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库区农业、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丹江口库区农业、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万艺造

丹江口库区周边“农业、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就是采用互联网+,以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搭建平台,通过新农人计划、众筹农业、农贸市场、文化体验、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基地、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健康养老、体育发展、科普学习、生态美食、爱心帮扶等方式发展。

丹江口周边库区历史背景深厚,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富集,具备“农业、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要素。但是仍然存在不发达的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投入薄弱,特别是旅游景区的道路、通信、厕所、卫生所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专车、住宿、餐饮少且不规范,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缺乏。

第二,良好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绝大多数乡村旅游没有特色化、差异化和深度开发,质量不高,没有与农林牧水发展紧密结合,未能形成一条龙的产业体系,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旅游需求。

三是对农业旅游发展的引导不足。各个旅游开发项目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整体凝聚效应不强,散、乱、杂现象明显,难以形成有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

第四,土地利用的矛盾制约了农业旅游的发展。目前,由于南水北调等建设用地指标和审批政策的严格限制,愿意投资的企业和返乡创业者投资热情不高。土地指标和建设规模成为目前农业旅游最大的制约因素。

五是管理和服务不规范。除了成熟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外,其他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森林公园在宣传、设计、包装、营销等方面差距较大。很多还停留在低级的管理层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大多数员工未经培训,管理粗放。

六是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农业旅游企业的经营主体普遍缺乏开拓长途客源市场的组织保障和技术能力,推广营销力度不够,难以形成整体品牌效应。在资源的转化、推广和开发上,并没有后来居上,取得更大的效益。比如环库沿线的橘子、茶叶、中药材等,有独特的优势,但知名度不高,其他农产品的转化不够。

第七,观念滞后,文化创意不够。文化企业规模小、层次低、资源分散,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动漫、游戏等高端文化企业少,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仍处于较低水平,缺乏文化创意产品,潜力巨大。

八是各自为战,关联度不够。虽然武当山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但其引领作用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要把“民宿、山水、休闲、特色小镇”打造成一个闪亮的景区,实现以武当文化为主导的融合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做好策划,保证高效推广。

做好丹江口库区农业、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的统筹规划。按照全域发展布局,编制《丹江口库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丹江口库区杨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等规划,突出库区规划特色,突出乡村功能;要结合环库沿线的自然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和区位特点;要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丰富“乡土、乡情、乡情、韵”的内涵。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文明传承等特色,优化功能布局。加强乡村景观的整体控制,注重乡村民居的个性化设计,建设立足乡村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村,充分考虑人文与自然的有机融合,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要明确依托武当道茶、武当蜜桔、丹江口挑嘴、蔬菜、核桃、食用菌、中药材、小果等农业特色产业和周边水库沿线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形成以武当山为核心、全域发展、四通八达的全域旅游新格局。要充分发挥规划在水库沿线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坚持没有规划就没有建设,建设必须遵循规划,防止水库沿线景观“城市化”、建筑“西化”;更重要的是,要避免千村一面,把城市城镇复制到农村的缩影。从而实现从“一美”到“一美”,从“工业美”到“环境美”,从“暂时美”到“持久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的转变。

加强理念引导,推进模式创新。

第一,要重视文化煽动。将通过文化、农业、旅游、项目策划创意、景区规划建设、产业运营管理等环节提升产业文化内涵。,并有效体现环境水库沿线的文化元素,有效体现生态文明、科技创新和人文关怀。

二是注重农业联动。加强休闲农业资源整合,注重休闲观光、参与体验,培育多元化休闲农业园区。

三是注重旅游推广。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整合、促进、融合作用,搭建旅游平台,促进价值的享受和提升,大力推进“旅游+文化”、“旅游+农业”,为文化、农业产业发展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

3.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保障能力。

一是实施县乡道路改善升级工程、村道狭窄路面拓宽工程、绿化美化工程。在1.000%行政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将其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惠民工程,不断探索“农村公路+”模式。在建设“四好乡村路”生态经济带、乡村旅游带、农村电商带的同时,积极推进“四好乡村路”。

