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企业家
案例1:一个自力更生女人的创业传奇
丈夫和孩子都是国家干部,她却放弃了安逸的生活,白手起家,吃苦耐劳,十年赚了几千万。如今,她所在公司研发生产的电力配件产品常见于国家重点项目,并已打入国际市场;她和北京市供变电设备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了河南蓝星电机有限公司,目前业务蒸蒸日上。
她就是王素兰,河南蓝星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焦作市人大代表,CPPCC温县人。
她的创业风雨之路
如果去文县呢?文县产业集群的聚宝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种子1?企业?河南蓝星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设计、生产、销售、租赁、维护和线路施工设备的专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力线路施工设备开发制造基地。王素兰做梦也没想到,下岗当了30年的普通锁匠,历经千辛万苦走上创业之路,走出今天的康庄大道?从最初的小作坊到今天的百亿企业。
家里的钱越来越少。
上世纪80年代末,没上过学的王素兰是一家国企的普通锁匠。她老公当时是另一家国企的厂长,出身于老实坦白,清正廉洁。因为上有两个父母,下有几个孩子,夫妻俩辛苦了20年却没什么积蓄。1986,王素兰的工厂准备为员工建一个家庭活动室。拿到指标的王素兰为提前支付2000元发愁:哪里去筹这么多钱?看着妻子难过的样子,丈夫心疼她。我不想要这个房间。等孩子大了,就想办婚礼了。老年人该花钱了。王素兰久久没有言语。是啊,大家都在等钱,可我儿子没房子不能结婚啊!
说来也巧,几天后,王素兰去拜访一个朋友,通过小道消息得知她在家里加工口罩,1个月能挣100多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素兰盯着桌子上摊开的裁剪好的面具。回到家,她示意不用做饭了。她很聪明,很快就做了一个。靠加工口罩赚钱!第二天,王素兰马上去批发市场买材料,白天上班,晚上在家熬夜加工口罩。1个月后,算着卖口罩赚的200多元,王素兰兴奋地对家人说。我们有门盖房子!?
几年后,王素兰为他的儿子选择了一块便宜的土地,用加工面具赚来的钱盖了一栋新房子。有块65438,斜角0.3分。王素兰留下这1.3的土地用于开荒,其余的用来盖房子。没想到,就在房子快要建好的时候,她的脚因为工伤被砸成了骨折。
王素兰在家休息了几天后回到了工作岗位,但只站了半天,一条腿就肿得很厉害。16岁参加工作的王素兰含泪办理了工伤退休手续。加工面具的工作也停止了。她因乐于助人而在工厂出名。虽然退休在家,亲戚朋友还是时不时来求她干点机加工活。时间久了,她不愿意让钳工的手艺在身体恢复后白白浪费几十年,于是自己开了个小作坊,在家1.3分钟整天给人加工零件,一个月收入几百甚至上千元。赚来的钱都被王素兰用来购买设备,她还不时向丈夫和孩子借钱。每次借钱,她都向老公承诺:三个月内,100元还给你!?永远无法兑现。看到老公收紧了吗?钱?,王素兰无奈的向孩子求助,求人?小费?用它来发展自己的事业。丈夫对子女说:你妈把房子腾空了,以后给她的生活费不能超过20元!?
