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从零到一。

相比其他出路,创业更需要综合素质和能力。至少包括以下四点,无与伦比的勇气;卓越的项目/技术/资源;同舟共济的伙伴;支持创业的资金。这四点缺一不可。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他们家不缺钱,花个几百万没问题。但是你要知道,你花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你自己的时间和身边的资源。有些东西是不能直接用金钱来衡量的。比如你工作一个月就破产了,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和你一起工作的人会觉得你不靠谱,瞎折腾,下次合作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一定要考虑好自己毕业后是否适合创业。

创业很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人、事、物可以平衡,目标、流程、标准都要明确。在准备阶段,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1,创业思路,最好是基于成功实验的模式。

2、课程学习,参加学校的创业训练营,获得学校支持。

3,多实习,至少经历过正规企业再创业。

4.找资源,合作伙伴最重要,资金最需要,人脉越多越好。

最后,在进入市场之前,一定要有成型的团队、产品和渠道。对于经过深入思考和实验的学生来说,创业是一条通往梦想的快车道。但是,创业路上风险与机遇并存,压力与突破并存,失败者犹如鲫鱼过河,能坚持下来并最终成功的人少之又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先积累经验,再自己创业比较合适。当然,如果你有自己的专利或者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转化的项目,只需要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和资金就可以启动,因为这种创业行业壁垒高,容易形成差异化竞争,容易得到政府、高校和企业的支持。

第二种情况是在国内留学。

本科毕业后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的路径主要有两种,要么读研,要么读研。再来说说很多人羡慕的宝颜。保研的官方名称是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免试读硕士。被推荐入学的,不经过笔试等一些前期程序,就进行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测评。通过评审后,在允许的名额内,由学校直接推荐考研。这样的本科生也被称为“免试生”。

保研也是保送的一种,但是比起高考保送,难度会小很多。因为好学校通常好的专业保研比例高,相对于越来越紧的高考政策,被推荐的研究生数量在不断扩大。本质上,两者都是凭借过往成绩/特长等积累优势,免于全国统考初审,直接进入高校复试选拔,脱颖而出。区别的关键在于,保险研究会重点考察你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想要在科研上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大学期间的努力,还需要学校给你力量。因为中国只有不到一半的高校有研究的地方。

考研投保名额根据学校是否投保分为两种。对纾困的要求会更高,占的更少,有的高校甚至无法纾困。在有保险研究资质的高校,保险研究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异。

1,科研保比例最高的是人文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所在学院,50%;

2、有研究生院,15%;

3、没有读研的,一般不超过5%。

一般来说,保险研究学校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保险研究学校总数的65%,西部地区和特殊重点行业(军工、矿业、石油、地质、农林等)的保险研究学校比例。)能达到75%。

保险研究有很多种。以前俗称一般保险研究(即9月份豁免)。大四开始,在学校进行选拔考试,结合之前的大学成绩确定保研名单。这种保险研究最大的弊端就是选出来的学生符合本科院校的需求,但有时候很难符合国外保险院校的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名校采取自己组织夏令营(也叫暑期学校)的形式,筛选符合自己需求和特点的好学生。除了这两种保险研究,保险研究常见的分类是学校层面的相互促进(高校之间的相互促进);教研(西部中小学一年教学);补偿名额(6所师范大学和国防科大,不占医保外名额)以及单独计划研究。有六种单独的计划,即:

1,特殊学术专长(国家级比赛、顶尖论文或科研成果);

2.工作保障(学生干部,在我校行政工作2年后保障,计算工龄);

3.硕士项目(3年在职研究生+1年脱产研究生);

4.卓越工程师计划(特定工程领域的强势大学);

5、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6.艺术特长/体育特长。

无论什么样的保险研究都需要有比较好的学习成绩和综合排名,如果发现自己没有机会拿到保险研究,那么我们还有另外一条学习的途径,就是这几年越来越热门的考研。

考研是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和复试都是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试由国家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

初试方式分为全国统考(联考)、单独考试和推荐免试(即上述保研)。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或全部考试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其他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自行提出。联考在特定学科(门类)和专业(领域)进行,部分或全部考试科目合并或统一。单独考试由具有单独考试资格的招生单位进行,考生必须符合特定的报名条件。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自主提出或选用全国统考试题。单独考试是由教育部批准的部分高校面向符合特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组织的考试。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

特别提醒一下,我们通常所说的考研年,也就是考研年,是以录取年(录取通知书)为准的。比如一个2022年9月入学的研究生,就是2022年考研。初试时间为2021 65438+2月的一个周末,复试时间为2022年3-4月。

相比宝研,考研报名容易很多,对应届毕业生没有限制。随着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考研人数还会继续上升。所以,想要早日读研,就需要尽早开始备战,争取一战成功..

第三种情况是留学,其实是研究生学习环境的改变。

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出国留学的人数有所减少。一方面,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招收的学生数量减少(疫情、经济、政治因素)。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安全的担忧降低了他们出国的意愿,但另一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留学生越来越不受欢迎。在十几年前或者更早,出国留学一直是有远见有能力的优秀学生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镀金留学的高性价比,所以这几年出国已经蔚然成风。但由于能力有限,一些“海归”回国后出现了明显的“水土不服”,让用人单位大吃一惊,于是崇洋媚外的观念被打破,很多单位和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国内顶尖大学的研究生。这种变化让很多“海龟”变成了“海带”,甚至是“干海带”。

当然,国外名校的毕业生还是比较吃香的,在学术界、金融界、工业界待遇都不错。所以建议如果想出国留学,一定要尽可能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如果去美国,可以参考美国新闻排名;如果你去英国,你可以参考QS排名。至少你要去美国排名前100的学校或者英国排名前40的学校才能更被认可。

如果想申请出国,那么托福或者雅思成绩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许多美国学校需要GRE或GMAT成绩。除了考试的要求,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你要做的就是成为那个学校想招的那种人。比如科研,实习,甚至志愿活动。

除了直接出国拿学位,其实还有另一种形式的留学深造是值得推荐的,那就是作为交换生出国。很多好一点的学校在读研期间都有出国交流的机会,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这样可以充分了解国外的生活,费用也比出国留学低很多。如果你成绩好,学校也有项目支持,甚至可以联合培养,拿下国内外双学位,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那些想出国留学,但又准备回国的同学,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你想在国内找到一份好工作,你最好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这样回国后你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尤其是那些即将成为学者的人。不然还不如去国内顶尖的大学学习,更好的适应国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