通过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不断提升道路的价值,为过往车辆和行人提供了极佳的感官体验,形成了图书馆独特的景观。在两侧花草绿植的点缀下,形成“一路一景,一花一特色”的景观,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给人以“车在山水中行走,人在画卷世界中遨游”的愉悦感受。通过努力实现从“一路美”到“美遍天下”、从“交通线”到“致富线”的美丽转变,丹江口库区周边道路硬化率超过100%,农村公路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安保、停车区、厕所、标志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是改善和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快环库沿线灌溉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完善沿线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整体巩固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到2023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治理、改造和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三是通过大力发展丹江口库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通过文化扶贫建设,沿线乡镇要建文化室,村里要建图书馆、广播室,配备电脑、投影仪、摄像机等设施设备,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4.实施全域旅游,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水库周边县市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依托美丽的湖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提出了“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现了建设“重要窗口”的责任和行动。图书馆周边各县市要树立更高标杆,再出发,加大马力,再出发,在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数字旅游、创新发展、运营环境五个方面先行一步,推动图书馆沿线旅游走得更远更快,释放更多发展红利。水库周边各县市要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旅游发展之路,不断放大生态供给与健康需求、区位提升与融合发展、产业集聚与宏观机遇的震动效应,推动水库周边高质量旅游展现更加迷人的风采。

水库周边县市

一是要坚持“旅游兴则地方兴”,把旅游转型升级作为图书馆周边县市产业升级的龙头工程,努力打造图书馆周边旅游的优生态、优产品、优服务、优管理,全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二是要坚持“丹江口水库(湖)既是景观又是背景”的原则,充分发挥丹江口水库(湖)的绝版景观价值,构建以休闲度假、运动体验、养生、研学旅行、竞赛为特色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水库周边县市从旅游大市场向新消费中心跨越,全力形成新的产品矩阵;

三要坚持“旅游是主体,也是载体”,充分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大力拓展旅游新业态,实现“1+1 >;2”的汇聚效应,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休闲、体育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旅游+”模式;

四要坚持“跳出景区,建设景区”的原则,将整个库区视为一个景区,促进风景与城市、风景与乡村、风景与人的和谐发展,构建“一库(湖)、四城(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云阳区、郧西县)、N板块”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全面实施全域景区建设;

五要坚持“整体智慧、改革创新”,找准突破口,加紧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全力激发旅游业发展新动力;

六要坚持“系统规划、全面整合”,准确把握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构建全面高效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全力强化旅游发展新保障。

图书馆周边之旅是历史之旅、生态之旅、美食之旅、文化之旅。一座仙山,一个美丽的湖泊,一座汽车城,承载着历史,连接着当下,美在当下。

5.加强政策支持,发展和培育产业。

产业振兴是环保振兴发展的关键。

一是要制定特色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引导业主和农户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柑橘、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等农业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要引进和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基本保证一个产业有一个龙头加工企业,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三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解决农产品市场销售和自然灾害损失问题。

四是对现有农业旅游投资项目进行包装,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资金支持。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部分业务特色明显、带动性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项目,在税收征收标准上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第五,要创新农村新业态,通过发展民宿、餐饮、休闲、健康服务、文化旅游产业、农村电子商务等,形成新的专业形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村聚集人气,让环库沿线农村成为拥有土地的“原住民”,以户籍进城后返乡的农二代,农业产业升级带来的新型职业农民,搞创新创新的“情怀村民”,以健康养老为目的的“回归”。

培养优秀的文化和人才。

农业、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需要搭建一批实体平台和线上平台来推动。要围绕水库积极举办武当武术节、七夕文化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原生态文化旅游节、云阳龙舟赛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重要节庆活动,争取举办有机农业大会、休闲博览会等活动,以大平台、大赛事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要深化与各地在农业、旅游、文化、资本、人才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推进与水库周边市县的合作,打造区域旅游联盟,努力打造一批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型对外交流平台。

探索实施“传承振兴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服务精神文化生活”等文化振兴行动,从整体上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大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力度。大力实施乡镇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让文化广场、文化大院遍布农村。组织开展广场舞、广播操、文艺作品创作、群众文化活动等基层农村文化人才培训,提高农村文化人才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按照“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历史文化名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挖掘村落背后的故事和民俗文化;同时,通过运用现代手段,保留原有风貌和生态肌理,保护地方文化特色,打造乡土、健康、休闲、历史的村落,使环库沿线村落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依托。要在风貌塑造上保持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保持乡村的“魂”,在宜居性和产业上保持乡村的“人”,实现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本质的有机统一,呈现乡村原始风光、乡村原始风情和乡村原始历史肌理,以乡村生产、乡村生活、乡村生态为核心要素,推动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要完善人才配套政策,制定农业、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规划,加快完善农业、旅游人才培养、学习、引进、使用、交流和奖励机制,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

7.做好金融运行,保护农民利益。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实施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资农民合作社政策,将资产转移给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理。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优化水库沿线市场环境,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利用农村“四荒”(荒山、沟、山、滩)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特困地区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和生态公益林,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允许使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对于可以商业化的农村服务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

(作者:CPPCC专职常委、一级研究员)

2021 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