由于王素兰制造的零件价廉物美,越来越多的顾客上门。设备投入大,小作坊更拥挤,家里的钱却越来越少。
她的名气越来越大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在某公司做采购员的温县老乡让加工一批油泵配件。看到对方承诺的价格很可观,王素兰日夜加工了几个月,货物顺利送达。但对方以物价下跌为借口,多次拖延付款。最终,对方竟然将每台160元的初始价格降到了60元。因为没有流动资金,王素兰不得不勉强同意。但是,几次提醒还是没有成功。一气之下,王素兰径直摸到公司的仓库,一眼就看到了他生产的配件。当她得知每个配件的进价是160元时,她就带着配件找到公司负责人说,我可以以比你低很多的价格生产这个产品。?对方不屑的说:?我们不敢要求个人生产的产品。?王素兰笑着说?其实你高价买的就是我的产品。
几经周折,这些零件的货款终于全部收回。这一事件激励王素兰寻找市场以赚取更多利润。
王素兰决定关闭小作坊,去市场。老公孩子反对:?在一个小县城,一年挣1万,算是高收入了。你都50多岁了,还能指望什么气候??身强力壮的王素兰花了10元买了一条塑料布就上路了。北京上海?全国大中小城市的大小企业,从未出过远门的王素兰挨家挨户要名片。白天,她嚼着干馒头,马不停蹄地寻找市场。为了省下1元钱,她走了几公里路,晚上在火车站铺塑料布,几天就走遍了东北。炎热的夏天和冬天,她在全国各地的火车站留下了风尘仆仆的身影。经过三年的市场调查,王素兰已经尝到了创业的艰辛。但是汗水和泪水为她打开了市场。一些厂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了王苏兰利润极低的订单。忙里偷闲,她招了几个下岗工人一起干。车间太小,她就在马路旁边租了一块空地,建了一个厂房。提前做人,没文化的王素兰总是天天知道这个。一次,一家公司急需加工一批配件,正好原材料涨价,王素兰刚接下了订单。当她如期交货时,对方向她表示感谢,并提出为产品补差价,被王素兰婉言谢绝。依靠诚实守信,很多厂家都主动与她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王素兰的工厂赚钱不多,但名气越来越大,眼界越来越广。她把目光从单一的模具加工转向了电力线路配件和设备的生产,企业正式命名为文县电力机械配件厂。一次,温县某企业去南方某批发市场购买电力配件设备,对方惊喜地说。你们文县不是有个王老太太吗?我们都买她工厂的产品。
她的情绪越来越高。
王素兰的情绪更高了。她也想开发生产自己的旗舰产品,但是不知道选择什么产品。
1990,河南输变电公司的一个客户找到王素兰,但是他三年前开始研发的配件并不成功。王素兰仅用了1个月就研制成功了。在感激的同时,对方真诚地建议她生产一种在市场上很畅销的钢丝绳。经过市场调查,国内生产这种钢丝绳的厂家很少,利润也很可观。但一台从法国进口的钢丝绳生产设备要价就上百万元。王素兰决定开发自己的生产设备。老公嘲笑她的奇思妙想,她淡然一笑,跑到省城咨询专家。经过几个月的艰苦研究,王素兰只花了几万元就研制出同等质量的设备,而且一次性试制成功。产品一上市,就有人来订购。有一次,一个外国客户愿意花几十万买设备,她拒绝了。出售设备就相当于出售市场,王素兰已经在这个行业经营多年,有自己的事业。
1991年,王素兰的零件厂开始在全国大规模生产,交货又成了问题。王素兰挤出5000元买了一辆二手卡车,这也让她经历了无数次尴尬,比如半夜抛锚,红绿灯前不小心熄火。送货经过安徽省铜陵市时,货车刹车失灵,不慎闯入路边新收割的稻田。当地人要求赔偿,急着交货的王素兰挨家挨户赔钱。折腾到半夜,面包车终于放行了。途中发现有人在车厢里偷了一个公文包,里面有路费,证件,客户联系簿,这可是命根子!王素兰流着泪让司机掉头回村乞讨,最后找到了只剩下文件的包。
王素兰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滴水的屋檐下打瞌睡,但她的故事被业界传为佳话。
创业的路越走越宽。正当王素兰担心工厂太小时,一个机会出现了:离自己工厂不远的一个县办木材厂将被公开拍卖。是还是不是?王素兰优柔寡断:他已经58岁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知道妻子心思的丈夫鼓励她:想做大事,就去做。我们全家都支持你。?
就这样,依靠银行贷款,王素兰以654.38+20万元买下了这家县办木材厂。她有了一个新的目标:进入动力配件产品的国际市场。
时间是1998。王素兰自主研发生产了针织机、离心铸造机等动力配件生产设备,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约了近百万元。而王素兰此时的身价已经达到了几千万。
公司在王素兰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聚集了许多专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先后有100多名下岗职工在这里就业,公司被当地政府嘉奖?为地方经济建设先进单位服务?然后呢。下岗再就业先进单位?。王素兰视员工为朋友和家人,不管是婚礼还是葬礼,她都会亲自去看望他们。公司一位老师傅的孩子生了重病,王素兰给他送去1000元,解决了问题。老主人感激涕零。但是王素兰真诚地说:?钱是用来为人服务的,人怎么能只为钱而活!?正是这种心态,让她在过去的几年里多次投身公益事业。听到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她捐了几十万元的爱心款。
短短几年间,王素兰先后开发出纺织防捻钢丝绳、系列液压牵引机、液压张紧器、系列MC尼龙滑轮、光缆滑轮、钢丝绳卷筒等十余种输配电线路施工设备,产品质量达到SD 165-87/DL/T685-1999/DL/T875-2004等国家电力行业。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还进入国际市场。杨淮线、罗征线、郑龙线上?西电东送工程?然后呢。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工程?输配电线路在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二滩工程、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电网建设以及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公司的快速发展,2004年,决定与北京市供变电设备公司* *共同投资6543.8+0.5亿元,在温县产业集聚区1号建设河南蓝星电机有限公司,实施一系列输变电工程成套施工设备项目,分两期实施。目前公司占地面积2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总资产1.3亿元。拥有30台全自动抗扭钢丝绳编织机,6台MC尼龙滑轮浇铸机,180多台套加工检测设备,建立了国内一流的拉伸设备检测维修中心。企业连续多年获奖?诚信企业?质量信得过单位?先进纳税单位?等荣誉称号。
王素兰成功了。她这样总结自己的旅程:每走一步都流泪。王素兰的创业传奇感动了人们,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作为焦作市人大代表和温县委员,她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投身公益事业,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案例二:民国传奇女企业家董竹君。
她的名字叫董竹君,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她是民国初年四川省副省长夏之时的妻子,中国第一代女企业家,上海著名的锦江饭店的创始人。
从1919到1929,董竹君在成都少城将军街和东升街住了十年。
离开青楼,嫁给四川省副省长。
董竹君出生于1900年。13岁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被父亲典当去妓院打工。小先生?,也就是只唱不卖自己。她天生丽质,美丽清纯,很快就出名了。董竹君不愿意这样生活,他想逃离鬼门关。不久,她遇到了革命者夏之时,夏之时经常来这里听董竹君演奏和唱歌。多接触,情分。
这时,的包办婚姻的妻子因肺病去世,夏提出了帮助走上新生活的想法。董竹君自然很高兴。她对已经是四川省副省长的夏之时提出了三个条件:1,不做小妾;2.婚后送去日本留学;3.等你将来从日本留学回来,组织一个好的家庭。你掌管国家大事,我做你的妻子。夏都同意了。
在夏之时的安排下,董竹君离开了妓院。她在15岁时嫁给了夏。婚后几天,董竹君和丈夫去了日本。在日本,董竹君开始学习日语。一年后,大女儿郭琼出生了。那时,夏之时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家庭,董竹君不得不学习和照顾孩子。生活非常忙碌和绿色。孩子3岁时,夏之时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四川合江老家。我的家乡是一个封建大家族,很多守旧的习俗,复杂的人。我不喜欢这个新来的女留学生。董竹君在她的家乡非常沮丧和沮丧。
住在小城市的那对夫妇很悠闲。
1919,董竹君终于可以摆脱复杂的家庭。她和夏之时搬到了成都。在成都,他们在将军街(当时叫猫巷)租了一个小独栋房子住。后来他们觉得将军街的房子比较窄,就出资一万元(当时)在东升街向一个有钱的先生买了一个大院子,在将军街种菜养猪养马。
东升街四合院住宅,占地约三亩,有大小房屋二十余间,是一座有四个入口的四合院。那时候将军街的人家不多,街道两旁都是翠柏,很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董竹君经常走在这两条街上,感到非常幸福。
董竹君喜欢法国女性的活泼和时髦。她发现成都平安桥有一座法国修道院,亲自去联系,请院里的法国修女自学法语。姐姐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的中国女人,每次董竹君去学习,都细心耐心地教她。
这时,由于政局不稳,夏之时退出了政坛。他每天在家种花养竹,养鸟养马。董竹君每天从法国修道院学习法语回来,有时在院子里复习功课,有时帮丈夫修剪枝叶,修剪花草。过了两年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后,当董竹君打算去法国留学时,她怀孕了。生完孩子后,我一时脱不开身,只好放弃了去法国留学的愿望。夏之时后来在包家巷租了房子,创办了锦江学院,每天忙于自己的事务。
不久,晋江学院因战乱停办,家里收入一度减少。1922年,夏之时将东升街的大院以2.8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杨森的下属。全家搬回重建的将军街。用卖房子的钱,在梓潼桥和新华街买了100多间商铺,供全家出租。
为了改造将军街的住宅,夏之时和董竹君都自问自答,按照自己的意愿反复设计和修改,对院内的每一片瓦、每一间房、每一株花、每一棵树都倾注了心血。
房子建成后,董竹君搬到这里时非常满意。在将军街的公寓里,董竹君在这里生下了女儿张果和儿子大明。
突发疾病被州长的母亲救了
当我生下女儿张果时,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1922年初夏,董竹君突然卧床不起。经过几个月的中西医治疗,没有任何效果。全家人都很难过,亲戚朋友都认为这是干血和消耗,生命就是处于危急关头。这件事被的母亲尹知道了,当时在成都。母亲尹对医术略知一二,就乘轿子去探望。母亲尹在把脉时说,她怀孕是因为生了二胎(和),操劳家务,血虚,胎儿不能正常生长。只要她吃了抗流产药,增加营养,补充血液,就可以了。按照老人的指示,董竹君服了两个多月的药,果然,她出现了怀孕的迹象,足月后生下了女儿张果。
还有一个关于有个儿子大明的故事。1926农历正月初五是董竹君生日的前一天晚上。亲戚朋友都来祝贺他,客人们吃完饭继续打牌。董竹君在分娩,所以他不能和客人们一起玩,但他也不能破坏客人们的兴致。于是他悄悄地坐轿子来到四庙的英营医院,住了进去。第二天一早,我的家人没有看到董竹君,所以我很着急。夏之时迅速派人到处寻找。幸运的是,向梅在第四圣殿医院找到了董竹君,这家人松了口气。一天早上,我的儿子大明出生了。直到董竹君生了四个女儿后,他才有了一个儿子。全家人都像爱婴儿一样爱他,非常幸福。夏之时给孩子起名了?大明?是按排名命名的,宝宝名字是?和尚?它意味着希望孩子没有灾难。
雄心勃勃在上海创办知名企业
董竹君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她经常去祠堂街新开的书店订购新书和报纸,接受新的思想和教育。她想开一家女袜厂,招女工,帮助女性走向社会。于是,她策划实施了拆除后院所有的马厩和猪圈,在院子里建了几个工厂,买了几台织袜机,启动了?福祥女袜厂?工厂大门位于东升街。住在附近的女性纷纷报名,一时生产火红。
这家女袜厂是成都第一家。当时,董竹君家的所有客人都称赞你:在你家门前,有读书的声音,随后是唧唧喳喳的织布机的声音。多么伟大的家庭。
1926年,董竹君在街对面的桂花巷租了一套房子,创办了?雄鹰人力车公司?我把父母从上海带来帮我经营生意。
董竹君的父母每天早起晚睡,从来没有忽视过他们。董竹君还每天起床来到公司,把板凳放在门口,站在板凳上对人力车夫大声说话,教他们如何注意出汗后不要着凉,避免生病,对顾客礼貌热情,保持车内清洁?
当时,董竹君这家公司的管理层学习了一些外国经验。公司租车费用低,修车费和司机制服费由公司支付。当司机生病或受伤时,公司也支付医疗费用。有时司机付不起出租车费,但他也可以减少或分期付款。所以,司机愿意拉?飞鹰?车,公司的生意很红火。
然而好景不长。1929年春,四川局势混乱,各路军队招兵买马,扩大势力,设立薄荷,导致货币贬值,百业萧条,人心惶惶。董竹君下定决心,关闭了这两家公司和工厂。
不久,因为她的丈夫夏之时在上海,董竹君考虑孩子的教育,她的父母要回上海。她告别了生活了十年的成都、将军街、东升街,带着父母和孩子回到了上海。